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模式构建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模式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1 16:53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跨界? 融合程度日益深入,高校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深度变革已成为必然要求。 财务管理专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构建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提高高校人才培养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跨界? 融合程度日益深入,高校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深度变革已成为必然要求‍‌‍‍‌‍‌‍‍‍‌‍‍‌‍‍‍‌‍‍‌‍‍‍‌‍‍‍‍‌‍‌‍‌‍‌‍‍‌‍‍‍‍‍‍‍‍‍‌‍‍‌‍‍‌‍‌‍‌‍。 财务管理专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构建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 产教融合;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专业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施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过于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相对欠缺,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的提升是当下面临的重大问题‍‌‍‍‌‍‌‍‍‍‌‍‍‌‍‍‍‌‍‍‌‍‍‍‌‍‍‍‍‌‍‌‍‌‍‌‍‍‌‍‍‍‍‍‍‍‍‍‌‍‍‌‍‍‌‍‌‍‌‍。 而产教融合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其能够充分集聚高校、企业、科研单位等不同教育资源的优势,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的把学校教育、企业实践创新能力的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在“互联网+”背景下,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因此,基于“互联网+”思维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实施产教深度融合已十分必要。

  财务管理论文: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对策

  首先,基于“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特点,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的提升教学水平和学校的办学质量,保证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其次,利用“互联网+”连接一切的特征,可以逐步完善高校、行业和产业之间的关系链,形成互利共赢的产教融合生态圈; 再次,利用“互联网+”信息开放透明的特征,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充沛的人力资源支持,也可以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实践基地,形成双赢发展的格局; 最后,利用“互联网+”开放生态的特点,可以实现绿色发展新态势,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产业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财务管理专业属于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与社会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合作,这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但是由于管理类专业其固有的非生产性等特点使得其在进行产教融合过程中又出现一系列问题。

  二、财务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教融合受国家政策、社会、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就合作双方而言,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效果欠佳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所占比例较大,过于关注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而实践教学相对匮乏。 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且多是教材涉及的相关案例,没有结合学生专业课程的特点灵活的选取案例。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的不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效果欠佳。

  (二)欠缺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所在,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互联网+”背景下大力实施产教融合的基本和前提条件。 目前,高校大部分老师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步入工作岗位,实践经验相对匮乏,导致实战部分的讲解缺失,而理论知识的讲授又相对枯燥,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真正需求不了解,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提升。 此外,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财会相关技能型人才又很少愿意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导致目前财务管理专业面临“双师型”师资队伍欠缺的困境。 而这也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产教深度融合相背离,无法保证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三)缺少实习实训基地

  高校针对财务管理专业所建设的实习实训基地仍然相对匮乏,而部分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并不匹配,并不能完全锻炼学生技能,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即使部分企业愿意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学生,满足专业对口,但是由于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在进入实习之后需要后续培训的投入相对较多,也导致这些企业望而却步,间接地制约了产教融合的开展。

  (四)企业参与的深度不足

  由于国家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部分企业不愿意承担职业教育这一社会责任,在产教融合方式上还仅仅停留在开设专题讲座、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多是停留在“功利性合作”或者“单一性合作”。 另外,企业为学生提供了顶岗实习的机会,但是实习结束后极少有人愿意留在实习岗位,企业的投入与收获不成正比,极大的影响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校企合作战略定位不高

  现如今高等教育虽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同时也积极的与各专业对口的企业对接并开展合作,但是二者的合作仍停留在表层,深度和广度仍有欠缺,并没有达到政策规定的产教融合高度,也未曾上升到战略层面,整体的战略定位不高。 当前,高等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学科体系的建设,对于教育中的实践环节较为忽视。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体系结构不是很健全,多是停留在单一化、碎片化的融合发展,主要是以第一课堂的知识传授,第三课堂的实践实习为主,第二课堂的素质提升与上述两过程融合力度不大。 在系统化设计上,体系链条较短,在科研创新与服务社会等方面有所缺失,产教融合多元化建设不到位。

  三、“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改革策略

  (一)革新课堂教学,实现产教融合

  我们应紧紧抓住“互联网+”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不断革新课堂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促使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教师层面,首先,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利用线上优质资源,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专业课程的讲授,将实践类技能通过视频等方式融入课堂讲授中,确保专业课教学多样化、趣味化,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升其获得感; 最后,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学校应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的预测,基于“互联网+”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安排,确保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能够快速满足企业需求,为企业创造价值,促使产教融合的良性循环。

  学生层面,首先,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网上自主搜集相关专业课程信息,在课堂学习以外,针对工作岗位的需求,利用线上资源进行查缺补漏; 其次,可在网上参与专业相关的论坛和有关会议,与本行业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士进行沟通交流,弥补学校与地域的限制,摄取专业前沿知识,更好的了解专业发展现状和用人单位的诉求,确保下一步有方向、有目的的学习; 最后,可网上参加有关考试或者大赛,全面的考核自身学习情况,使得自身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的提升。

  企业层面,选派骨干人才、创业成功人士、本专业专家进校园或者借助线上平台开展专题讲座,将实战经验录制视频进行课堂分享,接着使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按照这一流程安排整个教学活动,在提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掌握知识的完整性,使得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以提升。

  (二)利用互联网促进“双师型”队伍的建立

  学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财务管理专业大部分兼职教师都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暴露出一些问题。 学校可加强互联网建设,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可利用线上优质资源让兼职老师在业余时间进行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以此来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技能等; 其次,兼职教师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自身在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不仅对财会管理工作有了大致的了解,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明确该部分知识学习的意义,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最后,学校也应创造条件鼓励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实践进修,弥补校内教学工作经验和经历方面的欠缺,同时也有助于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进而提升教学环节的质量,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三)构建产教融合模式实习实训基地

  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营造环境帮助学生完成实习实训的学习任务。 一方面,可通过岗位见习。 对于一些知识性较强的实训课程可采用此种方法,让学生走访参观和其专业相匹配的岗位,全方位的了解岗位所需的技巧和技能,进而有针对性的学习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可通过定岗实习。 企业根据高校实践教学任务要求,为学生安排实习任务,确保学生在一线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对于大一、大二学生可借助互联网平台,使其熟悉基本的财务核算流程,大三大四期间则安排其到企业深入岗位进行锻炼,进行特色化、差异化的培养。 学校作为产教融合的主导方,在产教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校内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产教融合相契合,在选择校企合作单位时,也应遵循分层次、多元化的特点。 对于低年级阶段可选择中小规模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等作为合作单位,对于高年级阶段应根据企业业务性质的不同和技能在岗位上需求不同来具体确定实习工作范畴,对于学生进行差异化技能的培养与锻炼。 不管是岗位见习还是定岗实习,应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依托优质资源,高质量的构建财务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模式。

  (四)提升企业的参与度

  企业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明确人才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契机,明确自身的战略规划,考量双方的深度融合将有助于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的更新与变革,产教融合模式将给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 结合自身实力为高校提供相应的设备、实习实训基地和资金,共同进行技术的研发,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与学校、教师、学生进行及时的互动交流,合力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选拔优质人才予以留用。 另外,为高校教师提供到企业或者行业进行挂职锻炼的机会,为学生、教师的发展提供支持。

  (五)校企双方开展战略性合作

  1、构建“三堂共建”的教学体系

  加强一二三课堂的深度融合,将知识培养、素质培养和技能锻炼有效衔接。 在第一课堂上将行业新动态、新理念、新观点引入课堂教学环节,保障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在第二课堂主要强调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 在第三课堂上将职业技能操作引入,此环节需要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三个课堂的融会贯通达到产教融合发展的宗旨。

  2、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推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改变观念,坚持产教融合,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目标,积极的寻找专业对口的校企合作单位,确保“产教融合”不只是空谈; 其次,建立相关的制度机制,利用互联网优势,设置专门的“产教融合”平台,使得学生、企业和教师均参与其中,在平台上实施监督与评价,进一步加深企业、高校、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最后,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选择适合学生后续发展的教材及合理安排企业实习实训时间。

  四、结语

  “互联网+”使得高校学生与社会有了更多的接触途径,借助互联网优势能够使得产教融合模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互联网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提出,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目标的完成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学校应积极构筑互联网教学平台,不断革新课堂教学,并利用好互联网技术促进双师型队伍的发展,进而确保财务管理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参考文献】

  [1]韦佳.“互联网+”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01)

  [2]周谦.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探究——以武汉学院为例[J].财会通讯,2019(31)

  [3]吴晓琳,张雯琰.产教融合背景下财务管理教学创新研究——以新疆K学院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20(14)

  作者:李倩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6969.html

《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模式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