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兴仁鲤鱼坝苗族山歌的传承现状及建议

兴仁鲤鱼坝苗族山歌的传承现状及建议

发布时间:2020-07-17 15:30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要:兴仁鲤鱼坝是一个以唱山歌闻名的特色苗族村寨,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现今该村的山歌文化面临着严峻的传承问题。为深入了解鲤鱼坝的山歌文化传承现状,笔者采取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形式,分别对不同年龄段的村民进行调研,通过收集的资料和数据分析得

  摘要:兴仁鲤鱼坝是一个以唱山歌闻名的特色苗族村寨,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现今该村的山歌文化面临着严峻的传承问题‍‌‍‍‌‍‌‍‍‍‌‍‍‌‍‍‍‌‍‍‌‍‍‍‌‍‍‍‍‌‍‌‍‌‍‌‍‍‌‍‍‍‍‍‍‍‍‍‌‍‍‌‍‍‌‍‌‍‌‍。为深入了解鲤鱼坝的山歌文化传承现状,笔者采取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形式,分别对不同年龄段的村民进行调研,通过收集的资料和数据分析得知,鲤鱼坝山歌文化缺乏传承人,会唱山歌的人群学历总体偏低,女性会唱的人数多于男性‍‌‍‍‌‍‌‍‍‍‌‍‍‌‍‍‍‌‍‍‌‍‍‍‌‍‍‍‍‌‍‌‍‌‍‌‍‍‌‍‍‍‍‍‍‍‍‍‌‍‍‌‍‍‌‍‌‍‌‍。此外,山歌具有内容丰富、口头传授、即兴编唱等特点‍‌‍‍‌‍‌‍‍‍‌‍‍‌‍‍‍‌‍‍‌‍‍‍‌‍‍‍‍‌‍‌‍‌‍‌‍‍‌‍‍‍‍‍‍‍‍‍‌‍‍‌‍‍‌‍‌‍‌‍。鲤鱼坝山歌是珍贵的乡土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助力山歌文化传承,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兴仁市;鲤鱼坝;苗族山歌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山歌属于非物质文化,是珍贵的乡土文化资源,也是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界关于山歌的研究已经取得一系列成果,如钟卓良《利用壮族山歌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张继艳等《广西壮族山歌文化的生态美学智慧》,吴国阳等《面向现代的多维融合:壮族传统山歌的创造性转化探究》,吴明刚《川西鱼通山歌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化张力》等等。这些成果利用不同学科知识,主要研究了山歌文化的内涵、生态美学智慧、融合思政教育等等。这不仅为后学者研究山歌文化奠定了基础,也为研读者提供了资料参考。然而,笔者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却发现,有关兴仁市鲤鱼坝苗族山歌文化的研究极少。

  鲤鱼坝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屯脚镇,是一个苗族聚居村寨,以山歌文化而远近闻名,所以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山歌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探究鲤鱼坝的山歌传承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该村寨中山歌文化的传承现状,并针对其现状,提出一系列传承建议。这不仅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山歌文化,而且还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借鉴。

  一、鲤鱼坝苗族山歌的传承现状调查

  为了较为科学、全面地了解鲤鱼坝山歌文化的传承情况,笔者在该村随机调研了300人,包括实地访谈人数和利用问卷调查的人数,并将其分为6组,即20岁以下、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岁以上,每组50人,男女各25人。调研记录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是否会唱山歌、是否喜欢山歌、山歌内容、传授方式、演唱方式等。

  (一)鲤鱼坝苗族山歌的传承现状

  经过陆陆续续二十几天的调研,从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分述于后:第一,鲤鱼坝会唱山歌的人在年龄结构上分布不平衡。调研结果显示,20岁以下的人群中几乎没人会唱,20~30岁的人群中,有12人会唱,占本组调研人数的24%,30~40岁的人群中,有39人会唱,占本组调研人数的78%,40~50岁与50~60岁的人群中,几乎全部会唱,6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32人会唱,占本组调研人数的64%。由此可以看出,鲤鱼坝会唱山歌的人群中,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上的年龄段,尤其是40~60岁最为典型,而20岁以下的人群几乎不会唱,这就说明鲤鱼坝山歌文化面临着严峻的传承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随着时代发展,年轻人的娱乐方式增多,比如玩手机、上网等,而且这些都更具吸引力,导致年轻人不愿唱山歌了;其二,年轻人正处于求学阶段,他们一般都住在学校,只有假期回家,再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所以无论在时间方面还是精力方面,都没有条件学唱歌;其三,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由于受外面文化影响,也根本不喜欢这种传统的山歌文化等等。

  第二,从性别上看,鲤鱼坝会唱山歌的人是女多男少。调查数据显示,在随机抽取的300名调研对象中,会唱山歌的男生人数为98人,约占男性总人数的65.3%,而女性中会唱山歌的人数高达134人,约占女性总人数的89.3%。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男性作为一家之主,更多的时间是忙于挣钱养家糊口,没有闲余时间学唱歌;另一方面,男性更喜欢三五一群,一起打牌、喝酒等,不太愿意唱相对枯燥的山歌等等。

  第三,从学历上看,鲤鱼坝会唱山歌的人并非是高学历人群,而是低学历和文盲居多。从调研数据看出,低学历和文盲基本都是年纪偏大的人群,而高学历的人群基本都是年轻人。可见,是否会唱山歌与文化程度基本不成正相关,也就是说不是文化程度越高唱山歌就越厉害。第四,当被问及是否喜欢山歌时,出现几种不同的回答:其一,对于原本会唱山歌的人群来说,他们还是比较喜欢山歌的,相互之间不仅可以切磋,而且还可以参加比赛,比如每年农历的“八月八”就是苗族风情节,在这一天唱山歌是非常热闹的;其二,对于年纪偏大并且不会唱山歌的人群来说,他们的回答是“有时间也可以学几首”。可见,他们对待山歌文化比较随意,持一种可学可不学的中立态度。其三,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的回答比较明确,就是不太喜欢。他们认为现在不再是唱山歌的时代,现在要玩高科技,跟上时代步伐。

  (二)鲤鱼坝苗族山歌的特点

  在实地调研中,经过详细记录和收集整理鲤鱼坝村民所唱的山歌内容、传授方式和演唱形式等,可以总结出鲤鱼坝苗族山歌的如下特点:

  第一,内容丰富。在调研中发现,鲤鱼坝山歌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可归纳为祝福类、调侃类、庆丰收类、谈情说爱类、悲伤类、夸赞类等等,涉及到人们的工作、生活、生产、学习各个领域,唱出了人们的喜怒哀乐。

  第二,口头传授。鲤鱼坝山歌文化的传承已有较长历史,关于山歌的传承方式,在调研中发现并不是单靠文本,而主要是采用口头传授,即老一辈通过口头形式传授给年青一代。但值得一提的是,老辈人通过口头教后学者时,主要采用的是“案例式教学法”,也就是他们通过唱几首山歌给学习者做示范,教会他们懂得唱山歌的韵律、节奏及其方法等,然后让他们学着“套用”,通过“套用”并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就可以唱出很多首山歌。可见,后学者学唱山歌并不是去学具体的某一首山歌内容,而主要是学习唱法。

  第三,即兴编唱。在调研中得知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存在部分年轻人,他们虽然学唱山歌时间不长,但却成为唱山歌的高手。探究原因后得知,是因他们聪慧而且记忆力好,很快记住和学会了山歌的唱法,因此能够随机应变“套”出很多首山歌,尤其在对歌时,能根据对方所唱山歌的唱法,即兴编唱。事实上,受访者也曾说过“很多山歌都是即兴编唱的”,这不仅是山歌的特点,更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二、鲤鱼坝苗族山歌的传承建议

  (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参与传承创新

  鲤鱼坝山歌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参与,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政府及相关部门不仅可以利用特定节日举办对歌比赛,而且可以鼓励村民自己搞文艺活动。近些年来,在兴仁市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兴仁市屯脚镇人民政府、兴仁市苗学会等,在每年农历八月初八连续举办了多届非常隆重的苗族风情节,这虽然对鲤鱼坝山歌文化的宣传和传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毕竟次数有限。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可以积极鼓励和适当资助村民们自己搞相应的文艺活动,以此作为补充。第二,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对鲤鱼坝山歌文化进行多角度研究,以及重视山歌文化的调查、记录、立档、保存等,这对于山歌文化的传承也具有必要性。第三,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助力山歌文化的创新。陈晓东在《阳江山歌传承与发展的实践探索》中就指出“传统的民间艺术,必须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那么,鲤鱼坝山歌应如何创新才不失传统精髓又能与时俱进呢?笔者认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不断引导山歌内容创新,比如可以歌唱“脱贫攻坚”、“歌唱新农村”、“歌唱新时代精神”等等,这样不仅拓展了山歌内涵,还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拜师学艺。

  (二)苗族山歌进校园

  校园是培养文化传承人的重要场所。李念在《望谟县布依族对歌文化传承的困境》中指出“学校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因此,可以积极促进山歌文化融入校园,就此笔者提出两点建议:一方面,当地学校可以适当开设相应的课程,或者利用相关课堂教学生唱山歌,比如音乐课。这不仅可以培养传承人,促进山歌文化的传承,而且能充分挖掘地方乡土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自己编撰校本读物,把山歌文化纳入其中,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对山歌文化更加了解,而且也更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自豪感‍‌‍‍‌‍‌‍‍‍‌‍‍‌‍‍‍‌‍‍‌‍‍‍‌‍‍‍‍‌‍‌‍‌‍‌‍‍‌‍‍‍‍‍‍‍‍‍‌‍‍‌‍‍‌‍‌‍‌‍。

  (三)民间培养传承人

  现今,培养文化传承人的途径越来越多,但对于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最重要的方式还是民间自己培养,因为只有他们培养的传承人,才能保持艺术文化的原真性。鲤鱼坝山歌文化要解决没有接班人的传承困境,就必须通过不断创新得到大众的喜爱,同时还要不断挖掘和培养继承者,这正如陈晓东在《阳江山歌传承与发展的实践探索》中说的“任何民间艺术都离不开艺术人才的发掘和培养,离不开普通群众的喜爱和支持。”事实上,传承人的培养是任何一种艺术文化得以永续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四)新媒体传承与保护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如网络、手机等等,而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为山歌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新的途径和契机。雷丽等在《苗族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渠道分析》中曾指出“依托新媒体传播苗族文化,是保护苗族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充分利用新媒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鲤鱼坝山歌文化的传承问题。因为利用新媒体传承鲤鱼坝山歌文化,可以很好地维护其生命力,促进山歌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播、弘扬、传承与振兴。与此同时,新媒体传承,除了用于不同传统文化间的“对话”和彼此“分享”外,更重要的是能将鲤鱼坝山歌文化的种种特征保存下来,留传给后世。

  民族传承论文投稿刊物:《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曾用刊名: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庆师院学报,1980年创刊,属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反映本校学术研究成果,以促进学校教育和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同时择登外校。选校注重学术观点的创新、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方法的更新以及对出实重大政治经济问题的深入研究。

  三、结语

  优秀的地方乡土文化,是历史的沉淀,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鲤鱼坝作为苗族村寨,以山歌文化闻名,无疑体现了苗族村民们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村民们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青睐山歌文化,这就导致了山歌文化面临失去生存环境的危险。然而,鲤鱼坝山歌文化具有其丰富的内涵,长期以来作为村民们情感交流的纽带,既是展现民族特色的标志,也是一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种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因此,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助力其传承与发展,具有其必要性,其中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参与是鲤鱼坝山歌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保障,促进山歌文化融入校园是鲤鱼坝山歌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民间重视培养传承人是鲤鱼坝山歌文化永续发展的根本,新媒体的应用是鲤鱼坝山歌文化在当今社会传播和振兴的手段。总而言之,鲤鱼坝山歌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也可以树立文化自信,使苗族村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更加和谐友善。

  参考文献

  [1]钟卓良.利用壮族山歌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7).

  [2]张继艳,李勤.广西壮族山歌文化的生态美学智慧[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1).

  [3]吴国阳,吴德群.面向现代的多维融合:壮族传统山歌的创造性转化探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9(2).

  [4]吴明刚.川西鱼通山歌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化张力[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

  [5]陈晓东.阳江山歌传承与发展的实践探索[J].艺海,2019(7).

  [6]李念.望谟县布依族对歌文化传承的困境[J].文学教育(下),2018(10).

  [7]雷丽,项正文.苗族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渠道分析[J].红河学院学报,2017(4).

  作者简介:许兵胜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5521.html

《兴仁鲤鱼坝苗族山歌的传承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