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网络音视频开辟人类全新文化形态

网络音视频开辟人类全新文化形态

发布时间:2021-11-27 16:04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在人类文明漫长的演变中,每一次媒介的革命都重塑着人类的思维与生活方式。 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音视频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和使用真正地摆脱了时间、空间以及容量上的限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人类开辟了全新的文化形态,人类社会由此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

  在人类文明漫长的演变中,每一次媒介的革命都重塑着人类的思维与生活方式‍‌‍‍‌‍‌‍‍‍‌‍‍‌‍‍‍‌‍‍‌‍‍‍‌‍‍‍‍‌‍‌‍‌‍‌‍‍‌‍‍‍‍‍‍‍‍‍‌‍‍‌‍‍‌‍‌‍‌‍。 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音视频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和使用真正地摆脱了时间、空间以及容量上的限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人类开辟了全新的文化形态,人类社会由此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文化形态

  在人类文明漫长的演变中,媒介作为信息的传播者,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从壁画、竹简到文字、书籍,从电报、广播到电影、电视,每一次媒介的革命都重塑着人类的思维与生活方式‍‌‍‍‌‍‌‍‍‍‌‍‍‌‍‍‍‌‍‍‌‍‍‍‌‍‍‍‍‌‍‌‍‌‍‌‍‍‌‍‍‍‍‍‍‍‍‍‌‍‍‌‍‍‌‍‌‍‌‍。 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音视频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和使用真正地摆脱了时间、空间以及容量上的限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类社会由此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网络音频:从广播节目网络播出到全场景收听时代

  声音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信息传播媒介,最早的音频记录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爱迪生发明的圆筒留声机。 互联网诞生后,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使有声书、网络广播等网络音频形式层出不穷,彻底引发了声音传播的革命。

  文学论文范例:传统媒体的短视频传播研究

  1997年,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节目《东广信息网》,与北京瀛海威信息通信公司合作将节目通过网络播出,成为国内最早的网络广播,节目开播时网民可以通过BBS实时参与节目的讨论。 2003年,国内首家网络听书网站听书网上线,将国内外文学作品由专业人士播讲,变为有声读物,供网友在线收听和下载。

  这种在线收听的方式,让网络先行者们看到了网络音频的无限潜力。 自2005年开始,用户可以通过电脑在线收听广播电台的实时节目,其中主要是通过苹果产品的iTunes软件订阅下载音频播客节目。 自此以后,以播客、有声书、网络广播为主的网络音频行业逐渐兴起。 不过此时,许多有声读物的内容并没有获得作者和平台的版权授权,侵权盗版的泛滥让网络音频行业处于较为无序的状态。

  2012年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喜马拉雅、荔枝、蜻蜓等网络音频平台陆续出现,更多优质的音频内容吸引了大量用户使用音频App,网络音频进入移动时代。 由于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日渐加快,人们用于纸质书籍的阅读时间越来越少。 “听书”这种方式可以让人们在做家务、排队、乘坐交通工具等琐碎的时间里,可以“一心二用”听到自己喜欢的读物,是一种非常轻松简便的学习方式。 而那些我们曾经在收音机和电视中听过的评书、相声、广播剧也都能用音频App收听到。 网络音频逐渐成为一种全民学习和休闲娱乐的新方式。

  进入到2017年后,伴随着知识付费的浪潮和更多音频平台的崛起,一大批知识付费类课程和专业领域内容纷纷涌现,大量用户开始尝试付费收听。 根据新知榜公布的榜单,彼时排在前列的大热内容有,财经科技类的李笑来、吴晓波,个人成长类的好好说话、小学问、李开复分享,文学艺术类的上海音乐学院田艺苗、最美唐诗、蒋勋细说红楼梦等等。 虽然学习从来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但是短平快的课程内容,耗时不长却“干货满满”的付费课程,让人们有一种“每天十分钟就能进步”的易得感。 2017年,喜马拉雅作为知识付费中的爆款,曾实现单日销售额1.96亿元的惊人成绩。

  短短几年间,知识付费音频类从最初最热门的商业财经、技能培养,向更丰富的细分领域扩展,每个平台和垂直领域都出现了头部标杆。 更重要的是,在打造内容爆款的过程中,各家音频平台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生态体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网络音频用户规模迎来了新一轮的增长,2018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达到5.25亿人。 2020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达到5.7亿人,2022年有望升至6.9亿人。

  2020中国主要网络音频平台纷纷准备上市,并更加专注于打造专业化、精细化,有针对的平台定位。 如荔枝正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如直播社交虚拟礼物、付费内容、粉丝会员、游戏联运、IOT场景拓展等; 喜马拉雅专注优质内容布局,深入挖掘音频细分市场; 蜻蜓FM开发全景式生态体验; 酷我畅听依托原有产品和内容优势,构建全生态音频平台。 如今,随着车载智能硬件、智能音箱等多元化音频设备的出现,网络音频开始向全场景收听时代过渡。 音频内容向更多更丰富的细分领域深耕,为用户提供更具深度的知识吸收场景。

  网络音乐:从免费流量争夺到后流量时代

  国内在线音乐,起始于2002年百度上线的MP3业务,为用户免费提供音乐下载服务。 紧接着各大在线音乐平台相继成立,包括2003年成立的酷狗音乐、2005年成立的QQ音乐和酷我音乐以及后来的虾米音乐、天天动听等。

  这一时期,由于版权不够规范,音乐平台鲜少向上游支付音乐版权费用,所有的音乐用户均能免费听甚至将歌曲下载到本地,因而平台只能依靠广告、游戏等方式实现流量变现。 当时互联网音乐圈最无奈的一句话是,“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不愿意为音乐付费”。

  互联网行业的兴起,让音乐产业经历的不是同步兴盛,反而是巨大的冲击。 网络传播的随意和不完善的版权制度,使唱片行业的收益面临断崖式的下跌。 在一些音乐作品权利人的集体努力下,在线音乐市场开始出现网络音乐服务商将平台广告费向作品权利人分成的模式。

  2009年,文化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音乐内容审查工作通知》以规范网络音乐市场秩序,强调加强网络音乐知识产权保护。 监管的收紧增加了平台的版权费用压力,加上变现效率较低,使一些在线音乐平台在2010年开始迎来一阵“关门潮”,好听音乐网、巨鲸音乐网、SongTaste相继关闭。

  2014年12月,周杰伦和QQ音乐合作首尝数字专辑模式,这是互联网音乐付费的开始,也成为中国互联网音乐全面正版化的新起点。 半年后,鹿晗、周笔畅等艺人的数字专辑在QQ音乐上先后创下百万张的销量。 数字专辑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新商业模式。

  2015年国家版权局出台“最严版权令”,监管进一步加强了对音乐版权的管理,各大网站纷纷下线未授权作品,网络音乐版权秩序明显好转。

  版权监管的加强使各大平台开始不遗余力投入资源采购版权,平台为了获取独家版权,纷纷竞价,版权价格急剧抬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用户体验。 在此背景下,2017年国家版权局先后约谈各头部在线音乐服务商及20余家唱片公司,要求市场避免对独家版权的双向授予或采购,促使平台与平台间开始版权互授,所以出现了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达成合作,实现99%的版权共享,仅留1%的独家差异化竞争的形式。

  2018年3月,阿里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共同宣布达成音乐版权互相转授权的合作。 自此,腾讯、阿里与网易旗下在线音乐平台之间已经相互达成版权合作。 这意味腾讯、阿里、网易三大在线音乐巨头之间的版权之争告一段落,接下来将进入用户体验、原创音乐资源的竞争,以及平台社交化建设的比拼阶段。

  阿里收购天天动听和虾米音乐,形成了阿里音乐体系,凭借强大的资本和电商平台的支持谋求差异化发展。 腾讯音乐合并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等市场排名前四的产品,抢先布局版权市场,共同组成了音乐社交娱乐产品矩阵。 网易云音乐依靠UGC(用户生成内容)的深度、有趣、走心,从腾讯、阿里等巨头环伺的市场中突围而出,围绕小众垂直内容和用户评论社区去做产品定位,凭用户高忠诚度开启内容时代‍‌‍‍‌‍‌‍‍‍‌‍‍‌‍‍‍‌‍‍‌‍‍‍‌‍‍‍‍‌‍‌‍‌‍‌‍‍‌‍‍‍‍‍‍‍‍‍‌‍‍‌‍‍‌‍‌‍‌‍。

  2019年,周杰伦《说好不哭》单曲销量突破2000万元,创下了腾讯音乐平台历史最高的销售额,已达到周杰伦12年发布专辑《十二星座》销售总额的5倍以上,由此也可以发现我国消费者的音乐付费意识已经大幅度提升。 各平台完成版权互授协后,逐渐将网络音乐平台的竞争重点,拉回到存量用户的运营和增量用户的开发上,音乐内容本身的精细化运营走向台前。 网络音乐平台靠流量争夺的时代已经结束,用优质服务满足用户消费升级需求的后流量时代正在开启。

  网络视频:从百家争鸣到三大巨头烧钱抢版权

  2004年是中国视频网站的元年,乐视网的横空出世,宣告中国商业视频行业的诞生。 自此之后,土豆网、PPS、56网等视频网站陆续上线。

  不过,此时的视频网站尚未形成成熟的运营体系,大部分网站都只是视频的搬运工,内容主要来自于电视节目和用户分享的视频。 土豆网模仿国外视频网站YouTube,以上传用户自制的内容并分享为主。 发布门槛较低,视频内容新颖,吸引了大量用户入驻,进而形成了自己的用户池。 PPS网则运用P2P技术,用户之间相互传输信息,做起了网络电视客户端,而乐视等几家网站则以影视剧为核心。

  发展初期,各视频网站处于引流阶段,因为没有广告,用户可随意选择观看的内容,极大地节约了人们的时间,让人们尝到了观看网络视频的甜头。 由于聚集了大批用户,广告商瞄准了视频网站巨大的商机。 因此,缓冲广告、视频前广告、弹窗广告等多种广告方式层出不穷。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大量视频网站夭折在前所未有的资本“寒冬”中。 同时,缺少版权导致的内容同质化问题,使视频网站面临重大危机,因为缺乏有竞争力和个性化的内容,就难以留住用户。 视频网站们逐渐意识到,唯有掌握版权才能掌控市场。 所以,版权开始成为各视频网站竞争的核心。

  可是,逐渐觉醒的版权意识也让视频网站吃了不少官司,不得不下架部分视频。 2009年,搜狐联合激动网、优朋普乐等公司,成立了所谓“中国网络视频反盗版联盟”,剑指优酷、土豆等一系列涉嫌盗版的网站。 优酷旋即采取反制措施,以侵犯名誉权、版权为由状告搜狐。 2010年,百度奇艺网(爱奇艺前身)成立,次年腾讯视频成立。 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场,迅速将版权大战推向白热化。

  而版权就意味着“烧钱”。 三大视频巨头优酷、腾讯视频、爱奇艺依靠着实力雄厚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融资,有能力争夺头部内容,争相成为流量赢家。 而财力较弱的网站愈发难以生存。 乐视网试图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支持其网站的运营,苏宁入股PPTV,不过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相继退出市场。

  近年来,由于内容版权争夺愈演愈烈,版权价格已经涨到了几乎所有视频网站都难以承受的极限。 2011年上映的热剧《甄嬛传》一集售价大概30万元,同级别的剧到2016年的价格就涨了30倍,再到如今已经发展到近千万元一集。

  面对这样的困局,视频网站开启了付费风潮,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一些资金压力。 2012年,腾讯视频看准英美电视剧市场,开通了盈利的“会员服务”——用户每月花费二三十元钱,就可以观看英美过去的经典老剧以及最新剧目。 在得到用户的反响之后,腾讯视频随之推出单点会员服务,通过给会员提供免广告、会员专区免费看等增值服务,来收取会员付费。

  随后,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也相继开通会员服务。 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型开始进入新拐点。 此外,自制剧也是视频网站增加盈利的另一种办法,如搜狐视频推出了“梦工厂”战略体系,制作了一些列如《无心法师》《法医秦明》等口碑流量双丰收的自制剧,使搜狐视频凭借自制剧完美转型,开辟全新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网络用户对于视频网站的功能型需求,逐渐转变为情感需求。 “社群”逐渐成为视频网站运营的核心,将具备相同属性的用户集结在一起,形成对平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这一点上,B站的成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2009年哔哩哔哩B站成立,起初专门为“二次元群体”服务。 其独到的社群管理办法、弹幕文化、番剧为中心等特点使二次元爱好者们找到归属感,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年轻用户。

  近几年,B站已经拥有1.5亿的月活跃用户和月均10亿次的用户互动,社区生态繁荣,二次元作品数量众多。 在90、00后人群中已经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影响力,大有超越三大视频巨头之势。

  而腾讯视频通过推出了一些列如《创造101》《创造营2019》等“造星”节目,基于“粉丝文化”布局完整的偶像产业链,吸引追星群体。

  短视频:从草根推动到抖音快手重建新秩序

  2005年YouTube的成立让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的概念开始向全球辐射。 同年,一部名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短视频在中国互联网爆红,下载量甚至一度击败了同年上映电影《无极》。

  此后,随着优酷、搜狐等视频平台的推广,许多知名导演、演员以及大量草根拍客加入微电影大军,无数网友也拿起DV、手机开始拍摄、制作,微电影的出现推动了短视频的草根化。 加之移动智能终端的革命性进步,短视频迎来了真正的春天,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新兴产业,并延伸出许多产业链条。

  2013年,“秒拍”惊艳亮相,并借助“冰桶挑战”爆红。 秒拍“冰桶挑战”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粉丝量骤增,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PGC(专业生产内容)短视频播放平台。

  随后,美拍、微视、小影、小咖秀等强手纷纷登场。 “美拍”2014年5月上线,凭借自带的各类美颜滤镜,短短一个月就成为App Store全球非游戏类下载量第一,连续24天蝉联App Store免费总榜冠军。

  2015年5月,一下科技推出小咖秀,用户可以借助这款自带搞怪功能的软件模仿各类情节的短视频,上线两个月小咖秀成为最火爆的草根娱乐视频UGC(用户生成内容)平台‍‌‍‍‌‍‌‍‍‍‌‍‍‌‍‍‍‌‍‍‌‍‍‍‌‍‍‍‍‌‍‌‍‌‍‌‍‍‌‍‍‍‍‍‍‍‍‍‌‍‍‌‍‍‌‍‌‍‌‍。

  2016年,这个自称“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将3分钟短视频的价值,推到了互联网内容创业的顶点,这就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短视频网红第一人papi酱。 当时她估值1亿元,一条广告价值2200万元。 万千网友争相模仿,包括她的语气、笑声、表情,甚至一个咳嗽。 不过很快,papi酱就走下了神坛,一批新网红从海面下涌现,李子柒、办公室小野、大胃王密子君? ?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通过短视频被看见、被认可。

  同时,短视频领域开始进入争夺流量的时代,内容生产从头部向多元化延伸。 抖音和快手成为两大短视频流量巨头,重新建立了短视频领域的新秩序。

  快手平台源于2011年成立的GIF快手,早期主要制作和分享GIF图片。 2012年11月,快手从工具应用转型为短视频平台。 技术专家出身的宿华引入了个性化推荐算法,针对每个用户不同喜好推荐内容,强调用户社区的运营,以农村包围城市打法,向三四线城镇及农村下沉,收获“底层用户”流量。

  2015年6月,快手用户量达1亿。 此后,快手通过“短视频+直播”的战略,以大量农村用户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的“特技”吸引大量关注,8个月后,快手用户突破3亿。

  2016年,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决定“All in短视频”,抖音短视频平台正式上线。 个性化推荐是抖音的强项,此前字节跳动的今日头条凭借个性化推荐功能在新闻资讯市场打开了一片天。

  在国内外,虽然AI推荐算法早已被应用,但抖音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快手、Facebook的推荐算法主要是推荐内容优先显示,最终选择权在用户手里,但是抖音却是直接将短视频直接发送给用户。

  另一方面,抖音通过引入明星、KOL资源收割流量。 2017年3月13日,相声演员岳云鹏在微博转发了一条他模仿者的短视频,这个视频下方带有“抖音”LOGO,第二天,抖音的百度指数蹿升2000多。

  上线一年后,凭借着“病毒式”传播的音乐短视频,抖音迅速俘获一二线城市的用户,播放量超过10亿。 除抖音外,字节跳动还推出了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等,意在通过不同调性的产品,捕获不同喜好的人群。

  字节跳动CEO张楠曾透露,为了确定抖音的产品方向,他们把国内外的100多款短视频产品全部安装到手机上,让团队所有人每天去感受和体验。 最终,找到了四个产品突破的关键词:全屏高清、音乐、特效滤镜、个性化推荐。 他们认为,音乐是短视频至关重要的元素,就像一个滤镜,帮助短视频发挥更强的表现效果。

  张楠表示,抖音希望用户将原生相机拍出来的全屏视频,可以一模一样地呈现出来。 但做高清短视频,公司要付出更多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成本。

  如今来看,这些成本的付出是值得的,这使年轻、挑剔的抖音用户在这款产品上找到了非常好的体验,并且抖音还上线了很多模板和特效,以及音频复用的功能,让用户可以模仿流行的短视频作品。

  不过,此时国内的短视频市场已逐渐饱和,各平台开始征战海外拓展蓝海市场。 早在2016年,快手就已经着手组建海外团队; 2017年5月,开始由海外团队独立运营。 快手国际版Kwai首先在韩国、俄罗斯、泰国、印尼市场试水。 与快手在国内的“土味”路线不同,Kwai在韩国的策略依靠明星引流,邀请IU(李知恩)、权志龙、秀智等当红明星用Kwai拍摄短视频,吸引粉丝和用户大量下载使用。 但Kwai对媒体否认了靠明星引流的说法,称他们是“自发地使用Kwai”。

  但是无论从产品发行数量还是下载量来看,在海外表现最好的中国短视频平台非抖音莫属。 根据Sensor Tower统计,截至2020年6月,TikTok稳居全球应用下载量榜单的第一名,在海外拥有超8亿的月活用户。 在TikTok之前,人们很难想象一款来自中国的应用能够在全球有如此高的用户黏着力。 短短几年间,TikTok的用户增速就超越了Google、Facebook等知名应用,堪称中国出海奇迹。 其中,印度市场为TikTok贡献了最多的下载量,美国市场紧随其后。

  早在2017年,抖音以10亿美元估值收购了北美热门的短视频应用软件Musical.ly,第二年以TikTok的名义重新登陆美国市场,向全球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而Tiktok在出海之初,选择率先进入文化相近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随后再进军欧美。

  对于TikTok全球扩张的战略,创始人张一鸣提出“Talent First”——优先考虑人才的原则,就是人才在哪,就把办公室开在哪。 在不同的市场,TikTok从高管到员工主要都来自本土,其中大部分来自于顶级互联网公司。 此前,TikTok以涨薪20%的诱惑从Facebook等企业挖人。 2020年5月,来自迪士尼的Kevin Mayer就开始担任字节跳动首席运营官兼TikTok全球首席执行官。

  到2020年10月,字节跳动已经在30个国家、180多个城市设立了办公室,员工增至10万人。 此前,TikTok曾表示将在洛杉矶和伦敦设立全球中心。 可是,由于在美国和印度等海外市场的发展受阻,TikTok的全球化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除了国产的多个短视频平台外,近年来一种舶来的短视频方式受到越来越年轻人的喜爱,就是诞生于YouTube的Vlog——Vlog的全称是video blog,可以理解为视频博客或视频日记。 拍摄者通常以记录自己的日常为素材,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节奏平缓、剪辑精致、重视叙事性。

  目前,在90后、00后用户占比达81.7%的B站,Vlog的题材多以学生记录校园生活日常为主,这类视频数量庞大,有一批记录自己学习过程的“study with me”党,还有分享旅行化妆tips的美妆党。 虽然Vlog相比抖音快手并没有大红,但它作为一股鲜活的力量,正在不断壮大。

  正如媒介环境先师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言,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新方式。 网络音视频的诞生为人类开辟了全新的文化形态。 “土拨鼠尖叫”“我太难了”“你别笑了”等动态表情和背景声音融入视频内容,魔幻般的喜剧效果更加准确地表达了人类的情绪和情感‍‌‍‍‌‍‌‍‍‍‌‍‍‌‍‍‍‌‍‍‌‍‍‍‌‍‍‍‍‌‍‌‍‌‍‌‍‍‌‍‍‍‍‍‍‍‍‍‌‍‍‌‍‍‌‍‌‍‌‍。 随着万物互联与科技的发展,不断演进的信息传播方式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欢乐与惊喜。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7129.html

《网络音视频开辟人类全新文化形态》

学报期刊咨询网

专业提供学报论文发表咨询平台

学术咨询正当时

百度十下,不如咨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