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光明科学城人才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光明科学城人才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发布时间:2020-11-01 16:31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科学城是集聚科学装置、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的特殊城区,以基础科学研究为核心,联动应用基础科学研究。 科学城一般位于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范围内,是科技创新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 科学城是创新链条较完整、创新要素较齐全、城市功能较完备的科技园区。

  科学城是集聚科学装置、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的特殊城区,以基础科学研究为核心,联动应用基础科学研究‍‌‍‍‌‍‌‍‍‍‌‍‍‌‍‍‍‌‍‍‌‍‍‍‌‍‍‍‍‌‍‌‍‌‍‌‍‍‌‍‍‍‍‍‍‍‍‍‌‍‍‌‍‍‌‍‌‍‌‍。 科学城一般位于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范围内,是科技创新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 科学城是创新链条较完整、创新要素较齐全、城市功能较完备的科技园区‍‌‍‍‌‍‌‍‍‍‌‍‍‌‍‍‍‌‍‍‌‍‍‍‌‍‍‍‍‌‍‌‍‌‍‌‍‍‌‍‍‍‍‍‍‍‍‍‌‍‍‌‍‍‌‍‌‍‌‍。 科学城是以开展科学研究、发展高技术产业为主体,将科研、教学、生产、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居住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新型城区。

光明科学城

  孙婷(2019)提出新一代科学城的功能主要有三个,即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吸引科研创新人才。 科学城不仅能够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还能够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通过辐射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集聚全球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平台,其中光明科学城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也是集聚并整合人力资本、技术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的关键,对于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推动原创型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充分发挥光明科学城的作用,最大的决定性因素还是人。 更确切地说,光明科学城由谁创新、创新动力在哪里、创新成果如何转化等问题离不开人才这一要素。 如何创新人才引进,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政策环境,是深圳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中之重。

  1 光明科学城人才发展面临挑战

  光明科学城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北起深莞边界,东部和南部以光明区辖区为界,西部以龙大高速和东长路为界,规划总面积99平方公里; 同时,光明区位于广深港发展中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 光明科学城人才的发展要依托光明区以及深圳市人才的发展。 与深圳市其他区相比,光明区是深圳市的人才洼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人才政策制定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1.1 人才集聚能力相对较弱

  人才规模不具备优势。 从人口规模来看,光明区的人口优势还不突出。 截至2018年年底,光明区常住人口数约为62.5万人,占深圳市人口总数的4.8%,在深圳市10个区(新区)中排名第七。 从人口密度来看,约0.4万人/平方公里,与人口较密集的福田区(2.1万人/平方公里)和罗湖区(1.3万人/平方公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人口优势还不明显,但是光明区人口增长较快,2018年常住人口增速达到4.73%,仅落后于南山区,超过深圳市平均水平4.0%。

  在岗职工多集中在制造业。 从2017年年末光明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分行业数据来看,所有在岗职工188258人,其中制造业职工人数达到162767人,占所有在岗职工人数的86.4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在岗职工分别是507人和213人,占总人数比重分别为0.27%和0.11%。 数据显示,光明区在岗职工绝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制造业,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匹配,光明区未来人力资本结构升级还有待其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市区高层次人才引进相对较少。 截至2019年7月,光明区共有市级高层次人才273名,“鸿鹄人才”243名,人才数量与福田、南山等核心区域相比有一定差距。 其中,福田区仅2018年就新引进市级高层次人才1289名,新认定“福田英才”804名; 南山区2018年新认定“领航人才”626名,现有“领航人才”总数约2300名,新引进全职院士达到11名。

  1.2 人才环境竞争力不强

  现代推拉理论认为,劳动力迁移的推拉因素除了更高的收入以外,还有更好的职业、更好的生活条件,为自己与孩子获得更好的受教育机会,以及更好的社会环境。 横向比较光明区人才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利用推拉理论建立了涵盖人才生活环境和发展环境的人才环境竞争力评价体系。

  其中人才生活环境涵盖人居环境(公园数)、医疗环境(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教育环境(学校数、幼儿园、在校生)、休闲环境(图书馆、藏书量)等指标; 人才发展环境包括经济水平(地区生产总值GDP、第三产业占比)、创新活力(专利申请数)等指标。 所有数据均来自2017-2018年深圳市及各区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公开资料(龙华区部分数据缺失)。

  结果发现,深圳各区人才环境差距较大,光明区的人才生活环境和人才发展环境都有待改善和提升。 从人才生活环境来看,宝安区、龙岗区和福田区具有相对优势,其中龙岗区、宝安区和罗湖区的人居环境较好,宝安区、龙岗区和福田区的医疗环境较好,宝安区、龙岗区和龙华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福田区和龙岗区的休闲娱乐环境较好。

  从人才发展环境来看,福田区的经济基础最雄厚,南山区的创新创业最具有活力,光明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总体来说,与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等区域相比,光明区的整体人才环境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与盐田区、坪山区、大鹏新区等具有后发潜力优势的区域相比,光明区的人居环境、医疗环境、教育环境和休闲环境都要优于他们,也说明光明区有一定的创新活力和吸引人才集聚的潜力。

  2 光明科学城人才发展的机遇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出台,明确提出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2019年8月,《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提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2020年4月,《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光明科学城要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深圳力量,有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 上述三个文件的发布为光明科学城集聚人才创造了先天的优势。

  《规划纲要》的颁布为港澳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集聚提供了政策支持。 一是支持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流动。 《规划纲要》明确要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 研究实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出入境、工作、居住、物流等更加便利化的政策措施。 二是支持与港澳人才创新创业交流。

  《规划纲要》明确要加快国家资助创新示范区与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建设,支持其与香港、澳门建立创新创业交流机制,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 三是鼓励科技和学术人才交往交流。 《规划纲要》明确要鼓励粤港澳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共同举办科技创新活动; 允许香港、澳门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申请内地科技项目,并按规定在内地及港澳使用相关资金、支持粤港澳设立联合创新专项资金,就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合作,允许相关资金在大湾区跨境使用。

  《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国际及境外人才在深圳集聚创造了先机。 一是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科研机构招揽人才。 《意见》提出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规范有序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支持深圳具备条件的各类单位、机构和企业在境外设立科研机构,推动建立全球创新领先城市科技合作组织和平台。

  二是为境外人才在深圳出入境和工作提供便利。 《意见》提出支持深圳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国际人才在深圳办科技型企业、担任科研机构法人代表; 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放宽境外医师到内地执业限制”‍‌‍‍‌‍‌‍‍‍‌‍‍‌‍‍‍‌‍‍‌‍‍‍‌‍‍‍‍‌‍‌‍‌‍‌‍‍‌‍‍‍‍‍‍‍‍‍‌‍‍‌‍‍‌‍‌‍‌‍。 三是为境外人才的生活和居住提供便利。 《意见》提出推进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 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快完善保障性住房与人才住房制度。

  《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为国内外高科技人才及相关产业人才在光明科学城集聚提供了条件。 《若干意见》提出要集聚全球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 一是光明科学城在人才引进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探索通过“薪酬谈判制”招募高端人才团队,建立新型精准引才机制; 支持新建科研事业单位实行市场化、社会化用人; 支持光明科学城先行先试改革举措,原则上全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等方面重大改革举措优先在光明科学城试点。

  二是为国际人才的引进创造更多便利。 设立科学城国际人才服务中心,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创建国际人才社区,为国际人才集聚提供便利。 三是在人才评价方面给予更多自主权。 探索下放职称评审权限,鼓励行业领军企业、新型科研机构等单位开展职称自主评审,满足重点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需求。

  3 光明科学城人才引进政策建议

  3.1 光明科学城未来人才需求

  光明科学城将成为创新共享、产城融合、智慧人文的科学城,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为三个特征: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对产业化人才的需求和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1)创新型人才需求。

  光明科学城是由大科学装置集群、科教融合集群和科技创新集群组成“一主两副”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载体。 光明科学城未来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要素枢纽,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重要引领力的科技创新节点,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的生产中心。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光明科学城要实现创新目标,必须以创新创业人才为主体,让人才驱动引领创新驱动。

  (2)产业化人才需求。

  光明科学城除了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装置之外,还提前布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和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等学校,提前谋划了一批基础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和前沿技术交叉平台。 光明科学城不仅在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科学装置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上都对相关产业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因此,光明科学城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要集聚产业所需人才,进而推动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3)国际化人才需求。

  光明科学城首期已经明确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有6个,分别是脑模拟与脑解析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设施、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研究设施、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 大科学装置的统筹建设和运行资金等耗资巨大,一要面向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等创新主体开放共享,二要面向全体公民共享大科学装置带来的科技进步成果。 因此,光明科学城要集聚各国优秀人才,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发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作用。

  3.2 光明科学城人才发展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深圳市光明区将继续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生活、发展、创业的系统化的良好生态环境。 从短期来看,“给待遇”可以解决人才适应新环境遇到的困难,能够帮助人才在短期内安心安居。 换句话说,“给待遇”解决的是“引得来”的问题。 但从长期来看,单纯的待遇不能解决“用得好”和“留得住”的问题,要想让人才发挥长期效应,还需要给人才提供相应的发展平台和优质的保障服务。

  (1)利用优厚条件吸引人才。

  一方面根据光明科学城的功能,精准定位产业企业人才需求,帮助引入最急需的人才。 围绕光明科学城重点产业人才与技术需求,构建人才地理信息系统,绘制创新人才分布图、产业发展路线图和科创企业分布图,面向光明科学城重点产业企业、科研院校等用人单位以及猎头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放,帮助产业和企业实现精准引才。 另一方面,依托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精准制定人才政策,对不同类型人才实施不同政策。 从人才生态链的角度看,人才集聚是不同层次人才梯队的相互组合,以领军人才为核心配合一定比例的中初级人才,方能保证链条的稳定发展。 对于中初级人才,给予适当的物质补贴,把人才吸引过来,同时可以适当配合奖励性政策、福利性政策以及项目性政策; 对于高端人才,可以采用“一人一策”,为高端人才量身定则引进政策。

  除此以外,针对现行人才政策存在的政策内容趋同、国际化人才政策欠缺、国内高层次人才认定限制严格等问题,光明科学城可以在人才政策上开展先行先试,坚持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双轮”驱动,打造自己的人才集聚优势。 一是开辟国际化人才“试验田”,研究制定更加开放的国际人才政策,为国际人才在光明科学城的学习、生活、就业和创业创造便利,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回流和环流; 二是突破深圳市区级原有人才政策的局限,“不拘一格降人才”,积极推行政策,鼓励更多国内优秀人才参与光明科学城的未来建设,比如放宽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制定科技人才专项引进政策包等。

  (2)打造发展平台培育人才。

  一方面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人才来光明科学城创新创业。 一流的营商环境就是一流的人才环境。 对于初创型企业,为其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产权登记、获得信贷等方面提供便利,努力为企业营造有利于创业、投资与经营的环境; 对于处于成熟期和发展期企业,重点保护少数投资者,在纳税、跨境贸易、合同执行和破产办理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金融环境、人才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 同时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相关法律和监管,保证及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另一方面鼓励“产业-高校-科研”相互结合,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对于产业而言,地理集中性就好像一个磁场,会把高级人才和其他关键要素吸引进来。 光明科学城作为深圳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光明科学城未来将建成大科学装置集群、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创新集群等三大科学集群,其中大科学装置集群主要以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科教融合集群囊括了中山大学(深圳)和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科技创新集群主要是布局科研机构和科技转化平台。 充分利用光明科学城的有利空间布局,研究制定鼓励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政策,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3)提供配套服务留住人才。

  一方面完善优质配套服务,打造安居乐业的人才生态环境。 人才集聚不是简单的人才引入和驻留,还需要完善与人才生态链相配套的各项支持服务体系,例如医疗、教育、交通、住房、社会保障,打造一个让人才欣然而来、怡然而安、悦然有成的安居乐业生态系统。 创造宜居宜业的人才环境,让人才不仅仅在光明科学城工作,也能留在光明科学城生活,发挥人才溢出效应,带动整个光明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目前光明科学城已在规划建设相应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应保持耐心,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的蜕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人才培养论文范例:职业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人才素质

  另一方面及时跟踪人才流动情况,对人才及创新创业政策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优化。 建立人才电子化档案,对人才进行分层分类归档,对人才流动意愿和流动趋势进行及时跟踪; 建立完善的政策评估体系,对人才政策及创新创业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了解人才生活、创业和工作需求,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 推进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人才政策,吸收海内外人才集聚光明科学城,实现真正的“光明智造”。

  【作者简介】张颖莉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5876.html

《光明科学城人才发展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