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沈阳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活化研究

沈阳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活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24 10:53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提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历史文化景观遭到极大的破坏,不少文化景观正在消失,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背景下,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活化路径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此,以沈阳城市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梳理沈阳城市文化景观类型与发展现状,分析文化

  [提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历史文化景观遭到极大的破坏,不少文化景观正在消失,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背景下,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活化路径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此,以沈阳城市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梳理沈阳城市文化景观类型与发展现状,分析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沈阳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活化路径,以推动沈阳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沈阳;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景观保护;旅游活化路径

历史文化论文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文化景观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沈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长期形成的城市文化特色。通过对沈阳文化景观的研究,找准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升沈阳旅游竞争力。

  一、文化景观研究背景

  文化景观的概念及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C.O.索尔创立文化景观学派,国际上开始提高对文化景观的关注。作为文化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文化景观理论是文化地理学最核心的主题。1925年,索尔在《景观形态》一文中指出,文化景观是任何特定时期内形成的构成某一地域特征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综合体,它随人类活动而不断发生变化。这个定义获得了众多学者的支持。此后,他又在1927年发表的《文化地理的新近发展》中进一步阐释了文化景观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各种人类活动形态。国外学者对文化景观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建构到应用研究的一个过程,起初主要集中在聚落和建筑文化景观,后来又拓展到了文化景观变迁及其解释。

  20世纪70年代以后,文化景观研究结合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广泛应用于旅游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我国对于文化景观的研究起步较晚,对文化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景观的构成、类型、保护和利用等方面。如,赵荣(1995)提出文化景观划分的标准准则;金其铭和董新等学者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推动文化景观领域研究的深化。目前,尽管关于文化景观的研究成果丰富,但是缺乏对城市文化景观和文化景观变迁的研究,未来还需要加强对城市文化景观的深层次研究。

  二、沈阳概况

  沈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南部、辽宁省中部,全市总面积1.286万平方千米。东临抚顺市,南与本溪市和辽阳市相连,西与鞍山市的台安、锦州市的黑山、阜新市的彰武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及铁岭市的昌图县、开原市和铁岭县相邻。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762.2万人,有52个少数民族,全市少数民族人口为76.57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45%。

  其中,满族43.0565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数的56.22%。沈阳是辽宁省省会及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20年,全市国家A级景区116个,旅行社321家,星级饭店50家;旅游总收入502.6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00.7亿元、入境旅游收入0.28亿美元,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410.5万人次,其中国内旅游者5,407.1万人次、入境旅游者3.4万人次;全市在建旅游项目78个,当年投资80.3亿元。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50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了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8大城市,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全国最高等级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沟通世界各大港口的大连港、正在开发建设的营口新港和锦州港,距沈阳均不超过400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对周边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三、沈阳历史文化景观类型与发展现状

  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清朝在此建立,被誉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具有浓厚的古代王朝文化。沈阳浓厚的历史文化造就多种类型的文化景观,有传统建筑景观、古遗址文化景观、红色文化景观和聚落景观等,这些景观的存在也是对沈阳城市文化的延续和传播。

  (一)传统建筑景观。中国传统建筑是指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建筑风格,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包括古代宫殿、寺庙和佛塔等。沈阳故宫作为沈阳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景观,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是在满清王朝时期建造的皇宫,它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还集满、蒙、汉建筑文化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建筑艺术价值。

  (二)古遗址文化景观。古遗址文化景观是指古代人类在各种活动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古遗址文化景观是特定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对当代社会仍有着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和价值。辽宁是满清文明的发祥地,有众多的历史遗迹。沈阳古遗址文化景观丰富,如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及其周围的文化景观,充分利用已出土的古遗迹资源还原当地居民的生活场景。此外,还有沈阳故宫、永陵、福陵等历史遗迹,它们都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

  (三)红色文化景观。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红色文化借助红色旅游景点让更多的旅游者感受中国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沈阳红色文化景观有“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秀水河战役纪念馆、抗美援朝烈士园、东北航空历史纪念馆等,展示了沈阳在革命及战争年代的历史事迹。

  (四)聚落景观。聚落景观是构成乡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历史建筑和周边环境共同组成的区域文化与区域环境的结合。现如今更是历史的续承,并延续其社会职能。如,沈北新区石佛寺街道石佛一村,两面环水、一面环山的独特地形,使其成为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同时该村落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具有传统锡伯族村落的显著特征,被列入国家第五批传统村落名录。此外,还有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公主陵村和法库县叶茂台镇叶茂台村等代表中国传统的聚落文化。

  四、沈阳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景观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沈阳文化景观类型多样,有沈阳故宫、昭陵、福陵等古遗址文化景观,还有“九·一八”纪念馆、张氏帅府博物馆等红色文化景观。尽管文化景观资源丰富,但是景区位置比较分散,同类别景观之间往返距离较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旅游者的选择。同时,文化景观位置多隐藏在现代化建筑之中,未能形成景观群聚优势,导致游客体验感较差,影响文化景观知名度的提升。

  (二)旅游景区经营模式相对保守。旅游景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门票和场内的相关服务业。沈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很多历史文化景观只停留在让旅游者参观的层面,未能利用文化景观优势创造较大效益。大部分旅游景区坚持保守经营模式,单纯依靠门票收入维持景区发展,缺少文化产品开发和营销推广以及文化产业链的延伸,不能将文化产品转为经济效益,不利于旅游收入提高和旅游市场扩张。

  (三)专业性旅游服务人才匮乏。服务质量是旅游景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旅游景区发展的动力。沈阳历史文化景区缺乏专业性的导游人员,且学历水平较低,不能提供有效的讲解服务。文化景观不同于自然景观,游客不能通过单一的观赏就了解文化景观背后的历史文化特色,导游人员的讲解可以实现旅游者与景区的互动,加深游客对景区的认知与了解,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若景区缺乏专业性的导游人员,会降低游客的游览体验,导致“差评”产生。

  (四)旅游景区文物展览方式落后。沈阳文化景观较多,因此不同景区的文化展示都应有各自主题特征和物品摆放次序。但目前沈阳旅游景区的文物展示缺乏新颖性,只是固定性地将展品分类摆放,主次不突出,不能在游客心中留下长久印象。在展览手段上也未能与现代化科技手段相结合,不能有效将“冻结”的文物变成“活化”的文物呈现在参观者眼前,不利于文化景观的旅游开发。

  五、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背景下沈阳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活化路径

  (一)精准有效整合文化景观资源。沈阳旅游资源较分散,同类旅游景区距离跨度大,不利于景观之间的文化联系。政府可以将相同类别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规划整体旅游线路,设置旅游专线,减少旅游景区之间的交通用时。同时,旅游管理部门可以将文化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如,以棋盘山为中心,依托关东影视城、国家森林公园和东陵等旅游资源,建设棋盘山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让游客在一个景区就能感受多样化的旅游资源,提升游客的良好体验感。

  (二)政企合作发展文化产业链条。沈阳可以借鉴其他城市历史文化景区发展的成功经验,转变自身经营体制,提高景区的旅游收入。如,沈阳可以参考借鉴岳阳文化旅游景区经营方法,旅游企业联合当地政府发展文化产业链,开发文化观光、文化休闲、文化餐饮、文化娱乐等产业,利用文化产品宣传旅游景区,不仅可以扩大宣传的渠道,还可以将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提高景区的旅游收入。

  (三)引进专业人才,提升服务品质。旅游景区的发展需要大量旅游专业人才。沈阳历史文化景区可以与当地高校合作,积极接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到历史文化景区实习实践,缓解历史文化景区专业人员短缺的困境。同时,还要对旅游景区内部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此外,还应鼓励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学习多国语言,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客的需求,推动历史文化景区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

  (四)创新历史文化景观营销方式。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要在展出形式上和展出样式上凸显景区特色,吸引旅游者目光。沈阳历史文化景区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将文物展览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通过文物活化、视频展览等形式将静置的文物鲜活展示在游客面前,提高游览积极性。在文化景观传播方式上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扩宽宣传渠道,增强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在文化景观的传播内容上,要注重文化景观内容的趣味性,可以将VR全景技术与文化景观相结合,让游客置身于文化景观之中,加强游客体验的真实性。

  主要参考文献:

  [1]艾文婧,许加彪.城市历史空间的景观塑造与可沟通性——城市文化地标传播意象的建构策略探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21(04).

  [2]赵昊琛,王慧.基于优质旅游的渔业文化遗产价值重构与活化路径研究——以辽宁盘锦二界沟古渔雁文化遗产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1(04).

  [3]王芳,黄远水,吴必虎.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路径的模型构建研究[J].旅游学刊,2021(02).

  [4]马微.文旅融合下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路径探析[J].美与时代,2021(05).

  [5]马保青,李波.文化强市背景下十堰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对策及路径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

  [6]张杨,何依.历史文化名城的研究进程、特点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数据可视化分析[J].城市规划,2020(06).

  [7]郑丽娜,朱爱辉.开掘沈阳城市底蕴推动文化旅游发展[A].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第十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20.

  江海旭1王艺霏2常改欣1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7439.html

《沈阳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活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