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我国生姜产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生姜产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16 17:24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我国生姜生产规模及国际贸易量居世界之首,但在专用品种、产品核心竞争力、对外贸易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与挑战,我国生姜产业应从种植、加工以及市场经营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 我国是世界上生姜种植面积最大、生产总量最高、出口最多

  我国生姜生产规模及国际贸易量居世界之首,但在专用品种、产品核心竞争力、对外贸易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与挑战,我国生姜产业应从种植、加工以及市场经营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

生姜生产

  我国是世界上生姜种植面积最大、生产总量最高、出口最多的国家(吴曼等,2019)。据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调查数据,近几年我国生姜栽培面积维持在20万hm2左右,年产量超过800万t;据中国海关数据,2019年中国出口生姜53.78万t,创汇5.72亿美元。然而,我国生姜产业仍面临着许多矛盾和挑战:缺乏专用型生姜品种,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生姜对外贸易大而不强,等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生姜产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出适合我国生姜产业发展的有效对策。

  1 我国生姜产业现状

  1.1 生产状况

  1.1.1 品种资源丰富

  我国生姜栽培历史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许多优良生姜地方品种,例如山东的肉姜、四川的竹根姜、安徽铜陵的白姜、隆回县的虎爪姜、台湾的肥姜,等等。各生姜地方品种在植株大小、根茎形态、特征成分含量等方面差异显著(王磊等,2013)。

  1.1.2 生产规模居世界首位

  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数据,全世界2018年生姜总产量为278.56万t,印度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居第二位。但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实际调查数据远高于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数据。

  1.1.3 区域分布广,种植水平不均衡

  我国生姜种植分布较广,北方以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南方四川、广西、福建、湖南等省栽培面积较广。据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调查数据,山东省生姜种植面积约为7万hm2,占全国生姜种植面积的30%以上,年产量约为400万t,约占全国生姜总产量的45%,位列全国榜首,优势明显。四川省生姜种植面积在全国排名第二,广西壮族自治区生姜产量近年来增长迅速,位居第三。由于生姜的种植收益较高,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新疆等地开始发展生 姜种植产业。

  我国各地生姜种植模式多样,有露地、地膜、小拱棚、大拱棚等。种植水平差异较大,据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调查,山东省和河北省生姜单产最高,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原因主要是当地种植的多为大肉姜品种,姜块肥大,采用保护地栽培、水肥一体化、机械化等新模式、新技术程度较高,田间管理精细。如笔者在山东当地推广的简易大棚水肥一体化生姜种植技术,可使每公顷增收15万元以上。

  1.2 我国生姜产品及贸易状况

  1.2.1 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技术不断提高 我国生姜加工品以保鲜姜、腌渍姜、脱水姜等初级产品为主,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较低。生姜初级产品(未磨的姜,海关商品编码09101100)是我国出口的主要生姜产品,随着我国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精深加工技术不断提高,加工工艺较为简单的姜茶、姜脯、姜汁饮料等保健、休闲产品逐渐上市,生姜精油、姜油树脂、生姜蛋白酶等深加工产品也发展较快(张卉等,2016;陈艳等,2018)。

  1.2.2 生姜贸易波动大,对外出口压力大 我国生姜贸易波动较大,主要与生姜生产的波动和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有关。我国生姜种植模式简单,收获时间较为集中,易受自然灾害影响,消费市场较为单一,加之某些人为因素,使得我国生姜价格异常波动频繁(刘国栋,2018),影响了生姜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011—2020年我国生姜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其原因是2011—2012年期间生姜价格暴跌,导致2013年种植面积压缩,价格上涨,直至2014年最高达到14元·kg-1,之后又出现新一轮的面积激增、价格下滑的现象,2016—2018年期间价格低位徘徊。2020年由于受新冠疫情、物流、资本介入、市场等叠加影响,生姜价格总体呈上升态势。我国出口的未磨的姜占生姜产品总出口数量的95%以上。2019年我国未磨的姜出口数量为52.35万t、出口均价为1.03美元·kg-1、出口金额为5.41亿美元,均出现同比增长的趋势。未磨的姜2012—2019年出口数量与出口均价呈反向变化规律。

  2014年未磨的姜出口数量最少(24.95万t),出口均价最高(2.08美元·kg-1),出口金额(5.19亿美元)仅次于出口数量最大的2019年(5.41亿美元);2012年出口均价仅为0.53美元·kg-1,是近9年最低价。2015—2019年间未磨的姜出口均价变化不大,但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已磨的姜(海关商品编码09101200)同样在2014年出现出口均价最高、出口数量最低的情况。

  近年来,受产品质量和利润等因素影响,各国都在抢占发达国家生姜贸易市场(吴曼等,2019),国际生姜贸易竞争日趋激烈,虽然我国生姜出口规模有所增长,但出口市场不断受挤压。据FAO数据,2017年世界生姜出口总量为71.93万t,中国出口45.55万t,出口金额占世界比例由2010年的80%左右降至61.23%(于爱芝,2020),创汇4.32亿美元,其中美国、荷兰、阿联酋以及日本为我国生姜的传统出口市场,常年占我国生姜对外出口总量的40%左右。

  由于欧美、日本等市场对有机姜、生姜精深加工品和生姜保健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加之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生姜出口贸易壁垒增加等原因,我国传统生姜出口市场受巴西、秘鲁等美洲国家的挑战不断增加。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生姜出口巴基斯坦、孟加拉、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和越南等国的贸易量将不断提高,未来外贸市场有新的潜力。

  2 我国生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种性退化,生产低效生姜生产采用无性繁殖,种性易退化;重茬种植较为普遍,导致姜瘟病、基腐病、线虫等病虫害较重,给姜农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当前,我国生姜生产绝大多数是农户分散种植,极少规模化种植,不便于引入现代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生姜质量和产品功能等要求的多样化,生姜品种和生产技术亟待更新。

  2.2 质量安全意识低,产品外贸竞争力弱由于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较低,生姜生产、贮藏、加工等环节容易造成农药、重金属以及其他污染物残留或超标。虽然近几年我国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但是生姜中农药残留现象依然不容乐观。农业农村部在2018年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抽查了381个生姜样品,其中18个样品被查出农药残留超标,118个样品存在不同程度农药残留检出,农残检出率达30.97%(张文焕,2019)。随着各个国家、地区对农产品质量检查越来越严格,农残超标现象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生姜的出口。

  2.3 精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我国生姜综合加工技术相对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传统的生姜初级加工产品不仅价格低、效益差,而且极易受国际贸易争端影响,如2018年9月11日美国开始对我国生姜及生姜加工品加征10%关税。

  3 推进生姜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培育和引进生姜品种,提升良种繁育质量培育和引进生姜良种是生姜产业提升的基础,需要在收集、保护、挖掘国内生姜种质资源的同时,加快对国外优良种质的引进与创新利用。一是应开展生姜遗传多样性研究。生姜是无性繁殖作物,在我国分布广、品种多,借助DNA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生姜指纹图谱,在分子水平上鉴别个体之间的差异,能有效克服形态和生化上的局限性,对生姜进行品种鉴定,便于有效开展生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创制。二是应通过系统选育、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技术手段,选育出高产、优质及适应不同用途的专用型生姜品种,如食用、药用、加工等。三是应加强生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种苗复壮、繁育,防止生姜品种混杂、退化。

  3.2 升级生产技术和模式,引进国际质量标准加大生姜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一是推广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现代生产管理技术,提升生姜生产效率;二是引进有关国家、地方的生姜生产技术标准和规程并真正用于生姜生产,为生姜标准化生产提供基础。三是开展国内外生姜质量安全标准比对研究,分析我国与美国、日本、欧盟、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国家、国际组织在生姜质量安全标准和限量值上的差异,特别是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的限量标准,建设适合我国的国际化生姜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生姜产品。在生姜品质方面,研制生姜特征成分指标的限量标准,加快完善我国生姜质量标准体系。

  3.3 创新经营模式,适应现代农业要求随着国内外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生姜生产经营模式需要加速创新,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生产上向轻简化、标准化、机械化方向发展,采取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方式,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实现我国生姜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益整体提升。

  3.4 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质量和品牌意识是我国农产品的短板,生姜也不例外。我国有20多个生姜地理标志产品,企业要树立生姜品牌意识,鼓励地方创建自己特色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营销模式,把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政府可以提供公共品牌平台,如山东省济南市2020年发布济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泉水人家”,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全力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加快构筑品牌农业发展体系。

  蔬菜论文范例:无公害蔬菜种植及管理技术环境条件分析

  3.5 综合发力,助推生姜产业转型升级目前生姜产业从生产、加工到贸易,基本保持在传统水平,急需要打造生姜产业新版本,突出“平台”和“专家”的力量,多方发力。一是政府应着力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群众上得去、用得着,促进产业整体发展。二是企业在延展生姜产业链深度和宽度上下功夫,积极研发和引进生姜精深加工技术,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三是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提升科技服务效率。建设信息中心+专家服务队+用户的多级别科技服务体系,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将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于生姜产业,借力智慧农业,加快生姜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陈艳,杜红霞.2018.生姜营养价值及加工应用研究进展.中国果菜,38(12):36-38.

  刘国栋.2018.小宗农产品价格泡沫风险研究—以生姜为例.价格理论与实践,(2):55-58.

  王磊,徐坤,李秀.2013.姜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国蔬菜,(16):1-6.

  吴曼,赵帮宏,宗义湘.2019.世界生姜生产布局与贸易格局分析.北方园艺,(10):141-150.

  于爱芝,周建军,张蕙杰.2020.我国小宗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与趋势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1(8):110-120.

  张卉,何诗意,张晓军,孙海娇.2016.生姜的营养价值及其产品研发进展.广东化工,43(7):89-90.

  张文焕.2019.生姜质量安全标准比对分析及特征成分差异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作者:任清盛 李承永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6806.html

《我国生姜产业现状及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