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学报期刊投稿职业教育论文范文参考

学报期刊投稿职业教育论文范文参考

发布时间:2014-11-17 16:49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本文是一篇 职业教育论文范文 ,论述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选自期刊 《黑河学院学报》 ,杂志创刊于2010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黑河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双月25日出刊,公开发行。 摘 要:针对

  本文是一篇职业教育论文范文,论述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选自期刊《黑河学院学报》,杂志创刊于2010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黑河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双月25日出刊,公开发行。
  摘 要:针对目前高校生物制药专业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基于生物制药专业的特点,结合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制药专业实践教育现状,以认识和生产实习实践教学为突破口,提出以校企联合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的理念和改革思路。该模式在学校―企业间建立了有效地沟通媒介,初步达到了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效果。

  关键词:生物制药,教学模式,实践创新能力

  随着国内外药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国家对制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政策的不断完善,用人单位在招录应届本科毕业生时更加注重拟录用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特别是在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更加强调“学以致用”“缩短新进人员的适应周期”“协同创新能力”,以达到降低用工成本,并能高效完成企业科技创新的任务。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的提出,鞭策我们更加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2011计划”明确提出了“重在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创新,重在推动高校内部资源和外部创新力量的有机融合,建立协同创新模式”的理念[1],为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提供了契机。

  生物制药专业是面向21世纪朝阳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所开设的专业。近年来,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加之生物制药企业由于“生物”特殊性:单元操作多,工艺复杂,生产设备多,技术保密相对较难,相对于其他药物生产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显然已经不适应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致很多较好的就业机会被错过,这对学生和学校来说是一种损失,对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来说也是一种遗憾。

  1 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在实践教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摆在工科各专业教育者面前的课题。从我校生物制药专业实践教学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来看,存在诸多问题,亟须解决。

  1.1 实践教学时间分散,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颇为困难

  我校生物制药专业本科二年级第二学期末安排了有针对性的认识实习实践,但绝大多数专业课从大三上半学期才开始开设。学生在认识实习时,由于缺少专业知识储备,还没有明确的专业兴趣和志向,懵懵懂懂地进行实习,效果不理想。进入大学三年级,大量平行的专业课程安排在同一个时间段内,这种高强度专业知识“密集式轰炸”,致使教学效果显著下降。在学生还未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之时,又开展为期数周的生产实习实践,导致学生无所适从,进入工厂后,对单元操作流程停留在认知阶段,而不能在岗操作实习。作为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的专业实验课,由于局限于某一种药物的生产工艺,很难让学生将认识实习实践和生产实习实践结合起来。

  1.2 学生对实践教学“走马观花”

  在认识实习实践阶段,现有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组织学生参观,听企业人员讲解,以便获得感性认识。此时,学生的参观往往是走马观花,使认识实习流于形式。而专业实验课往往是在课程教学期间开设,学生在掌握有限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在有限的时间内,在“点”上学习,学习热情不高,动手意愿不强,致使教学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生产实习实践一般安排在大三暑假或大四上半学期,此时学生的精力集中在择业或考研上,加之认识实习阶段和专业实验课阶段的学习不深入,很难对其重视,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在学生毕业时,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出现“学生就业难”、初入工作岗位“水土不服”等现象[2]。

  1.3 企业接待学生千篇一律

  生物制药企业一般会接待多所学校或多个专业的学生进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受生物生产的周期性、生物操作工艺的复杂性、无菌要求严格、技术保密性等因素限制,一般不允许学生在岗操作[3]。从企业相关人员反馈的情况来看,最根本的问题是“学生动手能力不足”“学校专业实验课教学过程不透明”,学生仪器操作水平低。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即便有操作的意愿,也不能满足动手操作的诉求,导致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2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的理念和改革思路

  2.1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的理念

  坚持兼顾效果和速度的理念,抓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质性问题,与企业联合,以认识实习实践和生产实习实践为着眼点,重点突破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 “教”与“学”脱节的问题,实现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探索适应于生物制药专业本科生的校企联合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新模式。为响应国家“2011计划”号召,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2.2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的改革思路

  首先,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认识实习―课程实验―生产实习三阶段的衔接;通过对生物制药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认识实习―课程实验―生产实习三阶段“无缝”衔接。抓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质性问题,采用“点―线―面”“前馈―反馈”等教育教学方法,实现认识实习、课程(实验)教学和生产实习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我们将在制药企业和学校建立“串联式”教学实践创新基地,分为认识实习、课程(实验)教学和生产实习三个衔接点,以生物制药专业知识为主线,形成覆盖学科“面”的强化动手能力的一体化培养新模式。

  其次,运用现代化教辅手段,实现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综合运用视频、微博、PPT等教辅手段,实现教学过程的可视化、可溯化、可交流化。注重高科技手段的综合应用,在实践创新基地间建立一体化培养模式网页和网络微博,实现“串联式”实践创新教学的可视化、可溯化和可交流化,让问题在“教”与“学”过程中快速消化。

  再次,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细化与企业的合作协议,挂牌成立校外实践创新基地,实现联合培养。以学院、专业、网页、微博的影响力加强学校与已有实习企业之间的联系,同时吸引更多新生物制药企业和专业课教师加盟一体化培养模式,形成覆盖面较广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一体化教学网络群,建立持续创新的组织新模式,进一步打开实践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死结,实现加快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标。   3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的实施方案

  3.1 消除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实践的“时空”分离,将二者融为一体

  首先,应使生物制药工艺过程通用化、可视化。录制生物制药工艺过程视频,供学生在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两阶段观看,帮助学生理解实习内容。在认识实习阶段,将签约企业重组蛋白药物生产工艺、胶体金快速诊断检测试剂生产工艺以及在生产实习阶段原料药菌粉生产工艺、农业用抗生素药物生产工艺录制成通用模式视频,将工艺过程视频文件上传到网站,让学生下载观看。

  其次,使校外实习与校内课程实验有机衔接。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通过专业知识进行串联,可有效地将知识融会贯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原有专业实验课(微生物制药实验Ⅰ)涵盖的8个实验以及实验原理与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对应起来,以超链接 PPT的形式做成实习教案,以Flash方式模拟单元操作步骤,以实现加深学生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预见性的目的。如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实验:实验室条件下离位灭菌(灭菌锅外观、结构和过程)PPT―工厂在位灭菌(蒸汽管路、发酵罐结构和外观、灭菌过程)PPT,建立PPT页面的超链接,实现对比方式学习。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学习兴趣,以Flash动画模式模拟蒸汽流动状态。

  3.2 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渠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制药企业生产过程单元操作复杂,步骤繁多,对某个问题的一知半解将给后期其他单元操作的理解带来困难。在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人数比较多,师生一对一的答疑解惑存在较大困难。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在一体化培养模式下(辅以专题网页)引入网络微博,教师可利用微博的即时性、可上传照片和视频、可交流等特点,随时关注微博,及时分析学生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例如:针对蛋白类药物传统发酵过程和分离提取过程,可提供不同杂质含量的料液(颜色不同最直观)及生产此料液的发酵过程控制条件,而此料液也决定了分离提取过程的介质和设备选型。学生会因不同工厂和不同工人的不同操作而发现书本上难以解决的新问题,产生革新想法,此时可利用教师建立的专业微博及时反映给任课教师。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第一时间给出解决方案或建议,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进而强化创新实践的能力。

  3.3 实现实习结果反馈,辅助课程教学,实现教学和实习结果良性互动

  由于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均在生物制药专业相关的生物药物生产企业开展,我们以专题网页为载体,设置辅助课程(实验)教学PPT窗口,将实习结果、微博交流结果和课程内容联系起来,通过在线或离线回复,有效辐射课程(实验)教学。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实习微博交流反馈的结果进行增加和删减,以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联系方式,定期向企业通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及答复(部分答复可由企业一线操作人员或企业接待人员代答),充分调动企业和学生的积极性。

  3.4 消除企业疑虑,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企业核心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如何在避免触及企业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瓶颈。通过以上三点对单元操作进行详细描述和解读(在关键点上并不会泄露企业技术秘密),可以打消生物制药生产企业在与学校联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时的部分顾虑,这样才会将更多的实践机会提供给正在实践的学生。不仅如此,我们将企业作为衔接点,以建立的网页、微博作为媒介,定期更新相关企业的研发进展、产品信息、技术需求、人才需求(根据企业要求更新),拓展相关企业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学生加入,实现企业学校双赢。

  4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的实践效果

  针对我校生物制药专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按照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的理念、改革思路和实施方案,安排2009级本科生实践。一年来,开设的一体化教学网页和微博访问量达400次,线上和线下交流次数较历届本科生相比明显提升。从学生教学效果评估意见来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提升了网络反馈速度,实现了实习过程的互动式教学。从合作企业的反馈意见来看,相关企业对网站维护、企业实践基地信息更新方面表现出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进,对互动式教学较感兴趣。学生实习报告和实习心得较历届学生都有质的飞跃,实践效果良好。

  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体化培养模式有待完善,存在学校专业课教学中的专业术语和企业工业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俗语不衔接,学生惧怕操作大型仪器,不适应工厂8小时轮班制等问题,致使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大打折扣。针对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一体化培养模式,充分考虑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需求,密切“点”之间的衔接,重点增加生物制药企业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的影响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难”、初入工作岗位“水土不服”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部署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N].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2-05/08/nw.D110000gmrb_20120508_2-06.htm.

  [2] 蒋春露,刘琼,王勤.大学生村官“水土不服”问题及对策[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37-4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50.html

《学报期刊投稿职业教育论文范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