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宜昌全面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

宜昌全面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04 14:44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宜昌古称夷陵,她抱山入怀、穿城有水,似一颗镶嵌于长江之滨的璀璨明珠,境内水域辽阔、物产丰富,水中珍品良多。 全市拥有河流183条、湖泊11座、水库455座,可养殖水面90余万亩,鱼类114种,其中包括中华鲟、长江鲟、江豚、胭脂鱼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宜昌古称夷陵,她抱山入怀、穿城有水,似一颗镶嵌于长江之滨的璀璨明珠,境内水域辽阔、物产丰富,“水中珍品”良多‍‌‍‍‌‍‌‍‍‍‌‍‍‌‍‍‍‌‍‍‌‍‍‍‌‍‍‍‍‌‍‌‍‌‍‌‍‍‌‍‍‍‍‍‍‍‍‍‌‍‍‌‍‍‌‍‌‍‌‍。 全市拥有河流183条、湖泊11座、水库455座,可养殖水面90余万亩,鱼类114种,其中包括中华鲟、长江鲟、江豚、胭脂鱼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性水生野生动物,以及长吻鮠、铜鱼、长薄鳅等重要珍稀鱼类‍‌‍‍‌‍‌‍‍‍‌‍‍‌‍‍‍‌‍‍‌‍‍‍‌‍‍‍‍‌‍‌‍‌‍‌‍‍‌‍‍‍‍‍‍‍‍‍‌‍‍‌‍‍‌‍‌‍‌‍。

南方水产科学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宜昌时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要科学发展、有序发展‍‌‍‍‌‍‌‍‍‍‌‍‍‌‍‍‍‌‍‍‌‍‍‍‌‍‍‍‍‌‍‌‍‌‍‌‍‍‌‍‍‍‍‍‍‍‍‍‌‍‍‌‍‍‌‍‌‍‌‍。 近年来,宜昌市水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引进新技术、探索新模式,逐渐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库区渔业上岸转型

  2017年,宜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将辖区内围栏围网养殖全面取缔,2018年境内湖泊、水库划入限养区,全市累计减少养殖水面约18万亩。 拆网箱不拆产业,减产量不减收入,为擦亮“长江肥鱼”“清江鱼”这两块“金字招牌”,市水产部门引导宜都、长阳两地渔民转产上岸,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一个个现代化鲟鱼产业园应运而生。 以武汉鲟龙生物科技宜都有限公司、湖北宜都天江渔业有限公司、湖北长阳绿源渔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水产企业带头上岸,发展工厂化养殖,渔业产能逐步恢复,全市现已建成工厂化养鱼池20m2。

  二、循环水养殖行业领先

  2018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引进池塘“零排放”圈养技术,首批32个养鱼罐在枝江安福寺镇渔丫头水产养殖专业社落地,鱼儿在罐体内高密度养殖,尾水在池岸上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后再回流到池塘,该模式亩产可达5000kg,亩效益是传统养殖的3倍以上,用药减量50%以上,养殖污物收集率90%以上,养殖尾水100%循环利用,是一种零排放、绿色生态、可循环的养殖模式。 该基地建成以来,吸引了全国人大、农业农村部、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等各级领导以及1000余名行业人士前来观摩考察。 目前全市已发展池塘养鱼罐体近400套,发展水平和数量在全国水产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数万条鱼“住”在百余平方米的水泥“屋”内,屋内的“跑步机”24小时不间断运行,鱼儿在流水编织的“跑道”上做着有氧运动,这是我市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基地的实景。 以枝江市一尘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水产企业率先转变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发展池塘流道养殖,10亩池塘配置1条流道,流道面积110m2,1条流道年产优质水产品超1.5万kg,亩效益是传统养殖的2倍以上。 目前,全市已建成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鱼槽100条,发展数量和水平居全省市州第1位。

  三、稻渔种养方兴未艾

  稻渔综合种养因其“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生态环保”的特点,我市掀起发展热潮。 在市水产部门的培训和指导下,全市发展面积超7万亩,打造稻渔综合种养特色乡镇1个、千亩以上连片基地3处。 既要增量,更要提质,我市虾稻产业逐步从单纯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过渡。 长阳清江鹏搏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龙虾仁走出国门; 瓦仓渔稻米、枝江九龙仙虾稻米等虾稻产品供不应求,“瓦仓米”斩获首届全国优质渔米评比银奖、稻渔种养模式创新大赛绿色生态奖; 远安百合小龙虾养殖合作社亲子钓虾活动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

  四、养殖结构加快调整

  转变养殖模式的同时,市水产部门积极引导养殖企业、合作社等主体调整养殖结构,大力推广黄颡鱼、加州鲈、长吻鮠、鳜鱼、泥鳅、翘嘴鲌等名特优鱼类,目前,全市黄颡鱼养殖面积达2.5万亩、加州鲈0.8万亩、长吻鮠0.2万亩,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和工厂化养殖中名特优鱼类占比达95%以上,渔民亩产效益稳步提升。

  五、尾水治理稳步推进

  既要渔民腰包鼓,也要碧水长流淌。 2018年以来,我市水产部门对玛瑙河流域、陶家湖湖区养殖池塘进行定点监测,获得了基础性数据,制定了污染源控制、养殖过程控制及以生态处理为主的尾水终端控制等技术措施。 组织专家编写《水产健康养殖模式和尾水治理技术手册》,向渔民发放1000册。 2020年,湖北长阳绿源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枝江陶家湖湖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建成,通过示范点辐射带动,养殖户养殖观念逐步转变,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六、技术培训广泛开展

  近年来,市水产站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培训、退捕渔民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等大力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包括精准投喂技术、水质调控技术、池塘底排污技术、水产净化技术等)、新模式(如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等),平均每年联合县市开展培训20余场次,培训渔民600余人次,渔民养殖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水产论文投稿刊物:《南方水产科学》由南海水产研究所主办,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水产科技期刊。主要报道渔业资源、捕捞技术、渔业设施、渔业环境保护、水产养殖与增殖、渔业生物病害、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以及水产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论文、研究简报、综述等。

  七、三产融合提质增效

  我市充分依托资源优势,打造渔业知名品牌、大做休闲渔业文章、延长渔业产业链条,提高渔业附加值。 全市涌现出以湖北清江鲟龙渔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水产加工企业10家,主要产品涉及鱼籽酱、蛋白肽、鱼肉制品、鱼糜制品等,全市水产品加工产值达3亿元,拥有“清江野渔”“清江”“天宴”“天峡(鲟鱼)”4个中国驰名商标以及“老巴王”“覃姐鱼糕”2个湖北省著名商标。

  水清凭鱼跃,草丰任虾欢。 我市将继续围绕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目标,推进渔业供给侧改革,扶持退捕渔民转产上岸,加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促进科技兴渔、质量兴渔、品牌兴渔,助力宜昌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作者:郑 朋 冯德品 李长江 杨 军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6085.html

《宜昌全面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