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的潜在利益与风险研究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的潜在利益与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04 16:37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有利于完善全球碳市场合作机制,推动亚州、欧洲、美洲等区域碳市场的互联互通与深度融合,展现一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力。文章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的含义、条件及类型出发,辨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在经济、环境与政治三

  摘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有利于完善全球碳市场合作机制,推动亚州、欧洲、美洲等区域碳市场的互联互通与深度融合,展现一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力。文章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的含义、条件及类型出发,辨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在经济、环境与政治三个方面可能存在的潜在利益与风险,指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链接有利于降低履约总成本,提高市场流动性,有利于实现更加宏伟的减排目标;同时,链接合作市场体系内的排放实体也将面临来自其他链接市场体系的部分冲击和影响,出现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碳市场链接,潜在利益,潜在风险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一、引言

  研究表明,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其他人为驱动因子是20世纪中期以来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控制并逐步减少人为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解决气候变暖问题(DuTJ,2007)。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并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的目标。

  2018年10月8日,IPCC发布“1.5℃特别报告”,指出若实现1.5度的控制温升目标,在2030年以前全球年排放量应控制在250亿至3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之间,这意味着要比2016年520亿吨的排放总量削减一半。由于经济的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温室气体排放,各国政府既要实现减排又要保证经济稳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一种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可行的市场机制。基于外部性内在化的思路,国家或政府通过国际公约和法律制造出“碳排放权”的稀缺性,使其成为一种“商品”,以此来进行交易(潘家华,2016;宋丽颖,2016;曾文革,2017;张希良,2017)。2017年12月19日,中国宣布就发电行业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并分基础建设期、模拟运行期和深化完善期三个阶段进行落实,在不影响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有序稳定地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截止2018年,全球范围包括欧洲、亚洲、美洲、大洋洲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计划和实施这一机制,覆盖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5%。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项市场机制,具有可链接的特征,不同体系之间通过创建链接,联合不同区域的碳市场,理论上可在更大范围内降低整体减排成本,并能为处于该机制下的各个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目前,北美地区的西部气候倡议(WCI)已将加利福尼亚州和魁北克省相链接,美国东北部的数个州之间也在“区域温室气体倡议”(RGGI)的独立体系下建立了链接。在欧洲,欧盟与瑞士签署了一项链接协议。在日本,东京和埼玉县已实现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相互链接。中国国内试点碳市场并未考虑链接,而是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实现更大范围的交易。

  但在未来,全国碳市场逐渐成熟之后,将可能考虑与其他国家例如欧盟之间的市场进行链接。因此,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的潜在利益与风险有助于中国应对与其他国家碳市场之间的链接问题,促进中国碳市场健康发展。本文就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在经济、环境与政治管理方面产生的效益和潜在风险进行分析。

  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的含义、条件及其类型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链接是指,为降低碳泄漏风险,增加市场流动性及其深度,不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之间的控排企业或单位就自身所在体系发放的碳排放单位(配额或信用)与其他体系所发放的碳排放单位进行交易,用来完成履约。碳市场的链接有助于降低履约总成本,并提高不同交易体系之间的整体效率。建立链接之后,由于该体系能够分担管理碳市场的一些职责,这也有利于整体管理成本的降低。

  能够建立链接的不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常应满足一定条件。首先,在确定链接对象方面,拟链接对象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应该类似,且链接前的配额价格也需相似;第二,排放总量的严格程度应取得一致,不同国家或区域之间的减排意愿能够保持一致;第三,监测、报告与核查制度的稳健性和抵消额度的使用标准等关键设计要素应协调一致;第四,出于完善链接功能的考虑,在覆盖范围和配额分配方法方面也应保持协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链接分为直接链接和间接链接两大类型。

  1.直接链接。

  直接链接是指两个不同碳排放交易体系之间直接产生链接的情形。其中包含三种形式的直接链接:单边链接、双边链接以及多边链接。单边链接是指一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内的实体可以购买其他体系发放的碳排放单位,但出售配额的体系不能反过来购买买方体系的碳排放单位;双边链接是指两个体系之间可相互交易,均可买卖对方体系所产生的碳排放单位;多边链接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之间产生的链接,这些体系之间可以相互进行交易。

  2.间接链接。

  间接链接是指两个为产生链接的体系A与B之间通过第三方体系C来建立链接的方式。A与B之间虽未产生直接链接,但是各自通过与体系C建立链接,进而A与B这两个体系之间发生间接链接。A与B体系之间虽未正式链接,但是A体系的碳排放活动可以通过共同的链接伙伴C体系的价格对B体系的市场产生影响,反之亦然(Jaffe,2009;叶楠,2018)。目前,全球范围内已建立链接的碳市场体系具有不同类型的链接方式,以直接链接类型为主。

  例如,美国加州与魁北克省之间、日本东京和埼玉县之间建立的是双向链接,两者之间的总量控制目标是分开的,体系设计的特点较为相似,拥有联合拍卖和注册登记系统。“区域温室气体倡议”(RGGI)体系内的各个区域建立的是多边链接,拥有共同的总量控制目标,并且在体系设计和注册登记系统方面拥有一致特点,进行的是联合拍卖。

  新西兰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立的是间接链接,通过的是共同接受清洁发展机制下发展中国家的核证减排量,以此产生间接链接。也有些区域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虽未建立链接,但进行了深入合作。通过分享各自的实践经验,协调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目标、机制设计等,也有助于降低不同区域碳排放交易体系之间的差异,提高体系的可比性,对于实现全面链接也是有利的。

  三、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的潜在利益

  不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之间的链接联合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一项主要优势(ICAP&PMR,2016)。当这些体系之间建立链接之后,彼此之间所覆盖的行业企业在进行履约时,会有更大的交易空间。当自身所在体系的碳排放单位价格较高,以至于需要面临较大财务压力来满足其履约时,该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另一体系中价格较低的碳排放单位完成履约目的,这有利于降低总量控制成本。

  而且,通过不同碳市场之间的链接,还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该国家区域在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力。由于链接机制的建立,体系各方在排放总量控制、机制设计、市场管理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影响。这一链接的潜在利益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经济效益。

  不同碳排放交易体系之间建立链接后,碳市场的规模得以扩大,这有利于碳交易机制发挥更有效的作用,进一步在更大程度上降低减排成本,也有利于各个体系通过合作创造出更经济的减排方案,从而以更有效更经济的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首先,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配额的交易量将会增大,这不仅带来效率的提升,也进一步促进市场的流动性。其次,市场规模的扩大能够吸收部分外部冲击,当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时,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各个行业企业对这些政策环境的应对能力会得到提升,市场中的价格波动问题将得到缓解。

  第三,通过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链接,有利于保障市场环境中竞争的公平性。这是因为,建立链接的碳市场体系所覆盖的控排企业面临的是同一配额价格,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防止“碳泄漏”风险,避免一些企业将产业生产向其他国家转移。第四,有助于拉动针对环境问题的绿色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发展。这是因为,以更低成本实现减排目标后,市场链接这一机制将得到其他长期致力于低碳增长的气候政策的支持,进而能够营造一种环境,使得绿色投资可在各个被链接的国家或区域内蓬勃发展,拉动区域经济。

  2.环境效益。

  链接机制使得相互链接的两个或者多个体系内部实现了以更低成本完成减排目标,在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其他环境政策方面会产生积极影响。首先,这将有利于实现更宏伟的减排目标,因为不同碳排放交易体系通过链接达成了一个共同的合作群体,当这一群体以更低的成本完成减排目标时,相比于之前的单一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这一合作群体更容易去实现更加宏远的减排目标。

  第二,通过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有助于解决跨国空气污染问题。以日本、韩国和中国为例,研究表明,东京每年约40%的大气气溶胶微粒或PM2.5来自中国。与此同时,据韩国环境部数据,韩国30%至50%的PM2.5来自国外。如果实现碳市场链接,在共同完成低碳目标的同时,有助于进一步的协商合作,进一步共同解决区域空气污染的传导问题。

  3.行政管理效益。

  首先,在行政管理层面,将促进管理成本的降低。不同碳市场体系的链接建立以后,由于可以纳入统一规范下进行管理,管理流程得到简化,运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成本以及公司履约成本都会相应降低。因此,管理成本相较之前的单一体系,在整体上会有一定幅度的降低。第二,在国际气候领导力层面,链接机制有助于提升一国在国际上的气候领导力。

  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以来,各国都认识到推动落实《巴黎协定》需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大国更要展现气候领导力,通过碳市场的链接合作,将促进各国之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促进其气候领导力的提升。第三,碳市场链接也有利于其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工具的协调,促进其他相关气候变化政策的实施。碳市场链接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考虑链接对象相关的基本政策,并判断链接对象的减排雄心,在这一判断过程中,有助于合作双方对各自气候相关政策进行有效沟通。在合作开展的过程中,也可能对其他气候政策进行合作,带来更大程度的政策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善行政管理境况。

  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的潜在风险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也会带来潜在风险和挑战。全面链接使得不同碳市场体系合为一体,在这一过程中,原来成本较高或者配额价格较高的碳市场体系将出现价格下降,成本较低或者配额价格较低的碳市场体系将出现价格上升,不同体系之间会出现价格趋同的状况。虽然这是链接产生的结果,但也有可能面临来自不同的碳市场体系构成挑战,削弱该区域的环境完整性,在经济、环境和政治三个方面带来一定潜在风险。

  1.经济风险。

  首先,链接体系内的实体企业可能受到其他链接体系的部分冲击和影响。通过与其他碳市场体系的链接,市场规模得以扩大,这虽提升了碳交易体系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但由于链接,处在这个链接合作市场体系里的实体企业也可能会受到来自其他链接体系的影响。

  第二,碳价受外部因素影响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变化水平甚至达到与其他优先政策相冲突的地步。例如,新西兰碳排放权交易体系(NZETS)在初始建立链接时,配额价格高于20新西兰元,由于链接的存在,新西兰碳排放配额跟核证减排量价格相匹配,在核证减排量价格于2011年下降之后,新西兰碳配额的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降,这导致国内减排活动的激励效果大打折扣,动摇了投资者对未来碳价以及公众对该体系的信心。

  第三,链接机制导致的价格趋同固然有利于配额价格下降的国家或地区,但对于配额价格上升的国家或地区而言,其中的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压力,竞争力会受到影响,其所处的国家或地区可能需要采取其他的政策来消除这一负面影响。

  2.环境风险。

  首先,如果链接合作的碳市场体系的市场不够强大,则可能破坏整个市场的系统稳健性与可信度。建立链接碳市场体系的能力建设是体系能够防范环境风险的重要方面,如果链接的市场体系整体上不够成熟,则有可能在面临外部环境例如其他体系之外的冲击时,体系内部机制不足以应对,导致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无法持续,影响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环境调节功能。

  其次,链接机制可能会激励合作碳市场体系设定较低减排目标,以便他们可向链接合作市场出售更多配额,这会导致更多资金流入其所在国家或地区,削弱最初的碳减排功能,整体上可能抵消掉碳排放市场链接带来的更高的减排目标,达不到能够最大程度上完成的减排意愿。第三,阻碍低碳创新技术的创新,影响成本较高的低碳技术,不利于实现与国内减排相关的协同效益。由于链接机制的创立,一些企业更倾向于去购买其他相链接的国家发放的碳排放单位,而不是去投入资金研发新的低碳技术,因此,这可能阻碍一个国家与减排相关的低碳技术的研发。

  3.政治风险。

  首先,碳排放交易市场链接可能会带来“分配不均问题”,进而影响政策的稳定性,引发控排企业的不满,影响政策的稳定性,影响碳市场功能的发挥,造成一定的政策风险。在特定碳排放交易体系中,无论其是否链接其他交易体系,支出都将从高密集型商品与服务转向低碳密集型商品与服务;同样,某些合作体系(行业、子行业、企业和家庭)将以不同方式受到影响。一些碳市场体系内的企业最终会比其他碳市场体系的企业受益更多,从而催生出“分配不均问题”。

  其次,当链接两个不同碳交易体系时,资金会从碳价较高的体系流向碳价较低的体系,直到两个链接合作市场碳价相等。根据此类资金转移规模的大小,这可能也会引发政治上的不满。第三,如果某些设计要素(例如抵消额度)未能保持一致,则碳排放配额可能会从一个体系自动传输到另一个体系,影响碳市场体系内国家或地区低碳政策的稳定。

  五、结语

  由于能够降低履约总成本、增加市场流动性、提升管理效率等诸多优势的存在,不同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之间存在较大的链接动力。当不同碳交易体系建立链接时,能够为规模较大市场开辟更多、更经济的减排新道路,并能够降低与其链接的其他碳交易市场的整体减排成本,为参与企业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不仅如此,在已经相互链接的联合碳交易市场中,也彰显着在气候变化领域所具有的领导力。

  尽管碳排放交易市场链接存在诸多优势,链接中的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尤其是链接机制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碳排放交易市场链接之后,随着市场配额的增加而提高本国既定的碳配额总量,这将会有违碳市场建设的初衷。链接机制产生的政治风险也应加以防范,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内部设计,抵消产生的“分配不均问题”。此外,链接机制固然会使得整体价格的稳定性提高,但链接依然存在着将其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部冲击传导至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风险,进而产生不必要的不良后果。

  因此,在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链接时,还应建立关于取消链接的制度安排,以应对可能产生的风险。随着全球碳交易机制的不断实践,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区域的碳市场正逐渐成熟稳定,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成熟碳市场之间建立链接。碳排放交易市场链接的建立有赖于各个碳市场体系的成熟稳定运行,有赖于各项设计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在建立市场链接时,应充分考虑潜在利益和风险,在实现更大规模的碳市场交易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控排企业的履约成本,降低社会的整体减排成本。

  参考文献:

  [1]DuTJ.TheFourthAssessmentReportofthe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J].PoliticalScience&Politics,2007,36(03):423-426.

  [2]潘家华.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构建、挑战与市场拓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8):1-5.

  [3]宋丽颖,李亚冬.碳排放权交易的经济学分析[J].学术交流,2016,(5):113-117.

  [4]曾文革,党庶枫.《巴黎协定》国家自主贡献下的新市场机制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9):112-119.

  [5]张希良.国家碳市场总体设计中几个关键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J].环境经济研究,2017,2(3):1-5,48.

  [6]林清泉,夏睿瞳.我国碳交易市场运行情况、问题及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8,(8):3-5.

  [7]叶楠.中日韩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链接的评估与路径探讨[J].东北亚论坛,2018,27(2):116-126,128.

  环境类期刊推荐:《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主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综合性科技期刊,国家一级期刊,已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并陆续被国内外著名期刊数据库收录。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4130.html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链接的潜在利益与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