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以德育人理念对小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以德育人理念对小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7-10-26 16:54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学习受教育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通过教育我们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还学习树立了基本的人生价值观。但是,在如今现代教育中,道德教育逐渐被我们弱化,只是一味的追求学习成绩的好坏,使得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错位,道德品质低下。因此,加

  学习受教育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通过教育我们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还学习树立了基本的人生价值观。但是,在如今现代教育中,道德教育逐渐被我们弱化,只是一味的追求学习成绩的好坏,使得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错位,道德品质低下。因此,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教育工作者将德育教育生活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改善德育管理模式,完善德育体系,增强小学生的思想品质,促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道德教育,品德培养,思想品质

  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错误的思想正在侵蚀着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导致小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缺少社会责任感,各种失范行为增多,致使其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思想状况,笔者以洛阳市某镇的私立小学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法对所在小学中高年级的23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共设计32道问题,由社会、学校、个人三个维度组成,概括了小学生爱国情操、思想品质、同伴关系、学习动机、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测试。经过该校各班班主任的配合,此次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230份,其中有效问卷221份,无效问卷9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6%。

  经过问卷结果分析和对个别学生的访谈,调查显示当今多数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良好,持有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也较好。但在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从事班级劳动或校园活动最直接的动力还是来自学校物质奖励或家长的教育期望,导致学生的学习偏功利化。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

  1. 学生的学习动力下降,活动交往中倾向自我中心主义

  通过对问卷中“你如何看待老师的课堂教学?”“你会主动帮助老师发放作业吗?”等问题的分析,230人中近40%的学生对自己的平时成绩感到不满意,认为师生关系就是一种服务式的买卖关系,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学业成绩承担责任。学生在长期的师生交往影响下,学习动机和热情减退,价值观念变得多元化。在同伴交往中,部分学生倾向以自我为中心,以利己原则作为自己劳动或行事的标准,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

  2. 学生合作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道德公正感

  根据皮亚杰的品德发展观,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这两个方面。在问及“你会主动帮助你的同桌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吗?”“你觉得不上交拾到的物品对别人公平吗?”等问题时,230人中近45%的学生觉得没有必要这样做,认为公平、正义与自己无关。通过教师访谈,多数教师教学时只关注学生的排名,而忽视学生在班级群体交往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养,导致优等生不愿意帮助学困生学习。

  3. 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出现矛盾

  提高道德认知的唯一途径是实践,即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在责任承担中建立真正的责任意识。通过对“你会自愿参与学校安排的劳动吗?”“你会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必要家务吗?”等问卷答案的分析,发现230人中近40%的学生功利心较重,认为只有有报酬的劳动才值得去做。总之,学校只以成绩为标准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导致学生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逐渐失掉了儿童的本性。

  三、小学生思想问题的原因分析

  1. 社会本位论价值取向的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下知识经济的凸显和名校效应的推动使教育的经济价值日益重要,学习知识成为学生适应社会生存和应对社会挑战的主要途径。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设置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为目的,倡导学生为社会、集体做贡献。但在德育活动中,学校却缺少公平、自由、民主发展的教学环境,学生的个人自我价值和创新能力在学习中难以真正实现。

  2. 校园文化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综合,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陶冶情操的基地。但在部分学校中,却忽视德育规律和学生发展的本性,片面强调学生应该做什么样的好学生,对德育的本体价值即如何采用更好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却不予重视。在当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的思维方式和德育管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对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思想进行正确处理,导致学生的品德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学生失范行为逐步增多,道德素养下降。

  四、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策略

  道德教育是将道德原则、规范和知识转化为学生道德意识和实践的过程,现代教育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作用,遵循德育原则和规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1. 优化德育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1)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模式,发挥教育合力作用。学校要积极、主动地改进德育管理体制,实行规范养成或内外互动的德育管理模式,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机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校合作交流会优化管理模式,创设家校互联网互动平台,利用网络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和学校近期实行的举措。在与社会的协作中,学校还可以联系社区所在的公安部门,对扰乱学校教学秩序的违法行为进行制裁。

  (2)改变学生的行为动机,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学校在增加柔性管理、人本管理和情感管理的基础上,定期开展校园的好人好事评优活动,对学校的先进事迹和人物模范进行表彰示范。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公正教育和理性教育,为学生人格塑造与健康发展指明方向,提高学生对日常行为问题的鉴别能力,培养其自律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增进学生的生活体验

  (1)倡导三生教育,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校要不断拓宽德育途径,扩展课程内容体系,开展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三生教育”活動,确立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不同内容的德育目标层次。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德行,其实质是学生主体在教师主体的帮助下,消化、吸收、实践德育内容的过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和思维发展水平,区别对待不同学生的思想问题,培养学生爱护公物、尊师爱幼的品质,在活动中使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的积极道德情感。

  (2)发挥德育评价作用,用公正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正、客观的道德感是学生践行道德行为的前提,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规范中体验公正感。德育活动中教师要秉持公正、客观的原则,利用德育评价的作用,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打破认知方法上的思维定式,运用多种德育方法的优化组合模式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敏锐度,增强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社会担当意识。

  3. 践行德育回归生活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实现德育回归现实生活,促使学生实现知行合一。回归生活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核心理念,学校要做好学校实践重心的转移,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生活中的前沿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立足学校特色和实际状况,创建丰富的校园活动,实现德育的生活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科教下乡或“小博士下乡”等探索活动,增强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在德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其身心愉悦感、内心充实感和成就感。

  (2)实施以人为本的德育活动,形成学生的实践意识。以人为本是学校德育的指导原则和价值引领。教师要更新教材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通过集体的力量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使之在获得感悟、得到发展的行为提高过程中独立自主地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启发学生热爱生活,使之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需要教育者持久、合理的指导,用正确态度对待和解决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问题,是学校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有效保障。学校教育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避免学生成为新时代社会条件下“单维度”发展的人。因此,选用恰当的教育策略和德育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是我国教育培养目标的应有之义,更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目标和追求。

  参考文献:

  [1] 王婷婷.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4.

  [2] 張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95.

  [3] 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97-198.

  [4]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40.

  [5] 胡力.小学分层递进德育体系构建研究——以湖南大学子弟小学为例[D].长沙:湖南大学,2012.

  相关阅读:教育职称论文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提高策略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2321.html

《以德育人理念对小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