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金融科技背景下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探析

金融科技背景下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探析

发布时间:2022-02-13 15:13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要:近年来,科学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均有力地推动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供应链融资网络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摘要:近年来,科学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均有力地推动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供应链融资网络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虽然金融科技弥补了传统供应链融资存在的一些不足,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但供应链融资内部风险、网络安全与技术操作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因此要合理制定金融科技应用规划,创建资源共享数据库,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律监管,推进金融科技与供应链融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金融科技; 供应链融资; 中小企业

供应链金融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制度改革,我国市场上涌现了大量中小型企业,这些中小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一定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中小型企业一直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难题。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占据了所有注册企业的90%以上,且目前仍处于增长阶段,这使得中小企业间的融资竞争更加激烈。 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 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4.6%; 贷款余额户数2100多万户,较年初增加380万户; 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0.64个百分点(数据来源:《2019年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这些都说明我国企业的融资总量在急剧增加,单一的融资渠道已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庞大的融资需求,供应链融资将在整个社会融资规模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近年来,不断完善的科学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均有力地推动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供应链金融网络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以电商供应链金融为例,其产品实质是一项贷款服务,电商平台先是考察供应商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数据,通过专门的信用评级系统对供应商展开调查并决定是否向其发放贷款及确定贷款额度。 如京东推出的京保贝2.0就是一种面向与其有3个月采购合作的企业所开创的无须开户、抵押和担保的贷款模式,其完全利用线上自动化操作进行信用审批和风控,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能完成放款,这简化了以往程序繁杂的贷款流程,有效提高了企业融资效率。 可见,金融科技促进供应链融资实现了“贸易+物流+金融+IT”的融合发展,打造了智慧化的供应链融资体系,从技术手段方面缓解了传统供应链融资中的风控难题。

  本文以金融科技为背景,首先阐述了供应链融资模式,列举了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在供应链融资中的应用方式,然后重点剖析了供应链融资过程中存在的多种风险,最后给出结论和政策建议,以期金融科技能够更好地在供应链融资中发挥作用,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融资效率,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二、供应链融资模式概述

  (一)采购阶段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最常见也是最便捷的一种模式,是指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向核心企业销售货物之后,其作为商品供应商就成为核心企业的债权人,于是将未到期的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来取得贷款,从而满足其对资金流的需求。 在发放贷款之前,核心企业的资金实力和信用是银行首先考察的因素,当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不能及时偿还贷款时,银行可以凭借应收账款单据直接要求核心企业偿还中小企业所欠的贷款。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有助于中小企业及时获得资金,提升竞争力; 核心企业的信用也能有效帮助银行大大降低贷款风险。

  (二)销售阶段的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预付账款融资也叫保兑仓融资,是指中小企业作为经销商向核心企业购买货物之后,将预付账款作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并与核心企业签订回购协议。 当核心企业作出回购承诺之后,中小企业按照协议将货物存放至银行指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银行获得这批货物的提货权后才会放心地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如果中小企业出现问题,银行无法收回贷款,就可以直接要求核心企业购买剩余的货物以获得补偿。 总的来说,银行信任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又与供应商和购货方建立了信用机制,三者之间的协议有了稳定的担保,有效地规避了信用风险。

  (三)生产阶段的存货融资模式

  存货融资也叫融通仓融资。 通常情况下,企业为了保证正常经营都会留有一定的存货。 中小企业为了获得资金,将这些存货作为质押物存放在银行指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时要求核心企业为其作担保,当中小企业出现经营问题时,核心企业将承担赔偿损失或回购质押存货的责任。 这种融资模式与预付账款融资类似,物流公司同样充当着桥梁的角色,有效促进了供应链融资的发展。

  三、金融科技在供应链融资中的应用

  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完全依赖核心企业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局面,有助于整个产业链摆脱核心企业的限制,完成多个节点数据的深度融合。 围绕金融科技在供应链融资领域的应用,已有较多学者展开了相关研究,部分研究如下。 缪苗(2015)分析发现在大数据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向着数据质押和实物担保方向发展,金融、物流、监管三者共同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 周睿敏、张文秀(2017)认为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在创新发展中的应用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和操作风险,所以应建立较为全面的金融科技的监管框架。 陈悦、阮思阳(2018)以京东为例,对多个融资模式展开风险识别和评估,建议加强供应链上核心参与者之间的联系,构建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和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杨兆廷、李俊强(2019)认为通过“区块链+大数据”构建的现代化数据平台和交易平台能够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自身资产价值。 下面针对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三大技术在供应链融资中的应用展开具体分析。

  (一)大数据加快企业供应链创新步伐

  大数据技术通过收集海量数据,并结合云计算对数据进行提取挖掘,形成具有科学依据的分析结论。 随着这一技术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信息平台加入进来使得线上交易更加普遍,各个平台之间的信息沟通也更加通畅。 商业银行在核实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时,仅仅通过公司财务报表很难看出企业潜在的风险,而使用大数据技术就可以从多个渠道收集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交易情况等,从而有效判断中小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 例如,作为中国第一家上市供应链企业,怡亚通依托强大的线下服务资源和丰富的供应链融资服务经验,深挖供应链大数据,持续输出采购+采购执行、销售+销售执行、物流服务、VMI库存管理等创新模式,提供全网一站式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让企业专注于研发、生产核心业务,将采购、销售、营销、分销、物流等非核心业务外包,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二)区块链技术有效推动跨产业合作

  供应链上的数据问题来源于多个方面,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分析现有的数据来考察融资企业的经营状况,若数据有限,就无法保证企业信息全面可靠。 区块链技术结合分布式数据存储和实时更新的功能,保证了供应链上信息的可追溯性、隐私性和不受干扰性,大大提高了业务工作质量和效率。 谭寒冰、刘珞东(2020)认为区块链作为技术支撑可以跨行业、跨产业合作,为各行业发展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例如,2020年湖南省大数据和区块链产业发展重点项目——“隆平链”实现了区块链与农业数据结合,将农产品供给环节的生产、加工、运输、分销等各环节流通数据信息引到链上,覆盖近百万家供销合作社、上千万户种植户以及数万家中小企业,助力“乡村振兴”,造福“三农”。

  (三)物联网促进物流行业实现新突破

  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充当着支持性机构的角色,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信用担保服务,其次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产管理服务,是银企合作的桥梁。 以宝供物流为例,其借助集团原有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运用多种新兴信息技术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研发第三方物流全程供应链信息库,构建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于一体的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 相较于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是一种空间上的升级,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其潜在用途之一是跟踪整个供应链中的商品和组件设备,通过数字传感器对商品的生产、采购、配送和销售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大大提升了供应链上各主体的工作效率。

  可以看出,金融科技的应用在供应链融资中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其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但由于金融科技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其还面临着操作技术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挑战,在带给企业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金融科技背景下供应链存在哪些风险、如何识别风险和规避风险进行研究。

  四、金融科技背景下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风险

  (一)网络安全与技术操作风险

  金融科技主要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大量商业数据的存储和运算,因此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是保证供应链顺利运转的根本所在。 一方面,我国计算机技术尚未发展成熟,并且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操作系统瘫痪、数据丢失或被篡改等,对供应链融资所处的网络环境产生极大威胁。 另一方面,各个金融机构对当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参差不齐,从事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对金融科技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相对不足,所以供应链融资的每一个步骤都有人工操作失误的潜在风险。

  (二)供应链金融内部风险

  供应链是集资金和信息于一体的强大体系,需要资金的企业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资信状况等各方面信息,但各个主体之间通常不能完全做到有效沟通‍‌‍‍‌‍‌‍‍‍‌‍‍‌‍‍‍‌‍‍‌‍‍‍‌‍‍‍‍‌‍‌‍‌‍‌‍‍‌‍‍‍‍‍‍‍‍‍‌‍‍‌‍‍‌‍‌‍‌‍。 例如,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如果上下游企业出现经营失误而发生违约,核心企业将承担连带责任并替其偿还贷款,以弥补银行的损失,中小企业销售的产品质量也会影响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从而使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受到威胁。 对银行来说,其需要排查多家企业的资信状况和经营能力,工作量加大,且只能根据历史信息判断企业的还款能力和违约的可能性,处于信息劣势; 而融资企业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资信状况等各方面信息,处于信息优势。 这样一来,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容易引发道德风险。

  (三)信息数据合法性风险

  金融科技使得供应链上的参与主体多元化,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企业性质和发展背景,这就大大提高了监管难度。 虽然区块链技术能够提供数字加密、不可篡改等功能,但如何保证数据来源的合法性,以及保证数据在加工处理的过程中不会威胁到商业秘密,是金融监管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尚未完善,传统的监管模式不能完全适用于科技和信息领域。 此外,信息技术的创新速度远远超过了金融监管部门人员学习新知识的速度,管理人员如何应对金融科技的监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除了以上风险,供应链金融还存在第三方物流的监管风险、质押物跌价风险等。 这些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供应链融资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如何有效运用金融科技分析和控制风险是促进供应链融资顺利开展的首要问题。

  五、金融科技背景下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防范建议

  (一)合理制订金融科技应用规划,重视技术开发和学习

  金融科技是一种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开发出的功能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升级。 首先,供应链上各个主体应当建立敢于创新、勇于尝试的企业文化,不断适应科技与企业发展合作共赢的趋势,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战略。 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记录企业债权的流转过程,保证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凭证的真实性,更好地防控业务风险。 其次,融资企业要想拓宽融资渠道,需要增加对金融科技开发的资金投入,秉承技术开发的基本原则,保证金融科技在供应链应用过程中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最后,要做好金融科技的测试工作,重视新技术可能存在的操作难度和漏洞,同时加强企业人才培训,鼓励管理人员学习金融科技知识,打造“贸易+金融+IT”的新型专业人才。

  (二)创建资源共享数据库

  资源共享数据库是建立在各个参与主体内部的信息库,其应当涵盖企业财务报表、银企之间过去交易往来和实时更新的物流信息等必要资源。 可利用新技术实时掌握企业信息,构建一个全天候线上数据平台,解决供应链交易中成本、信息不对称等难以确认的问题。 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数据库对融资企业的信息展开检查跟踪,这有利于设定供应链融资准入门槛,寻找和筛选信用良好的优质中小企业。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配送商品的同时可与银行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企业也可以参照共享信息优化自身经营策略。 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大力支持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打破不同行业间的信息壁垒,促进金融科技的发展。

  (三)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律监管

  目前,我国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金融科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部门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区块链和大数据层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供应链融资与金融科技协调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法治环境,避免不合规企业投机取巧、制造法律漏洞等情况。 其次,要加强贷款后的资金监管。 在保证产品流转与资金流转一致的基础上,加强对资金流转的控制,如此就控制了还款来源,这样才能顺利实现资金的自偿性以及企业资金的持续供应。 最后,要创新监管手段。 监管部门需加大对数据泄露和非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要维持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政策的信息披露,保障金融科技在供应链融资风险防范中的可控性。 积极引导大中小型金融科技公司,给予其充分的创新发展空间和市场资源,使其能够与国家金融科技发展政策方向一致,提高金融行业的服务能力和效率,推进金融科技与供应链融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缪苗.大数据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J].金融经济,2015(18):89-90.

  [2]周睿敏,张文秀.金融科技创新风险及控制探析—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9):33-36.

  [3]陈悦,阮思阳.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及风险控制策略探析—以京东为例[J].中国市场,2018(20):168-170.

  作者:李亚婷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7333.html

《金融科技背景下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