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我国作业场所粉尘职业危害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作业场所粉尘职业危害现状与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05 11:00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要】为进一步解决我国作业场所粉尘职业危害问题,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践行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本文采用资料分析、问卷调查、政策研究、专家咨询等方法,分析与梳理了我国作业场所的粉尘职业危害现状、尘肺病发病的主要特征、粉尘防控存在的突出问

  【摘要】为进一步解决我国作业场所粉尘职业危害问题,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践行«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本文采用资料分析、问卷调查、政策研究、专家咨询等方法,分析与梳理了我国作业场所的粉尘职业危害现状、尘肺病发病的主要特征、粉尘防控存在的突出问题。基于分析与研究,提出加大防尘技术支撑机构建设力度、加强粉尘防治重点科技攻关、提高粉尘防治信息化水平以及职业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等粉尘危害防控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粉尘,职业危害,尘肺病,粉尘防治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0引言

  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尘肺病等职业健康问题,2018年国务院职业病防治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将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能力提升纳入5大攻坚重点,2019年启动的«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规划是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实现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的职业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尤其是矿山、建材、冶金、化工、机械及建筑等作业场所产尘导致的尘肺病,严重危害着接尘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本文针对我国粉尘职业危害现状,采用资料分析、问卷调查、政策研究、专家咨询等方法进行研究与梳理分析,通过对30余个重点行业和地区粉尘危害现状等情况的调研,掌握现场应用需求、面临的现实问题等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调研,对现有防尘技术支撑机构功能定位、职责分工、功能布局、建设方向等方面进行研究,以“聚焦重点行业、重点环节”和“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为目标,研究出粉尘防控支撑体系建设与管理的综合性政策措施,为编制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十四五”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等中长期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1粉尘职业危害现状分析

  对我国重点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金属制造、冶金、建材等工矿企业粉尘危害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表明:57.4%的工业企业(约138万家)存在粉尘和化学毒物危害,接害人数约2300万,上述调查还未包括建筑企业(从业人员约5000万)和约5930家个体工商户。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粉尘浓度超标现象更严重。据原安监总局近年来开展的调研统计,检测的41家金矿开采企业中,95%的企业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采、掘环节总尘浓度最高超标57倍,呼吸性粉尘浓度最高超标13倍,破碎环节总尘浓度最高超标27倍,球磨环节总尘浓度最高超标8倍,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平均为70.1%,最高达95.5%[1]。

  检测的9家石棉矿粉尘浓度全部超标,最大超标倍数高达110.3倍,15家石棉制品企业中有13家粉尘浓度超标,最大超标7.9倍[2]。检测的55家石英砂加工企业,粉尘浓度全部超标,总粉尘浓度最高超标1089倍,呼吸性粉尘浓度最高超标1248倍[3-4]。检测的31家水泥生产企业和20家石材加工企业的粉尘浓度全部超标,其中水泥生产企业总粉尘浓度最高超标115倍,呼吸性粉尘浓度最高超标77倍[5]。

  石材加工企业总粉尘浓度最高超标852倍,呼吸性粉尘浓度最高超标178倍。据统计公报[6-15],2009-2018年我国共报告职业病新病例270254例,其中尘肺病235300例,占比居于首位,2010年以来每年报告尘肺新增病例均突破2万例,占当年职业病新病例的比例连续接近90%,2009-2018年的全国尘肺病例统计情况。需要指出的是,尘肺病具有迟发性、隐匿性等特点(10-30年潜伏期),数量庞大的高流动性、潜在尘肺病群体,或将成为新的社会隐患,不容忽视。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尘肺发病形势将持续严峻。

  2我国尘肺病发病的主要特征研究

  (1)区域特征。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全国职业病报告数据,累积报告尘肺新发病例数地区分布。华东地区尘肺病发病(29.2%)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次为中南(19.3%)、华北(15.7%)、东北(15.0%)、西南(11.4%)和西北地区(9.4%)。华东地区自1998年逐年降低,至2003年为最低点,此后随年份存在明显上升趋势,2003年以前东北地区尘肺病发病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此后2005年明显降低,同其他地区基本持平,华北地区尘肺病发生呈持续稳步上升[1]。

  (2)行业特征。

  分析«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可以看出,近年来尘肺病发病的主要行业分布,发病率最高的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铁道、建材、冶金等。其中,累计报告的煤工尘肺新发病例绝大多数分布在煤炭行业,累计报告的矽肺新发病例,以煤炭行业居首位,其次为有色金属、冶金和建材行业,累计报告的石棉肺和水泥尘肺新发病例主要分布在建材行业,累计报告的电焊工尘肺和铸工尘肺新发病例多分布在机械行业。矿山开采行业中,尘肺病患病岗位有掘进、爆破、采煤、支柱、运输等,粉尘危害较高的为采煤机司机岗位,还有一些堆场清扫岗位,长期吸入粉尘产生尘肺。

  有色金属和金属冶炼行业,从事矿石粉碎、筛分和运输的职业,接触游离性粉尘较多,易导致尘肺病发生。铁路行业,如开凿隧道、爆破等工作会产生大量粉尘,易致使尘肺病的发生,对于一些中车企业,铆焊作业岗位产生焊接烟尘会致使尘肺的发生。建筑材料、耐火材料、玻璃、水泥、石料生产中从事和开采、破碎、碾磨、筛选、拌料等有关作业的工人,工作过程中会吸入大量粉尘,从事石棉的开采、运输和纺织的工作,会增加患上尘肺病的概率。除了发病率较高5个行业以外,电焊作业、机械铸配砂、造型作业等岗位也容易患尘肺病。

  (3)尘肺发病类型。

  2000年以后接尘且工龄不足2年的70例尘肺病例中,41例发生于煤矿开采和洗选业,主要为凿岩工和采煤工,2008年,尘肺病新病例平均接尘工龄为17.04年,比2007年缩短2.35年,实际接尘工龄不足10年的3420例,2002年后,矽肺发病工龄迅速缩短,煤工尘肺发病工龄相较矽肺缩短趋势较为缓慢,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广泛应用,粉尘与其他职业危害因素耦合,是速发型病例增加的重要原因。按尘肺病的类型分类。

  (4)速发型病例增加明显。

  近年来,尘肺病报告病例中速发型病例增加,速发型尘肺病例在煤矿开采和洗选业更为常见,以矽肺为主,其次为煤工尘肺。据统计[1-2],2000年以后才开始接尘且工龄不足2年的70例尘肺病例中,矽肺和煤工尘肺各为33例,41例发生于煤矿开采和洗选业,主要工种为凿岩工和采煤工。矽肺发病工龄在2002年后迅速缩短,煤工尘肺发病工龄相较矽肺缩短趋势较为缓慢[17]。2005年,21省尘肺病报告病例平均发病年龄40.9岁,最小发病年龄20岁,实际接尘工龄不足10年的病例1971例(21.49%),不足2年的211例,最短接尘时间不足3个月[3]。

  2006年,诊断尘肺病例接触粉尘时间不足10年的占总数的22.62%,不足5年的占11.04%,不足2年的占1.57%。2007年,新病例实际接尘工龄不足10年的2331例(21.26%),不足5年的有1017例(9.28%),不足2年的125例(1.14%)。2008年,尘肺病新病例平均接尘工龄为17.04年,比2007年缩短2.35年,实际接尘工龄不足10年的3420例(31.58%)[18]。随着各行业转型升级,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广泛应用,粉尘与其他职业危害因素耦合,导致劳动者面临的作业环境职业危害更加多样、复杂。以上对我国粉尘防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依靠科技进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是当前职业卫生发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3我国作业场所粉尘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9-25]十三五期间,我国粉尘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和防尘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为防尘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但与职业危害防治需求和健康中国战略要求相比,还存在如下问题:

  (1)防尘支撑体系尚不健全、职责不甚明确。

  发达国家建立了较完善的职业卫生技术支撑体系,如美国的职业安全健康局(OSHA)、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职业安全卫生审查委员会(OSHRC)以及日本厚生劳动省直属的国立劳动卫生研究所、国立健康与营养研究所等,均由国家级技术支撑机构和全国范围内多个地区性机构组成,依托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等进行建设,引领职业健康工作的发展方向,指导地方开展具体的职业健康工作。

  我国职业卫生职责机构先后经历了劳动部、卫生部、原国家安监总局、卫健委的重大调整,职业病疾控与工程防治一直处于分割状态。据本文不完全调查,截止2018年12月底,全国从事粉尘危害工程预防、治理及防控技术研究机构共有57家,其中事业单位9家,高等院校10家,国有企业22家,民营机构13家,其他机构3家,这些机构主要进行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工作,粉尘相关工程预防、控制和治理能力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粉尘危害源头治理的实际需求。

  美国、日本等国依据«职业安全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的授权,设立支撑机构,明确其使命和公益属性定位、建立工作机制、确立核心工作内容。目前,我国防尘技术专业机构分属不同直属机构,还未确立国家层面有效开展防尘技术支撑的机制,各机构科技支撑职责还未完全确立,技术支撑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2)作业场所粉尘防治的科研投入少。

  国家层面对粉尘治理基础研究的投入还存在差距,长期制约粉尘治理的基础性、关键性科学问题进展缓慢,基础研究、理论研究相对薄弱,间接导致我国相关技术装备与国际同类先进产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相关科研单位技术研发经费主要依靠国家财政,如2017-2018年,职业卫生领域的防尘技术获批项目7项(28%),资助经费不足400万元(22.14%),与环保和安全领域的支持力度相比有一定差距。

  应用研究方面,科技部设立的2个批次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技术与装备研发(3350万元),矿山职业危害防治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2900万元),国家专项投资6250万元,数十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参与,形成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但覆盖行业和辐射影响力相比总体需求仍然不足,研发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

  (3)工程防护尚不到位。

  当前我国众多生产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较低,存在工人职业病危害严峻、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低等问题,相当数量的用人单位虽然制定了各项职业病危害治理制度,但未能按照制度的规定和要求落实各项危害治理措施。尤其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工艺装备水平低,技术水平较差,防尘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粉尘浓度超标严重。我国作业场所的复杂性、工作人员操作水平的参差不齐等因素,导致部分国外先进产品和技术不适用。此外,新材料、新工艺等不断出现,粉尘危害分级监管、接触限值、检测方法等标准存在不健全、规定过于笼统、年代比较久远等问题[21],很多内容要求与现实情况脱节严重,不利于实际执行。

  (4)监管力量及其人才储备存在不足。

  职业卫生监管是推动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治理主体责任落实的重要保障,相对于监管范围和监管对象,我国长期存在着基层职业卫生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部分地区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职业卫生监管机构、没有配备专职的职业卫生监管人员。此次职业卫生相关部门职能调整,原有体系被打散重组,原安监系统的绝大部分监管力量未随职能调整转隶至卫生健康部门,行业监管力量出现断崖式下降。需要支撑机构分担,培养技术人才。

  4粉尘职业危害防控对策与措施探讨

  (1)加大防尘技术支撑机构建设力度。

  围绕当前职业病危害防护技术严重落后于行业发展、劳动者对健康工作环境的需求与落后防尘技术现状等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建设防尘技术支撑体系已迫在眉睫。防尘技术支撑机构以聚焦“重点行业、重点疾病、重点环节”为布局依据,依托领域内具有技术研发特色、人才队伍优势、相关支持力度大、对管理决策支撑作用明显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按国家—行业—省市区布局,为国家监管工作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

  (2)加强粉尘防治重点科技攻关。

  “十四五”期间,我国应重点围绕高效综合防尘技术(减尘、降尘、除尘、个体防护等措施)开展技术研发及工程化验证,解决粉尘防治工程方向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等“卡脖子”问题。可重点开展的粉尘防治方向有: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粉尘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劳动密集型典型工业部门的防尘技术与装备研发,高精度粉尘监测监控技术研究、高效个体防护用品的研发等。

  5结论

  通过调研与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作业场所的粉尘职业危害依然十分严峻,尘肺病发病具有区域与行业分布差异较大、矽肺与煤工尘肺是尘肺病的主要类型、速发型病例增加明显等主要特征。作业场所粉尘防治存在防尘支撑体系尚不健全、粉尘防治的科研投入少、工程防护尚不到位、监管力量及其人才储备存在不足等突出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加大防尘技术支撑机构建设力度等四项对策与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敏,王丹,郑迎东,等.中国1997至2009年报告尘肺病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3,31(5):321-334.

  [2]王丹,张敏.中国2010年报告尘肺病发病情况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30(11):801-810.

  [3]王丹,张敏,郑迎东.中国煤工尘肺发病水平的估算[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3,31(1):24-29.

  [4]刘占元,陈胜,樊晶光,等.尘肺发病率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19(2):23-26.

  职业病防治论文投稿刊物:《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工运学术理论刊物。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5268.html

《我国作业场所粉尘职业危害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