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中华传统家庭文化视域下的中国特色养老模式

中华传统家庭文化视域下的中国特色养老模式

发布时间:2021-10-08 16:49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要: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近20年,人口的老龄化、高龄化发展迅速。 受西方养老文化和观念的影响,我国在老年人养老问题上还存在很大的价值观念偏差。 本文从中西方传统家庭文化对比分析入手,充分考量受我国传统家庭文化影响的老年人晚年生活期待,站在我

  摘要: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近20年,人口的老龄化、高龄化发展迅速‍‌‍‍‌‍‌‍‍‍‌‍‍‌‍‍‍‌‍‍‌‍‍‍‌‍‍‍‍‌‍‌‍‌‍‌‍‍‌‍‍‍‍‍‍‍‍‍‌‍‍‌‍‍‌‍‌‍‌‍。 受西方养老文化和观念的影响,我国在老年人养老问题上还存在很大的价值观念偏差‍‌‍‍‌‍‌‍‍‍‌‍‍‌‍‍‍‌‍‍‌‍‍‍‌‍‍‍‍‌‍‌‍‌‍‌‍‍‌‍‍‍‍‍‍‍‍‍‌‍‍‌‍‍‌‍‌‍‌‍。 本文从中西方传统家庭文化对比分析入手,充分考量受我国传统家庭文化影响的老年人晚年生活期待,站在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建议:目前我国养老模式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同时探索多方共同养老的模式,综合利用高校的优质文化、教育、体育、看护及硬件资源,尝试高校文化养老的模式‍‌‍‍‌‍‌‍‍‍‌‍‍‌‍‍‍‌‍‍‌‍‍‍‌‍‍‍‍‌‍‌‍‌‍‌‍‍‌‍‍‍‍‍‍‍‍‍‌‍‍‌‍‍‌‍‌‍‌‍。

  关键词:传统家庭文化特色养老模式

特色养老

  一、前言

  家庭文化是指文化在家庭的呈现形式。 中国传统家庭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在一代代家族传承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是家庭稳定的生活方式、传统习惯等,就是各家庭的“活法”。 几千年的传统家庭文化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然产生深入影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 受西方养老文化和养老模式的影响,我国社会上出现了价值观相应变化和偏离。 本文站在传统家庭文化的角度,从老年人个人的养老期待和我国国情两个层面进行综合考量,便于我们清醒认识在中华文化熏陶下,中国老年人最恰当的养老模式,帮助年轻人正确认识家庭养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城市养老论文范例: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及优化管理对策

  二、中西传统家庭文化的差异

  (一)西方家庭文化的“个体特征”

  长期以来,西方社会的家庭规模主要由两代核心家庭组成,没有家庭养老的传统。 在当代西方社会,过去的传统仍然保持着。 在西方家庭中,父母一般把孩子养到成年后,就不再干涉子女的生活,子女一般也没有义务赡养父母。 所以,在西方个人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奉行个人主义,拒绝别人问及年龄,老人依旧要如年轻人一般忙碌,以自立为荣,以依赖晚辈为耻,不愿意为子女所累,不愿去干涉他们的家庭生活。

  (二)中华家庭文化的“群体特征”

  在传统社会,从皇室到老百姓,老人都得到了子女物质和精神很好的照顾。 天子奉行以孝治天下,普通家庭强调“家和万事兴”和谐稳定的家庭文化,父慈子孝是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 人们重视血缘关系,将传宗接代视为非常重要的事情。 家庭地位的高低决定一个人在社会的地位和机遇,家庭的荣辱决定个人的命运和前途。 因此,在古代,人们最担心的是无后,所以有了一人犯错,“满门抄斩”和“株连”之说。 这种家族香火延续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个人的存在以维护家族利益为先,对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尤其是养老观念影响很大。

  因此,中国人的生活是以家庭互助为基础的。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不仅是指家庭成员的物质赡养,而且以血缘关系为主,由亲生子女提供,老年人通过子女的物质支持获得精神满足。 到了老年受子女抚养时,将有子女抚养视为最幸福的事情。

  (三)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遇到的客观挑战

  近代以来,我们在学习西方国家创造物质文明的经验时,也不同程度地受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 我们看到了西方社会养老的优越性,认为西方的养老方式可以减轻年轻人的经济负担,但是他们并不懂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没有考虑在优秀传统文化培植下的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更没有站在中国现实的国情去看待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家庭养老在我国现代社会逐渐不被接受。

  三、现阶段家庭养老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受传统家庭文化影响的中国老年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直到今天,中国的很多家庭都会张贴寿星图或者摆放寿星摆件。 这副寿星图代表了中国老年人的全部期待:身体健壮,大大的脑袋代表有智慧,红的面颊代表身体健康,雪白的头发代表长寿,爽朗的笑容代表通晓世故的态度,身边子孙环绕代表子孙满堂,他们用和蔼的口气跟子孙谈着做人的道理。 这便是中国传统中人世的终极快乐。 如能享此人生终极快乐,老人便会欣喜地告诉旁人,自己的孩子非常懂事、孝顺,如果自己晚年能得到子女较好的赡养,他便会对晚年生活充满期待。

  因此,作为子女,每天为父母提供精美的饭菜。 它不仅像医院的护士为一个病人服务,这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满足老年人的各种精神所需,如此,在中国互助性的家庭中,才能保证每个人晚年能享受幸福和安祥。

  (二)现阶段的我国的国情更离不开家庭养老

  (1)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非常快。 在国家经济和社会服务还不足以匹配如此快速的老龄化速度,必须尽快积累足够的财富,在此基础上,推进一系列的保障制度建设。

  (2)我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整个社会还未积累起足够的财富,解决养老问题。 人口老龄化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起步,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跟不上老龄化的速度,未富先老特征非常明显。

  (3)老年人总体数量巨大。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共2.5亿人,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 所以任何养老的问题都关系几亿人的生活,都是国家大事、民生大事。

  (4)在养老的观念和能力上城乡差异较大。 目前城镇尤其是一二现城市逐渐接受并实行机构和社区养老,但是广大农村无论从个人观念还是养老实力上来说,均以家庭养老为主,城乡养老极度不平衡。

  四、传统家庭文化培植下的中国特色养老模式选择

  (一)家庭养老的优缺点

  由于受中华传统家庭文化的影响,中国老年人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哪怕子女已经成家立业,也希望自己能为子女提供更多的帮助,或者参与到他们的生活当中。 他们在自己熟悉的家庭里,和子孙后代一起享受家庭的幸福。 有一个熟悉的社区,邻居互相问候,熟悉环境,相对成本较低。 但是和子女住在一起,又会存在思想、观念、生活态度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分歧,我国大部分老年人还要承担家务和抚养子孙的任务,晚年生活也非常辛苦。 一些老年人还会因为身体健康问题,子女迫于生活等压力不能给予老年人较好的生活照顾,老年人更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有保障的、快乐的晚年生活。

  (二)社区养老的优缺点

  社区服务可以保证老年人在不脱离家庭的条件下,还能和邻居建立较好的互助合作关系。 它能有效防止老年人因缺少子女关心而产生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通过参加社区各种娱乐活动,老年人心情愉悦,满足基本的精神需求。 但目前社区养老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资金的短缺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投人不足,发达地区也只有简单的棋牌室‍‌‍‍‌‍‌‍‍‍‌‍‍‌‍‍‍‌‍‍‌‍‍‍‌‍‍‍‍‌‍‌‍‌‍‌‍‍‌‍‍‍‍‍‍‍‍‍‌‍‍‌‍‍‌‍‌‍‌‍。 而且社区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组织管理学习,管理水平相对有限,相当一部分的社区老年人活动由老年人自发组织。

  (三)机构养老的优缺点

  养老机构相比之下服务非常专业。 其服务人员均经过严格的老年护理专业培训。 实行大规模护理照顾,效率更高。 老人们生活得很集中,他们可以交朋友,互相帮助,聊天,享受生活。 但是相当一部分的养老机构面积有限,规模较小、资金不足,养老条件比较简陋。 更主要的是老人住在养老机构,从精神上无法享受天伦之乐,心理孤单,缺少幸福感。

  (四)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选择

  1、家庭养老仍是我国最合适的养老模式

  如今,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养老方式逐渐开始社会化养老,随着农村社会养老的实施,家庭养老的地位将进一步降低。 通过以上对传统家庭养老和西方引入的社会养老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传统养老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解决人民的养老问题。 比如养老保险制度、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这些都是社会养老的方式。 所以说我国养老政策的重点是加强社会养老,并非家庭养老。

  然而,从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角度来看,无论国家实力多么强大,政府怎样负责任,养老服务机构多么发达,家庭养老都仍然是最重要的方式。 老年人仍然希望住在家里,特别是家庭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子女的精神安慰,都是其他任何养老组织都无法取代的。 这也是是我国当前先老后富的国情所决定的。

  2、探索家庭养老和社区、机构养老结合的养老模式

  在先老后富的前提下,大量的家庭没有能力为老年人提供较好的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数量较少,价格较高。 所以我们可以探索综合的养老模式。 单区别于纯粹的家庭养老,老年人依然住在家里,但是社区或者机构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定期提供各种公益和非公益的上门服务,包括家政服务、健康护理、生活照料等。 这种养老模式适合我国实际情况,养老费用相对较低,大多数家庭可以接受。 而且机构有一套非常专业的养老服务,加上家庭的紧密参与,更符合中国传统家庭文化,老年人不但能够得到较好的身体照顾,更能得到子孙的精神慰藉。

  3、综合利用高校的优质资源,尝试高校文化养老模式

  高校教育文化资源丰富,有先天优势。 在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均存在无法避免的不足情况下,选择心理、护理、体育、文化较为健全的高校,建设专门的养老基地,提供有效的文化养老设施、管理、理念等,为老年人提供健身、护理、文化和心理的帮助,架构家—校的有效沟通体系,综合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各种优势,把中国传统的传统家庭文化和高校的优势文化相结合,保证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莹.论中国传统养老文化视角下机构养老理念的建构[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2]肯迪格,等.世界家庭养老探析[M].刘梦,等,译,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

  [3]穆光宗.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5).

  [4]辛华,王中男,徐晶.高校构建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的多模块数字化服务实训平台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公共管理,2020(9).

  [5]赵欢,王利晓,翟振东.西安市文化型养老模式及评价指标构建探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

  [6]于维敏.从家庭伦理剧看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嬗变[J].中国证券期货,2011(1).

  作者简介:陈向利(1980-),女,汉族,陕西泾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古代文学、高等职业教育。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6962.html

《中华传统家庭文化视域下的中国特色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