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博物馆研学旅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博物馆研学旅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发布时间:2019-01-23 16:43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博物馆是除学校外主要的教育场所之一,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课外知识,为学生研学旅行提供场所。为此下面文章对研学旅行主体、学校与社会机构以及研学旅行的目的地三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深入研究博物馆研学旅行中存在的问题,从推行研学旅行发展的政策依据,

  博物馆是除学校外主要的教育场所之一,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课外知识,为学生研学旅行提供场所。为此下面文章对研学旅行主体、学校与社会机构以及研学旅行的目的地三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深入研究博物馆研学旅行中存在的问题,从推行研学旅行发展的政策依据,博物馆精品研学课堂开发与实施,建立博物馆研学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并不断研发研学旅行读物,以进一步丰富完善研学旅行活动。

  【关键词】研学旅行,博物馆,中小学生,社会机构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近年出现的研学旅行是一种主要面向中小学生群体的新型旅游产品。研学旅游的针对主体是中小学生,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依托旅游景点等社会资源开展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性旅游活动[1]。

  一、博物馆研学旅行现状

  由于博物馆自身性质和功能限制,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博物馆多数会选择与社会机构合作,即博物馆负责课程设计、馆内活动以及馆内安全,社会机构负责馆外事务,如组织学生以及学生整个研学期间的食宿行等。这种模式虽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导致博物馆在发展研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

  (一)博物馆自身存在的问题

  1.研学课程质量不高

  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重在探索研究,让学生近距离与文物接触,通过研学课程链接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但目前研学旅行普遍出现具体课程安排“游”多“学”少的现象,课程和活动质量均较低,导致很多学生认为研学收获并不多,甚至对研学旅行感到失望和排斥。

  2.与社会机构合作机制欠缺

  博物馆一直以来从事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对象都是直接面向学校,而且这些活动多属公益性质。研学旅行多由社会机构(如旅行社、营地机构)有偿承担,从某种意义来说,研学旅行催生了一种以中小学生群体为对象的旅游细分市场。因此,面对这样的新型合作模式,博物馆在责任划分、风险控制等方面尚没有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这是导致博物馆开展研学旅行的重要障碍。

  (二)社会研学机构存在问题

  1.师资规模配置不足

  组织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社会机构仍处于粗放式状态,师资配置明显不合理,使学生研学时存在安全隐患,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

  2.缺乏专业从事研学教育实践的人才

  博物馆研学旅行既不同于传统的团体旅游,也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需要由专业人员组织实施,专业人员是集研学导师、导游、安全员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而一些社会研学机构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配备的带队老师素质不达标,或者没有相关资质,遇到突发事件不如如何处理,也不懂如何与孩子交流与相处,缺乏相应的沟通引导说明。

  3.经营管理不到位

  为了提高利润,有些社会机构存在着严重的管理不规范行为。如不能给孩子提供干净卫生、有营养的餐饮;为节省住宿成本,在研学旅行中将学生的床铺合并在一起,以安排睡眠等不良现象,致使学生的生活水准得不到保证。

  4.缺乏风控管理

  研学机构缺乏专门的风险管控,导致遇到突发事件时不能快速、很好的解决。诸如研学期不购买保险、研学过程中没有准备相应的医疗配备、缺乏对领队老师的急救培训、没有提前做好详细的风控措施等。

  (三)其他问题

  1.一次性交易,缺乏反馈

  由于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标准,博物馆研学大多属于一次性交易,旅行结束后缺少后期的调查研究、活动评估以及经验总结。整体来讲,从服务到品质还有很多地方亟待完善。

  2.市场缺乏监管,定价无上限

  博物馆研学旅行方兴未艾,还没形成成熟的市场,已经参与的社会机构没有行业参照标准,有些机构打着“考古体验”“文化之旅”的旗号,漫天要价,严重损害广大中小学利益的同时,也给博物馆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博物馆研学旅行现状分析

  从研学旅行的定义来看,一次完整的博物馆研学活动需要学生的参与、学校或社会机构的组织、博物馆的接待。分析和研究研学旅行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这三者着手。

  1.参与活动的主体——学生

  在参与研学活动前,学生没有清楚了解和认识到研学旅行的意义。他们多数情况将研学理解为旅游,很少会带着学习和探索的目的参与活动,导致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缺乏自我约束,消极对待活动任务,甚至在活动过程中发生违反纪律的行为。其次,研学活动重规范轻个性,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少研学活动出于安全考虑,过分强调纪律规范,禁锢了学生的言行,使研学旅行丧失了活力。在实施研学旅行过程中往往都是长官意志,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降低了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使研学旅行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2.学校和社会机构

  学生之所以会消极对待研学,其中有大部分原因是社会机构重游学轻研究,没有深入挖掘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将研学旅行设计成出发前查查博物馆的资料,活动时发发任务卡这种形式,变成了旅游中给学生灌输博物馆文物知识的行为。而研学旅行最容易体现出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等更高层面的教育价值,更多的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社会责任、综合素质方面的锻炼与提升。

  另外,学校重实施轻评价,没有将研学旅行的教育引导落实到位。不少学校和社会机构在实施研学旅行活动中都制定活动方案、安全预案,还留有作业,但却缺乏利用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在研学旅行中个人的得失、体验、感受、活动效果、教育价值目标的达成以及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等,没有得到学校和社会机构的高度重视。

  3.研学目的地博物馆

  博物馆研学旅行不是简单的展厅参观,而是将博物院文物“活化”并让学生们切身体验和真实感知的实践教育。因此,优质的课程是保证研学质量的核心。一些博物馆在设计研学课程时,只是让讲解员带着孩子参观展厅,参观结束后进行手工体验,缺乏整体化、校内校外一体化,更谈不上因材施教,这就导致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缺乏兴趣。

  研学旅行的课程是活动式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切身体验和融通多元经验的体验教育。此外,多数博物馆是免费对社会开放的,而研学活动多是收费活动,这使得博物馆在参与研学旅行时失去了管理的主动性。一些社会机构或者个人以“博物馆游学”之名,带着学生来到博物馆,而不向博物馆报备,没有博物馆方面的参与和管理,开展活动的标准和质量都得不到保证。由此产生的研学纠纷、不良社会舆论和媒体的负面报道等使博物馆被动遭受声誉指责,成为了指责对象。

  三、博物馆研学旅行问题解决对策

  (一)推动博物馆研学发展的政策依据

  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将研学旅行活动纳入到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并支持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等机构,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体系。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指出,文化部、国家民委、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要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培育博物馆等机构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

  2017年2月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提升博物馆教育质量,强化文化教育结合,提高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定期开展中小学生博物馆教育活动,推出多项博物馆教育精品项目和师范活动。以上政策的出台为制定博物馆研学旅行标准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博物馆应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依照各馆馆情,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研学活动。

  (二)博物馆精品研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博物馆在策划和开发研学课程时,首先要精选课程主题。依据博物馆自身优势,并结合接待学生的年龄、学习背景,同一主题设计突出分众化。其次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开展多项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参与性以及创新性较强的体验活动,再者现场教学时,要围绕研学任务单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将学生分组分工协作完成研学任务[2]。最后选择优秀的研学老师或者辅导员,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梳理研学知识的难易程度进行针对性讲解,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好的研学旅行服务[3]。

  (三)提高研学水平,建立研学制度

  博物馆是研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文物部门、教育部门、学校、社会机构应联合起来,参与到研学管理的体系中,承担起研学管理的重任,把好研学发展的质量关。

  1.各省、市级博物馆管理部门应对外公布面向社会开放的博物馆研学基地。2.公布事项包括研学课程、接待人数能量、博物馆配套设施情况、接待时间等内。3.博物馆、社会机构、学校编写研学课本,报博物馆和区级以上教育管理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执行。

  4.各社会机构要配备研学管理执行团队,其职能包括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应急事故处理预案、安全管理、风控管理、保险、领队、讲师等配套管理能力与服务能力。5.研学讲师列入到导游的管理体系中,由旅游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与管理制度。讲师要通过相应的博物馆考核后持证上岗。

  6.研学走进博物馆,要遵守博物馆相应的规章制度、课程实施等管理,博物馆有投诉权。7.建立研学旅行的相关制度及标准,各研学机构要获取研学资格,在省、市级教育管理部门注册备案,领取上岗证书。8.博物馆行业、教育界、社会机构每年最少组织一次研学研讨会,探讨研学方向、内容、学生素质及心理分析、修改规范管理办法等方面的问题,并发布研学报告,共同推进研学标准化、制度化的发展。

  (四)研学旅行读物有待开发

  除博物馆免费提供的公益性宣传读物之外,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普及性于一体的文化类图书、编印成册的研学课程应该成为学生研学旅行的延伸读物。研学读物一方面可以为完成研学课题丰富参考资料,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纪念品收藏,闲暇时翻阅以增加收获。

  四、结语

  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开展,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从整个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参与主体来看,社会机构作为连接学生和博物馆的桥梁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提供健全的服务、导游、安全保障等配套管理,是研学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应承担起研学旅行的主要职责。博物馆、学校也需要各司其职,做好研学活动的开展与质量保障。此外,各部门出台相应的行业标准,给予政策引导,共同携手构建研学发展的新机制,才能促进博物馆研学旅行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054-2016[S].2017.

  [2]梁刚.研学旅行细分市场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次培养方案改革[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8(2).

  [3]钟晓鹏.研学旅行市场运行模式探析——以安徽省为例[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相关期刊推荐:《四川旅游学院学报》长期以来以服务烹饪、旅游事业为办刊宗旨,是以餐饮、旅游为重点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栏目有饮食文化、烹饪科学、餐饮管理、旅游论坛、旅游开发、教改特稿、餐旅教育、人才拓展等,为广大学者和读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学术水平、交流研究心得的平台,深受欢迎和好评。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3991.html

《博物馆研学旅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