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关系的元分析

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关系的元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26 17:00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要利用元分析方法,从整体上探究黑暗三联征和攻击行为的关系,共纳入87篇定量研究,90个独立样本,41273名被试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均呈正相关(r=0.338~0.405),自恋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强度显著低于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的相关强

  摘要利用元分析方法,从整体上探究黑暗三联征和攻击行为的关系,共纳入87篇定量研究,90个独立样本,41273名被试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均呈正相关(r=0.338~0.405),自恋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强度显著低于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的相关强度。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受到文化背景、性别、攻击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显示,自恋与其余两种黑暗人格有较大差异,后续研究可以结合东方文化进一步探究黑暗三联征。

  关键词黑暗三联征,马基雅维利主义,自恋,精神病态,攻击行为

心理学报

  引言

  在人格的有关研究中,人们往往将关注点集中在大五人格等比较常见的人格特质,又或者是一些极端的精神病性的人格。近来,研究者们将研究重心逐渐转移到一些介于正常和异常之间的人格特质,如自恋(Narcissism)、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ism)和精神病态(Psychopathy)(Dinić&Wertag,2018;Jambroesetal.,2018)。这三个人格特质都偏离了正常,但没有达到临床诊断标准。2002年,Paulhus和William将这三种人格特质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格特质进行研究,称之为黑暗三联征(DarkTriad)。

  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紧密相连,攻击行为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形式,两者的关系能够从侧面反映黑暗三联征者的心理健康及适应水平,探讨其关系能够为提高该类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指导。黑暗三联征与西方文化所提倡的开放、大胆等特质更加契合,东方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相对不多。本研究综合比较中国背景和国外背景下黑暗三联征和攻击行为关系的差异,希望为中国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1黑暗三联征的特征

  1.1.1黑暗三联征的整体特征黑暗三联征者共同表现为攻击行为、缺乏同理心、无视传统道德等等(郭远兵等,2013;秦峰,许芳,2013)。他们情感淡漠,无法识别情感(Harrisonetal.,2016),采用“快速生命史”策略(张小燕,2018)。这种策略其实是一种进化的产物,有利于在艰苦环境中提高生存率(朱远征,2016),因此,黑暗三联征者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而非病态心理(耿耀国等,2014;张小燕,2018),攻击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也只是他们采取的适应策略(Harrisonetal.,2016)。尽管黑暗三联征各特质之间有众多的相似之处,但它们有其各自的特点。

  1.1.2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特征马基雅维利主义指的是一种利用他人为自己谋利的倾向(Southard&Zeigler-Hill,2016),最初被描述为一种不道德行为,他们过于关注自己的利益(Deutchman&Sullivan,2018;何良兴等,2017;Rogoza&Cieciuch,2018;Sabourietal.,2016;Sehar&Fatima,2016)、不相信别人(Rogoza&Cieciuch,2018)。道德感的缺乏使其能够对他人采取操纵手段(Harrisonetal.,2016;Klimstraetal.,2014;张文娟,张惠,2014),塑造自我形象,以达到追求地位和权力的目的,而且认为别人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Harrisonetal.,2016)。不过,马基雅维利主义并不算是一种病态心理,因为其具有适应性和良好的读心能力(耿耀国等,2014;Rogoza&Cieciuch,2018),在一定条件下,女性更愿意和男性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交往,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儿童也有更好的适应能力(耿耀国等,2014)。

  1.1.3精神病态的特征精神病态最初被视为一种病态人格。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发现正常人也会有相似的心理和行为,因此研究者开始将其作为一种介于正常和病态之间的人格特质进行研究(闫卫娟,2019),即亚临床精神病态(后面的精神病态均指亚临床精神病态)。该特质没有到达精神病的诊断标准,但是其冲动性较高(郭伟伟,2017),寻求刺激、低移情、不诚实(Sehar&Fatima,2016),具有反社会倾向(黄婧宜,2015;Lau&Marsee,2013)。同时,精神病态的个体难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Klimstraetal.,2014)。

  1.1.4自恋的特征自恋是黑暗三联征中相对特殊的人格特质,最主要的特征是自大、自我中心和优越感(朱远征,2016)。自恋者通常低自尊、很脆弱(Harrisonetal.,2016),追求赞美和虚荣感(Sabourietal.,2016)。高度自恋的人被进一步描述为敌对、对批评过度敏感(Lau&Marsee,2013)。实际上,自恋可以说是黑暗三联征中的较为“积极”的特质,其原因在于自恋者表现得勇敢、开放、有魅力,能够进行自我激励,实现自我(郭伟伟,2017),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赛雪莹,2019)和更高的情商(Scavone,2017)。

  1.2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关系的相关理论

  目前主要有Anderson和Bushman(2002)的一般攻击模型(GeneralAggressionModel,GAM)、Mischel以及Shoda(1995)的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Cognitive-AffectiveSystemTheoryofPersonality,CAPS)和Gammon等人(2011)的攻击模型论及了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一般攻击模型认为攻击行为是由包括人格特征在内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如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它们会作用于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觉醒组成的内部状态,并最终影响攻击的表现,产生的攻击行为又将反作用于人格特质。CAPS理论(认知− 情感人格系统理论)则强调了个体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的差异正是内部人格结构的反映,这些人格结构就是认知情感单元,包括了编码、信念和期望、情感反应、目标和价值观、能力和自我调节计划五个单元。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行为的产生。

  Gammon等人(2011)提出的攻击模型结合一般攻击模型细化了CAPS的理论,该模型强调了黑暗三联征在攻击行为产生时的重要性,认为黑暗三联征,与特定的环境触发事件相互作用,导致内部的认知情感系统变化,最终产生了攻击行为,攻击行为会反作用于认知情感系统,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从以上理论可以看出,黑暗三联征是稳定的人格特征,通过与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容易引发攻击行为。但是黑暗三联征各个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的具体关系如何还不清楚,两者的关系具体受到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仍有待讨论。

  1.3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关系的主效应

  攻击行为是黑暗三联征的一个显著特征(郭伟伟,2017)。通常认为,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攻击行为是计划后的结果(Williamsetal.,2010),他们擅长用操纵的手段进行攻击(Southard&Zeigler-Hill,2016)。精神病态是唯一能够单独预测攻击的特质(Sehar&Fatima,2016)。有元分析也发现,精神病态与攻击行为联系紧密(vanGeeletal.,2017)。精神病态始终与高水平的攻击行为有关,更容易表现出暴力和违法行为(Lau&Marsee,2013)。

  而自恋者往往是为了维护自尊和自我形象而采取攻击行为(秦峰,许芳,2013)。虽然也是直接的攻击行为,但相对“被动”一些(郭伟伟,2017;黄婧宜,2015)。可以发现,三个人格特质都与攻击行为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从这些证据看来,似乎精神病态更加冲动,与攻击行为的关联性更强,而自恋更加被动,与攻击行为的联系较弱。由此,提出本研究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三个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强度是否具有差异?

  1.4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关系的调节效应

  三个黑暗特质产生攻击行为的原因、攻击的表现形式都是不一样的,目前对攻击行为的研究存在不同的侧重点,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4.1攻击类型的调节

  攻击可以分成身体攻击和语言攻击、主动攻击和反应攻击、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关系攻击,这些不同的攻击行为分类之间具有一定的重合,因此也有研究者在这些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如主动身体攻击、反应身体攻击、主动语言攻击、反应语言攻击等等。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可能会采取间接的关系攻击(秦峰,许芳,2013),他们把操纵作为一种获取地位的手段,当他们的地位受到威胁时,会采取间接的关系攻击(Parker,2019)。相对直接攻击而言,马基雅维利主义与关系攻击的关联更强(Lau&Marsee,2013)。

  精神病态者的攻击行为冲动、直接、有危害性、无计划性(Baughmanetal.,2012;Derefinko,2015;Harrisonetal.,2016),更容易采取直接的(Goodboy&Martin,2015)和反应性的攻击方式(Noseretal.,2014)。但也有证据表明精神病态与攻击行为都呈正相关,只是与身体攻击的联系更强(Coyne&Thomas,2008;Murisetal.,2013)。

  当自恋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者其形象受到损害时,就会产生直接的攻击行为(郭伟伟,2017;黄婧宜,2015)。也有学者深入探讨了自恋类型与攻击类型的联系,比如适应性自恋与关系攻击有强烈的联系,非适应性自恋越高,主动攻击频率越低(Lau&Marsee,2013)。自恋与关系攻击还可能受到马基雅维利主义的调节(Klimstraetal.,2014)。因此,拟提出第二个问题:不同类型的攻击行为与黑暗三联征的关系强度是否有差异?

  1.4.2测量方式与测量工具的调节

  黑暗三联征的测量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整体测量,即用同一量表测量黑暗三联征;第二种为分别测量,用不同的量表测量黑暗三联征。整体测量比分别测量具有更好的内部一致性(Klimstraetal.,2014),但是题目数量较少,对各特征细节性的描述相对不足(李洪翔,2014)。黑暗三联征的整体测量主要有两个量表,分别是黑暗十二条(TheDirtyDozen,DD)和短式黑暗三联征量表(ShortDarkTriad,SD3)。有研究发现,使用SD3时可能会产生文化差异,需要谨慎使用(孙群博,2015)。

  1.4.3文化因素的调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存在的文化维度的理论中,主要有霍夫斯泰德的国家文化价值理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国家具有高权力距离、强调集体主义和男性权力、对不确定性的规避较高、追求长期利益,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则大致相反(廖俊峰,2014)。目前关于黑暗三联征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在西方文化下进行的,通常认为黑暗三联征与西方文化更加契合,攻击行为作为黑暗三联征的特征之一,可能会受到文化的鼓励,在西方文化下,两者的相关系数更紧密。有研究者认为,黑暗三联征背离了鼓励合作、宣扬奉献的东方集体主义文化,但却是西方物质、竞争的个人主义文化的极端发展(秦峰,许芳,2013)。

  2方法

  本研究依据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优先报告的条目(Preferredreportingitemsforsystematicreviewsandmeta-analyses,PRISMA)的标准及PRIOR-MAMA(PreferredReportingItemsforOpenandReproducibleMeta-analysis)检查清单进行(Moheretal.,2009)。

  3结果

  3.1出版偏误分析

  使用Classicfail-safeN、Eggertest(回归截距法)检验出版偏误。马基雅维利主义与攻击行为关系的Eggertest(回归截距法)显示,t=0.06,p>0.05,fail-safeN的结果显示Z=53.1,p<0.001n="41116,"eggertestt="1.85,"p>0.05,fail-safeN的结果显示Z=83.5,p<0.001n="201539;"eggertestt="0.35,"p>0.05。fail-safeN的结果显示Z=57.6,p<0.001,N= 104388;整体黑暗人格与攻击行为关系的Eggertest(回归截距法)显示,t=1.55,p>0.05,fail-safeN的结果显示Z=44.19,p<0.001,N=9786。因此,本研究存在出版偏误的可能性很低。

  3.2整体效应分析

  对黑暗人格和攻击行为的关系进行异质性检验,可以发现黑暗人格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是异质的(最后一列),因此采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整体效应的结果分析发现,黑暗人格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均呈正相关。根据Lipsey等人(2001)对效应值大小的定义:r值小于等于0.1,则效应较小;r值等于0.25被认为中等效应;r值大于等于0.5,效应较大。可以看出黑暗人格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均是中等程度的正相关。进一步检验也发现,自恋和攻击行为的相关系数显著弱于马基雅维利主义(Q(1)=17.00,p<0.001)、精神病态(Q(1)=45.01,p<0.001)、整体黑暗三联征(Q(1)=18.25,p<0.001)与攻击行为的相关系数。

  4讨论

  4.1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关系的主效应

  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vanGeeletal.,2017),本研究显示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均呈显著正相关,更进一步的是本研究还发现了自恋与攻击行为的相关系数要显著弱于其他两个黑暗人格特质。这表明,自恋是黑暗三联征中相对“积极”的人格特质(张小燕,2018),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则更为“黑暗”。三者虽然具有共同的核心,不过差异也比较明显,这可能与目前的测量方式较为简单有关,黑暗三联征的划分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探讨。

  已有研究者根据黑暗人格测量方式的缺陷,在大五人格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诚实−谦逊维度,根据所含因素的英文名称和数量,提出了人格结构HEXACO模型,它与黑暗人格显著负相关(Klann,2017)。这就在大五人格框架上纳入了黑暗人格的对立面,但不过作为“光明面”的大五人格和黑暗三联征似乎也很难说是一体两面,而更像是两种不同的人格特质。

  4.2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关系的调节效应

  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均受到攻击类型的调节。相比直接攻击,马基雅维利主义与间接攻击的相关系数更强,这与马基雅维利主义擅长操纵和谋略的特点一致。身体攻击与精神病态的关系强于语言攻击与精神病态的关系。精神病态得分较高的个体更冲动,更容易出现暴力和违法行为(Lau&Marsee,2013),这也证实了以往的研究结果(Coyne&Thomas,2008)。同时,文化背景也会影响黑暗人格与攻击行为的关系。除马基雅维利主义外,自恋、精神病态与整体黑暗人格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均受到文化背景的调节。

  北美地区自恋和攻击行为的相关系数显著强于东亚地区的相关系数。原因可能在于,自恋的自大和以自我为中心特征,与霍夫斯泰德的国家文化价值理论体系下的西方文化更加契合。另外,东方文化的集体主义文化、中庸之道可能降低了自恋和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而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则鼓励了攻击行为的产生。精神病态与攻击行为相关系数强度排列为,东南亚>北美。

  本研究中的东南亚地区的样本主要为新加坡的青少年,在霍夫斯泰德的国家文化价值理论体系下,新加坡相比于其他东方文化下的国家,长期价值导向排名靠后。同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低不确定性规避,与精神病态的特点相契合,而且研究的被试样本为青少年。青年人血气方刚,也最需要成功,而且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青少年的社会危机主要是角色统一对角色混乱,导致其黑暗三联征特质更加明显。受到文化和被试特点的双重影响,东南亚地区精神病态和攻击行为的相关系数最强。

  北美地区的整体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的相关系数显著强于西欧。虽然西欧整体上属于西方文化,但西欧相比于北美地区的国家,权力距离则更低,整个社会贯穿着合作互助、平等的精神,追求高度民主。因此,相比于西欧,北美地区更加符合黑暗三联征的特点,其文化更鼓励攻击行为的产生。

  此外,性别对自恋和精神病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产生了调节作用。男性多的研究的自恋与攻击行为的相关系数比女性多的研究更强,这有可能进化因素的影响所致。社会角色理论发现,男性在进化中面临更多的生存压力,导致其攻击行为大于女性,进一步导致具有自恋特质的男性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更强(胡高英,2018;Inancsietal.,2018)。还有元分析发现,自恋具有性别差异,男性更倾向于自恋,且具有跨年龄的稳定性(Grijalvaetal.,2015),这也可能是男性自恋与攻击行为关系显著强于女性的原因之一。

  4.3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黑暗三联征自2002年提出以来已经积累了不少研究,但并没有一个研究系统地总结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本研究阶段性的总结了自2002年正式提出黑暗三联征以来国内外的研究,为后来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心理咨询人员评职知识:心理学报期刊论文要求

  5结论

  本研究利用元分析的方法探究黑暗人格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1)整体上,攻击行为和黑暗三联征均呈正相关,自恋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显著低于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2)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受到攻击类型、文化背景、性别、测量工具、被试年龄、文献出版类型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黑暗人格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表示元分析纳入的文献)

  耿耀国,常国胜,李丽,孙群博,黄婧宜.(2014).马基雅维里主义人格特质研究述评.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2(5),816–820.*耿耀国,郭伟伟,王丛丹,杨子皞,闫凤严,范雯健,赛雪莹.(2018).

  宽恕水平与攻击行为:精神病态与自恋特质的调节效应.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6(2),294–298.*郭伟伟.(2017).

  黑暗三联征与人际关系和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郭远兵,漆昌柱,黄朝云.(2013).

  "黑暗三联征":一个有短暂但丰富研究历史的人格变量.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1(9),1365–1367.

  作者:朱亚琳金灿灿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6531.html

《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关系的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