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延边大学学报论文发表范文免费下载参考

延边大学学报论文发表范文免费下载参考

发布时间:2014-12-29 21:56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要:近年来,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尤其以城市更普遍,影响更大,大大的影响着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本文从微观各方面来分析城市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提高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和维护政府的形象,加快生态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尤其以城市更普遍,影响更大,大大的影响着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本文从微观各方面来分析城市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提高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和维护政府的形象,加快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延边大学学报论文发表,城市环境群体性事件,原因,治理对策
  
  一、城市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以及由环境引发的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痼疾,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近年来高发不断,据环保部原总工程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杨朝飞透露的数据显示:“自1996年以来,环境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环境群体性事件尤以城市环境群体性事件更广泛、更复杂、影响更大。这些规模巨大的城市环境群体性事件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有的甚至演化为暴力事件,出现人员的伤亡,城市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暴露出当前工业化以及城镇化改革进程的一些遗留问题,更暴露出各级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职责的缺憾,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广大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作为公众“委托人”行使权力的政府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
  
  二、城市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的原因
  
  (一)地方政府唯GDP是首务,缺乏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观
  
  理性“经济人”总是在追求自己经济利益的同时不断增进社会的利益或集体的利益,当然,地方政府追求自身的发展也就无可厚非,但是片面追求以GDP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这就很容易引发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这也是近年来城市环境群体性事件不断高生的一个重要原因。GDP不仅是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一把重要标尺,同时,也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完成年终目标的重要凭证。为此,各级地方政府大量引进企业项目,而在项目的监管跟进过程中,一方面,政府对于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的设立审批存在一定的骄纵,出台各种各项优惠政策,有些政策甚至与当地的特色经济发展相冲突;另一方面,在发现企业有违法排污或造成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后,政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潜在的纵容了企业的这种行为,为后期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埋下了不定时炸弹。
  
  (二)信息不对称,决策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
  
  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导致了民众与政府和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要上一个项目,几乎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民众要等到项目开工才知道,民众以及相关的利益者没能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民众有表达自己利益的权利但没有表达的机会,有的在环境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有的甚至没有环境风险评估,在没有考虑对周边环境带来潜在的风险下,仅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就做了相应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这样的决策科学性受到质疑,同时也为潜在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埋下了祸根,地方政府本应该为广大的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项目的发展也能带动当地的就业问题,“多赢”的本质却出现了“多输”的局面,多方的利益格局被突如其来的事件打破,这样的后果是决策不民主造成的,是意外却又是在情理之中,没有公开透明的信息,没有科学而又民主的决策,企业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本能下很可能越走越远,民众的环境权利渐渐被侵害而得不到相应的补偿,环境权利的诉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应,极易采取极端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润,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忽视了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周边民众的生命健康财产的影响,这也是近年来城市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的重要原因。企业追求最大化的利润是无可厚非的,但要实现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得以人为本,只有在实现人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带给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才能使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获得持久的利益。很多的化工和重金属企业,本来就对环境带来很大潜在的危害,在当地政府的保护下就直接排污或者有环保设施不用而交纳低额的污染费,这些企业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使得周边的环境渐渐恶化,以致使得民众的生存健康权和经济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民众不得不聚集起来向企业或政府声讨自己的权益,在多次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民众的不满情绪积聚爆发,使得出现了打砸企业设备,捣乱工厂,围堵交通要道,甚至出现暴力群体性事件。
  
  (四)政府公信力下降,民众环境权利意识提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温饱问题已经成为过去式,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逐级上升的,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开始注重人居环境的质量,更多注重精神上的享受,维权意识也在逐渐提高,相反,政府的公信力却受到人们的质疑,各地的反PX项目集体事件常有发生,为什么谈到PX人们就开始恐慌?这要归结于地方政府的职责,在引进大型化工项目时,没有充分考虑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对周边民众健康以及经济的影响就匆匆上马,演绎的却是一出出环境群体性维权事件,广州茂名反芳烃项目游行示威就是在历年各地PX炼油等项目遭民众抗议的引导下进行的,项目的“秘密开工”导致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民众不得不聚集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单光鼐也认为政府公信力下降是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关键是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三、城市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对策探析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更高的层面,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这充分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已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日程,体现了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内涵。摒弃过去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经济发展后环境治理”的老路,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对地方政府引进的有潜在环境危害的重大化工项目,要施行全过程的环境监督,从审批到生产的全过程,严格执行相关环保标准,对不达标的企业严格限制其投入生产使用,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加强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美丽中国,切实保障民众的生存健康环境权利,从源头上杜绝城市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二)畅通民众利益诉求渠道和搭建沟通平台
  
  沟通是理解和认知的桥梁,而沟通的前提得有表达的渠道,畅通民众的利益诉求渠道和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可以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环境群体性事件一般都有一个长期累积和发展的过程,有很长的潜伏期,一般来说,环境群体性事件是由当地的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或者恶化,或者潜在的危害已经让当地的民众感到恐慌,社会成员的正当环境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社会成员为维护正当的环境权益,经过合理的诉求没有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回应,不得不采取集体行为”。在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进程中,有效的预防将其扼杀在摇篮里才是重中之重,而这其中,民众有良好的利益诉求渠道是关键,政府在项目的环评前就应通过公告、通知、新闻媒体、网络通讯等多种渠道方式告知公众,避免新媒体时代下“小道消息”被误信误传。城市的民众环境权利意识比较强,维权意识高,合理的权益表达无果的情况下容易被煽动,所以,政府及时而有效的回应才能使得政府与民众实现良好的沟通。浙江启东风波乍起的8月中旬,环保部就发文要求:“更好地保障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自2012年9月1日起,建设单位向各级环保部门报送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同时提交报告书简本”。这也说明了对民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的重要性。
  
  (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环境执法监督
  
  法律是人们意志的体现,是规范行为的标尺,是相关制度执行的重要标准,而我国关于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存在很大的滞后性。《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这只对参与性作了一些规定。2006年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项目在环评的各个阶段都要公开有关信息,听取公众意见。2008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进一步规定了公众参与的方式和范围。但是,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政策规定仍然不全面,不详细,实际操作难度极大。法律法规是“刚性”指标,是执法的标准,很多的企业觉得违法成本太低,都愿意用“环境的牺牲”来换取经济利润,造成环境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国家进一步健全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严格执行,才能有力地将城市环境群体性事件扼杀在摇篮里。
  
  (四)多元对话协商,构建协同治理新模式
  
  环境群体性事件其实质是政府、企业与民众间利益的不平衡,相关利益者构成的这个偌大系统中,民众总处在利益的弱方,使得这个系统总是远离平衡态,在政府、企业、民众以及环保部门和环保NGO等相关利益者之间开展多元对话协商,构建协同治理的新模式,使得这个系统在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下推动系统达到新的平衡态。一是发展协同,社会在进步,地方政府在完成相应的指标也要发展,企业在追求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成长,民众的生活水平更是不断提高,各利益相关者对话协商,朝着共同的利益目标协同发展,才能使得可持续的进步。二是利益协同,地方政府不仅追求自身的发展,也要为更多的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利益的协同才能实现与企业与公民间的和谐发展。三是理念协同,政府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企业不仅只追求经济利益也要加强文化的转变,以人为本,以社会为基,担起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民众则更多的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112.html

《延边大学学报论文发表范文免费下载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