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都市圈比较视野下宁波提升城市能级的思路与对策

都市圈比较视野下宁波提升城市能级的思路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1-08-20 17:20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 要:随着城市竞争格局的演化,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以都市圈构建为战略切入点,加快提升城市综合发展能力成为各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政策议题。 本文基于城市层面面板数据,从极核程度、交互强度、产业构成、战略位势四个维度出发,对宁波都市圈、杭州都市圈、

  摘 要:随着城市竞争格局的演化,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以都市圈构建为战略切入点,加快提升城市综合发展能力成为各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政策议题‍‌‍‍‌‍‌‍‍‍‌‍‍‌‍‍‍‌‍‍‌‍‍‍‌‍‍‍‍‌‍‌‍‌‍‌‍‍‌‍‍‍‍‍‍‍‍‍‌‍‍‌‍‍‌‍‌‍‌‍。 本文基于城市层面面板数据,从极核程度、交互强度、产业构成、战略位势四个维度出发,对宁波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武汉都市圈、沈阳都市圈、青岛都市圈、郑州都市圈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宁波都市圈总体极核功能并不突出,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并不明显‍‌‍‍‌‍‌‍‍‍‌‍‍‌‍‍‍‌‍‍‌‍‍‍‌‍‍‍‍‌‍‌‍‌‍‌‍‍‌‍‍‍‍‍‍‍‍‍‌‍‍‌‍‍‌‍‌‍‌‍。 基于研究发现,本文从平台建设、交通设施、功能培育等角度出发提出了政策意见‍‌‍‍‌‍‌‍‍‍‌‍‍‌‍‍‍‌‍‍‌‍‍‍‌‍‍‍‍‌‍‌‍‌‍‌‍‍‌‍‍‍‍‍‍‍‍‍‌‍‍‌‍‍‌‍‌‍‌‍。

  关键词:都市圈; 极核功能; 发展能级; 宁波

城市发展

  近年来,随着区域竞争的日趋激烈,城市能级的提升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 2018年6月,上海市发布《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并提出聚焦“五个中心”核心功能,大幅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这在国内外城市发展中引起较大反响。 特别是中国都市圈建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都市圈作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地位进一步明确(张学良、林永然,2019; 方创琳,2021)。 对于宁波而言,如何通过都市圈建设,增强城市极核功能,是中长期发展需要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的重要课题。

  城市发展论文范例: 城市社区低碳慢行交通规划设计思考

  按照Gottmann(1957)的定义,都市圈是指在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并呈现一体化的圈域经济现象。 事实上,都市圈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有很多,有的依靠自然资源、有的依靠政府意志; 同时,都市圈不是一个孤立的整体,是城市群的有机组成部分,多个都市圈构成了城市群的主体结构(Fang和Yu,2017)。

  从这个角度看,宁波都市圈既有国际大港、先进制造等传统突出优势,但也有创新滞后、交通末梢、极核功能较弱等关键短板。 为此,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通过广泛对比分析和经验借鉴,研究新形势下提升城市极核功能、聚焦高端要素的路径和机制,从而为推动宁波都市圈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建议。

  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按照“可比较” “需比较”原则,选择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武汉都市圈、沈阳都市圈、青岛都市圈、郑州都市圈作为宁波都市圈比较对象,实证研究几大都市圈极核程度、交互强度、产业构成、战略位势等方面相对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宁波都市圈发展的关键路径。 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一、极核程度比较

  极核程度是表征都市圈的核心标准,该程度越高表明都市圈核心城市的集聚功能越强。 在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讲,存在某个均衡的极核值,低于这一值,表明都市圈集聚程度偏弱; 反之,表明都市圈过度集聚,需进行合理疏解,以缓解集聚不经济。 我们以通过计算八个指标的首位度来衡量七大都市圈的极核程度(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户籍人口数、城镇从业人口数、财政收入)。 结果发现,宁波都市圈除财政收入(排第3位,低于郑州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外,其他指标的首位度均处于低位,具体为:

  1.地区生产总值首位度。 地区生产总值是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集中表现,是用以衡量首位度的主要指标。 宁波都市圈处于第5位,2019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为11985亿元,是都市圈第2位城市——台州的2.33倍。 此项指标沈阳都市圈是6.66、郑州都市圈为6.40、武汉都市圈为5.18、青岛都市圈为4.10,均排在宁波都市圈前面,而杭州都市圈为3.51(第2位城市为绍兴)。

  2.常住人口数首位度。 人口是衡量城市极核功能的另一项重要指标。 人口流动既是城市极核功能提升的“因”,也是城市极核功能变化的“果”。 常住人口是衡量城市真实人口规模的理想指标,但由于部分城市该项数据缺失,故此采用年末总人口作为替代指标。 结果显示,宁波都市圈的该项指标首位度排在7大都市圈末位,仅有1.48,而沈阳都市圈为3.91、南京都市圈为2.86、杭州都市圈为2.48、武汉都市圈为2.29、郑州都市圈为2.08、青岛都市圈为1.99。

  3.城镇从业人口数首位度。 城镇从业人口是衡量城市人口规模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更加侧重从具有生产力的角度,衡量城市人口存量。 结果显示,宁波都市圈该项指标首位度仍处于7大都市圈末位,仅有2.31,而郑州都市圈为4.54、武汉都市圈为4.24、沈阳都市圈为3.54、杭州都市圈为2.95、南京都市圈为2.90、青岛都市圈为2.78。

  4.财政收入首位度。 财政收入是衡量“政府有为”能力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现有财政体制下,市辖区的财政收入规模更是体现地方财力的主要指标。 结果显示,宁波都市圈该项指标首位度处于中游偏上水平(5.35、第3位),而排在前两位的郑州都市圈为10.93、武汉都市圈为5.86,排在后四位的沈阳都市圈为5.18、杭州都市圈为5.18、南京都市圈为4.85、青岛都市圈为4.72。

  二、交互强度比较

  极核程度更多强调中心城市的能级与规模,交互强度更加侧重揭示中心城市对都市圈腹地城市的带动作用。 只有对腹地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越强,中心城市的极核功能才能不断强化,都市圈才能实现一体化发展。 鉴于对比的需要,本部分着重选取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最为强调的经济发展、创新驱动两方面,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Pearson相关系数,来分析各都市圈内中心城市与腹地城市的相关性。

  1.经济增长交互性比较。 本部分以各城市2010-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Pearson系数法,计算了各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变化与腹地城市经济总量变化的相关性。 总体上看,宁波都市圈经济总量相关程度排在中游的第4位,中心城市——宁波的经济总量与腹地城市——台州的经济总量相关系数为0.9974、与腹地城市——舟山的经济总量相关系数为0.9934。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相关度一定程度上与都市圈的空间范围有关,空间范围越小,各主体之间经济活动的相关度越高。 这也说明,都市圈空间范围的划定存在合理的界限。 其他都市圈方面,经济总量相关程度最高的为青岛都市圈:在该都市圈中,中心城市——青岛的经济总量与腹地城市——潍坊的经济总量相关系数为0.9991。 排在第二位的是南京都市圈、第三位的是郑州都市圈、第5位的是武汉都市圈、第6位的是杭州都市圈,沈阳都市圈处于最末位。

  2.创新发展交互性比较。 创新驱动发展是都市圈建设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各腹地城市在参与都市圈建设中,都非常强调接受中心城市的创新带动和溢出。 为此,我们利用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历年《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力报告》,整理计算了各城市的城市创新指数,并利用Pearson系数法,计算中心城市与腹地城市创新指数的相关程度,以此评价各都市圈中心城市对腹地城市创新发展的溢出效应。

  结果显示,宁波都市圈中,中心城市与腹地城市的平均创新相关程度处于中游偏下的第5位。 这表明,宁波与台州在创新方面的相关性高于舟山。 其他都市圈方面,创新指数相关性排在第一位的是武汉都市圈,平均相关程度为0.9959; 并列第二位的是青岛都市圈、郑州都市圈,平均相关程度为0.9958; 第四位的是南京都市圈,平均相关程度为0.9949; 第六位的是沈阳都市圈,平均相关程度为0.9887; 杭州都市圈排在最末位,平均相关程度为0.9817。 这表明,杭州都市圈在推动对腹地城市创新溢出方面存在较大短板‍‌‍‍‌‍‌‍‍‍‌‍‍‌‍‍‍‌‍‍‌‍‍‍‌‍‍‍‍‌‍‌‍‌‍‌‍‍‌‍‍‍‍‍‍‍‍‍‌‍‍‌‍‍‌‍‌‍‌‍。

  三、产业构成比较

  产业是都市圈发展的核心支撑。 由于历史演化、区位特征、自然禀赋等因素,各都市圈在产业集中度、产业优势度、产业融合度等产业构成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基于2017年各城市的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和产值,利用区域专业化系数法,计算各都市圈三次产业的区域优势程度。

  1.基于从业人口数据的计算结果。 人口特别是行业从业人口是代表城市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指标。 利用2019年各城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口数据,计算得到各都市圈内主要城市的三次产业比较优势度。 结果显示:(1)在宁波都市圈中,作为中心城市的宁波,在二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城市二产专业系数(S)为1.028; 台州同样在二产上具有比较优势,S系数等于1.131; 而舟山在一产、三产上具有比较优势,S系数分别等于5.801、1.469。 (2)在杭州都市圈中,嘉兴、湖州发展第一产业的比较优势度更大,S系数分别为1.917、1.267; 绍兴发展第二产业的比较优势度更大,S系数为1.321; 杭州发展第三产业的比较优势度更大,S系数为1.282。

  (3)在南京都市圈中,镇江发展第一产业的比较优势度最大,S系数达2.195; 扬州发展第二产业的比较优势度更大,S系数为1.354; 南京发展第三产业的比较优势度更大,S系数为1.242。 (4)在武汉都市圈中,黄冈、荆州、荆门、襄阳发展第一产业的比较优势度更大,前两者的S系数高达3.051、3.039; 鄂州、黄冈、黄石发展第二产业也符合自身比较优势; 荆州、咸宁发展第三产业的比较优势也较高。

  (5)在沈阳都市圈中,铁岭发展第一产业的比较优势最为突出,S系数高达6.418,阜新、辽阳发展一产的S系数分别达到1.996、1.556; 本溪、抚顺、鞍山发展第二产业的S系数分别为1.215、1.156、1.139; 营口、阜新发展第三产业的比较优势度也较高,S系数分别为1.173、1.163。 (7)在郑州都市圈中,郑州发展第一产业的比较优势度甚至高于其他腹地城市,同时各城市在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上的比较优势度并不突出,说明产业差异化发展的程度还比较低。 在青岛都市圈中,两个城市比较优势度相对均衡。

  2.基于行业产值数据的计算结果。 增加值是经济产出的直接反映指标。 利用2019年各城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数据,计算得到各都市圈内主要城市的三次产业比较优势度。 结果显示:与基于从业人口数据相比,(1)在宁波都市圈中,宁波依然是在第二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S系数为1.065; 台州、舟山两市均在第一、第三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 (2)在杭州都市圈中,杭州依然在第三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S系数为1.144; 嘉兴、湖州、绍兴均在第一、第二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

  (3)在南京都市圈中,南京在第三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S系数为1.101,而镇江、扬州两市则在第一、第二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 (4)在武汉都市圈中,只有武汉在第一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且S系数高达1.262,而黄石、宜昌、襄阳、鄂州、荆门在第二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孝感、荆州、黄冈、咸宁在第一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 (5)在沈阳都市圈中,沈阳、鞍山第一产业的S系数分别为1.024、1.040,具有比较优势,而其他城市均在第一二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 (6)在青岛都市圈中,青岛在第三产业、潍坊在第一二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 (7)在郑州都市圈中,郑州一产、二产的S系数分别为1.067、1.099,多数城市在第一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

  四、战略位势比较

  战略位势是表征都市圈战略重要性的关键指标。 比如建设沈阳都市圈在推动东北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设武汉都市圈对推动中部崛起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关于战略位势难有系统性数据,本课题采用文本分析发,收集各都市圈主要城市获得国家级重大改革、创新、开放、产业等领域试验试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各都市圈在国家整体改革、创新、开放和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程进入新阶段,国家层面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国家级重大战略部署。 从官方口径看,目前国家战略主要包括:在第一层级上,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 在第二层级上,有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但这一层级的战略属于总体战略,不具有空间落地性; 第三层级上,有专门领域性质的自由贸易港、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保险创新综试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

  1.综合战略位势比较。 在综合战略位势方面,宁波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武汉都市圈、郑州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排在前五位,而沈阳都市圈、青岛都市圈相对居后。 按照每项“综合战略平台”赋2分的计算方法,宁波都市圈综合战略位势方面赋分10分,其他都市圈依次为杭州都市圈、武汉都市圈、郑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均为6分,沈阳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均为2分。 可见,宁波都市圈基于独特的地理区位,赢得了天然的战略优势。

  2.专项战略位势比较。 在专项战略位势方面,宁波都市圈依然居前。 按照每项专项战略赋1分的计算方法,宁波都市圈专项战略位势方面赋分5分,而其他都市圈分别为沈阳都市圈、杭州都市圈4分,武汉都市圈、郑州都市圈各3分,南京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各2分。 可见,宁波都市圈在专项战略位势上同样处于领先地位。

  五、主要结论和启示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到现状宁波都市圈的两大特征。 一是“长板不长”。 一直以来,宁波引以为傲的港口资源和开放优势,在新一轮国际国内开放政策调整和竞争中,已经大大弱化。 港口方面,由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的转变仍然举步维艰,高端的贸易物流平台建设并不顺利; 开放方面,新的更高标准的开放规则正在加快制定,宁波现状的开放形态优势度已经无存。 二是“短板尤短”。

  长期以来,新经济和科技创新一直是宁波的重要短板。 在产业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特别是诸如杭州等临近都市圈核心城市加快布局建设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平台的映衬下,宁波代表新经济业态的“独角兽”企业孕育不足,具有基础研发能力的领先科技创新平台极为缺乏。 为此,参考相关城市特别是各核心城市在推动都市圈建设上的有益做法,结合宁波都市圈实际,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思路建议:

  1.集聚高端平台。 着眼于发挥高端平台对宁波都市圈集聚高端要素的关键作用,聚焦高端人流、高端商流、高端技术流和高端思想流,举全市之力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搭建与产业相结合的特色性科技创新平台,超常规引进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举办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会议活动,不断扩大高端要素存量。

  2.畅通外联系统。 着眼于发挥内通外联系统对提升宁波核心城市极核功能的保障作用,聚焦若干重大对外交通通道,举全市之力重点推进向北连接上海、向西连接杭州、向南连接温台的通道建设,近期要加快推动沪嘉甬铁路前期工作、杭甬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启动甬台温沿海高铁谋划工作,推动甬金铁路建设和甬金高速扩容。

  3.做大腹地空间。 着眼于拓展腹地经济对宁波都市圈发展的支撑作用,聚焦交通和民生两大重点,实质性推动与台州、舟山、绍兴的对接合作,推动签订近中远期战略合作协议,先期重点推进若干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民生服务领域互认互保,提高都市圈内群众认可度。

  4.培育都市功能‍‌‍‍‌‍‌‍‍‍‌‍‍‌‍‍‍‌‍‍‌‍‍‍‌‍‍‍‍‌‍‌‍‌‍‌‍‍‌‍‍‍‍‍‍‍‍‍‌‍‍‌‍‍‌‍‌‍‌‍。 着眼于强化都市功能对支撑都市圈发展的核心作用,聚焦提升城市品质这一关键,在“实”与“虚”两方面,重点推动城市建筑、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城市文化等领域的品质化改造提升,做强国际化消费、购物、会展、文娱等功能。 5.扩大人口规模。 着眼于扩大人口规模对支撑都市圈发展的基础作用,将“人”视为发展的最根本要素,推动人口落户政策战略性调整,完善相关陪同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在新一轮的人口竞争中占据主动。

  【参考文献】

  [1]Gottmann,J.Megalopolis,or the urbanization ofthe North-eastern seaboard.Economic Geography,1957(7)

  [2]Fang,C.,& Yu,D.Urban agglomeration:An evolvingconcept of an emerging phenomenon.Landscape andurban planning,2017(162)

  [3]方创琳.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城市群与都市圈建设[J].经济地理,2021(4)

  [4]张学良,林永然.都市圈建设: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J].改革,2019(2)

  作者:杜芳莉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6820.html

《都市圈比较视野下宁波提升城市能级的思路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