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浅谈古代书法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浅谈古代书法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发布时间:2022-03-28 11:07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古代书法艺术即中国古代历史的文化构成,也是历史教学落实核心学科的重要素材,高中历史课堂中若充分挖掘书法作品、书法家相关典故的教学价值,多媒体展示,创设学习情境,可拓展历史知识,可增色课堂趣味,可培育学科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书法艺术是中国古

  古代书法艺术即中国古代历史的文化构成,也是历史教学落实核心学科的重要素材,高中历史课堂中若充分挖掘书法作品、书法家相关典故的教学价值,多媒体展示,创设学习情境,可拓展历史知识,可增色课堂趣味,可培育学科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书法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部分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它是重要教学内容。书法作属于一手史料,承载着诸多时代信息,具有很高史料研究价值,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载体,所以书法作品也作为养育历史核心素养的器皿。

书法艺术

  在新的高中统编教材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古代史部分“三国至隋唐文化”“辽宋夏金元的文化”、选择性必修课程《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均有涉及书法的相关内容,除此之外,在平时通史内容的教学中,也可以以书法作品及其背后的典故作为教学素材,创设各种学习情境,培育学生的历史的核心素养——“历史学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本文笔者就平时高中古代历史教学实践,融入学科素养的培育目标,浅谈书法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1 案例书法,高效教学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不同的书法风格,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在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时,明清是君主专制强化的巅峰,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在制度层面主要体现为明废除宰相制度、内阁制建立和清军机处的建立,从政治制度层面来引导学生观察历史,对于高中生来说,虽说大多能够理解,但总有点隔阂。君主专制的强化还表现为文化专制,具体表现为八股取士,文字狱之类,这些是老掉牙的案例,初中已有接触,或影视、文学作品多少有接触,高中老师老调重弹,对学生而言,难免无趣。如果在教学中,换个角度,从艺术入手,是否更趣味吸睛呢?

  如在统编教材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 14 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关于“清朝文化专制”的教学,老师就可展示清官方的馆阁体相关代表作和唐宋时期的书法作品,如唐张旭 《肚痛帖》、宋“天下第三行书”即苏轼的《黄州寒食诗贴》、米芾《珊瑚复官二帖》等风格各异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清馆阁体的特点。通过直观观察,学生不难发现清馆阁体过于中规中矩,联系到历史学科知识,清代馆阁体的风格规矩正是折射出清统治者对于思想文化控制严密。在这里,运用书法案例教学,直观有趣,别样的视角更吸睛,即可强化对核心知识的认知,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

  作为具有选拔特征的高中教学,高中的历史教学内容也有大的挑战性,有些知识点,本身内涵高深,普通老师不好驾驭,加上学生的阅历认知有限等等,简短的课堂教学是很难让学生学明白的。比如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儒学,从春秋到明清,在历史上存在时间长,而且主张内涵不断演变中,在本体思想基础上还融入了佛道思想,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学起来都很的挑战性。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把握其中核心的内涵?这是需要老师绞尽脑汁,智者见智,如果能找到好素材,一点而通,那是最赞的教学路径。

  比如在统编教材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 15 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关于“思想领域的变化”的教学,这部分的立意是要让学生把握明思想领域的”变化”,其中重大变化之一就是陆王心学,体现了儒学的再发展。观察儒学发展的脉络特征,经宋儒士的改造后的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获得了官学的统治地位,但到明朝逐渐失去了活力,明代王阳明继承南宋陆九渊的思想,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有新鲜的气息:比如“致良知”,比如“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以自已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的色彩”。

  教材的表述高度浓缩,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看得懂而又读不透,一知半解。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王阳明不仅在儒学上作出突出的贡献,书法领域也有的超群的表现,多以草书、行书留存于后世。艺术是内心意志的体现,那么,能不能从书法入手来把脉思想特征呢?王阳明主张“心即理”,他的书法艺术深受其哲学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任性而行,破除了书法艺术技术层面和传统旧习层面的种种束缚,独具个人特色。

  所在在课堂教学中,我笔者就以王阳明的书法作品为突破口,展示作品,让学生直观体会,辅助史料教学:“明代学者朱长春的评曰:‘公书法度,不尽师古,而遒迈冲逸,韵气超然尘表,如宿世仙人,生具灵气,故其韵高冥合,非假学也。’”,由此曲线救国,学生很快就领略王阳明思想中的“叛逆的色彩”。这里,化繁为简,通过书法读思想史,书法作品折出的时代思想特征,老师们可同理再挖掘,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

  2 书法情境,透视历史

  众所周知,情景教学是高频运用且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各种史料创设情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展开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学科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书法作品直观有趣,是情景教学中可调用的高质素材,在历史教学中若能巧妙运用,将让课堂更加趣味而高效。比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总体把握宋代的时代特征呢?那么书法作品就是很好的小切口,可见大世界。

  课上可展示宋代四大书法家的四份代表性作品的相关图片,创设学习情境,设问层递性的问题“(1)你们觉得这四份作品风格上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学生浅阅作品后,很快能找到它们风格迥异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抛出历史问题“(2)为什么宋朝的书法风格极具个性化?你能不能结合所学作出合理解释?”在这个环节,可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进而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所学从政治、经济等角度汇总分析书法风格迥异的历史源由:

  如宋朝崇文的治国思想-“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文人在宋朝的地位极高;如高度繁荣的开放性的商品经济,造就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如文化传承、理学兴起和民族交融等等,均有利于书法家张扬个性,展示内心,融汇多元因素,从而造就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在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将书法置于具体的历史时空中观察,用所学知识和史观准确解释历史现象,这其实就是历史学科素养中“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具体落地。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3)由此可知,文化与政治经济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学生通过书法作品研读的具体案例学习后,深有体会,可再次的强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这样的认知,而这是学科素养“唯物史观”的重要内空,唯物史观在此又得到强化。小切口,见大历史,在这里,书法作品起了很好的教学助力作用,不仅让学生整体把握了时代特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有趣有内涵,学生素养也得到了落地,可谓“一箭三雕”!

  3 史料实证,传递史法

  现行统编教材对于相关史学理论和史法的专业教学特别重视,在高一高二年的通史(必课课程)和专题史(选择性必修课程)之外,还专门设置了相关史论史法的选修课程《史学入门》、《史料研读》,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也是枯燥的。如何让课堂生活起来?如何让课堂简易通俗?满堂灌输,简单粗暴,实为下下策。直实体验的情景教学才是良方,好的情景的创设,辅助史料的选用很关键。

  在历史教学中,书法作品独具魅力,直观而又真实,是不可多得的好素材。细观每件书法作品,均是特定历史时空的产物,是书法家美好心灵的产物,它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还会向后来的史学研究者传递着各种历史信息,书法作品属于当时留下的一手史料,能够较为真实所映历史,它具有很高的史料研究价值。无论是通史的学习还是选修课程的教学,我们都可挑选与历史大事件相关的书法作品作为实例辅助教学,可再现历史,也可传授史论史法。比如创作于安史之乱结束时的《大唐中兴颂》就窥探唐朝历史,也可作为史论史法传递的载体。

  《大唐中兴颂》碑的内容为“记平安史之乱,颂大唐中兴之事”,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进入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字形充实茂朴,气势恢弘,也是他历经离乱之苦而有感而写下的颂文,字里行间映射着时代的进取精神,同时也夹杂着各种各样的历史信息。在史料分类和史料价值的教学中,就可利用这一作品来引导学生学习,课上幻灯片展示书法作品摩崖石刻图片和全文,抛出问题链“。

  (1)图中的作品属于什么史料?它的史料价值如何?(2)我们可以用来研究什么?你可以从中得到怎样的历史信息?(3)如果要验证作品中的历史信息真实性,我们还需要哪些史料?” 就第(1)问而言,结合所学,学生不难判断出书法作品属于一手史料,是当时作者遗留下来的实物史料 ,少有他人主观因素,因而史料价值很高。在这里,透过具体案例的教学,学生对于史料的分类的依据将有深刻清晰的认知。问题(2)而言,在各抒已见后,学生会发现这一碑文可作为研究古代书法、文学、雕刻、安史之乱等历史现象的佐证素材。

  由此,学生对于史料的价值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就第(3)问的讨论和交流后,学生各自找到各种验证真实历史的途径,如其它文本史料(官方正史、或民间手记),或其它考古史料,学生发现多种史料的相互映证,才能排除各种干扰,触摸到最真实的历史。在这里,通过具体案例的学习体验,学生对史学研究中多重史料互证的方法有深刻的认知。由此可见,作为第一史料的书法作品,直观亲民,信息量大,在史学史法的教学中是极其有益的教学素材。在书法作品的运用中,老师们可智者见智,收集挖掘不同时代书法作品的教学价值,辅助教学,让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学有所得。

  4 赏析作品,认同文化

  就艺术角度而言,书法更在乎审美价值 ,可以给人们各种姿态的美的领略和心灵的洗礼。在现代的教学中,这属于美育的范畴,这些艺术专业的熏陶主要要交给专业的美术老师来完成。中国文字起源早,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的审美价值凸显,书法由此而生,而后唐宋元时清历代书法家辈出,风格各异,多姿多彩,书法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之一,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历史老师应该更多是从历史教学价值这个角度来学书法,侧重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教育。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课程标准指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促成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的养成,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必不可少。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优秀的艺术作品是古人智慧的展示,学习欣赏进而认同,这是历史课堂必须承裁的育人责任。教师可在课堂中补充介绍中国文字和书法相关历史,介绍各朝各代的书法名家,展示各代名家的代表作,比较不同文明的文字,让学生在历史长河中粗略名家名品的不同风姿,从中体味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进而认同传统文化的优越。除此之外,还可以就名家作品进行细入教学,让学生进一步领略古代书法艺术的魅力。

  当然 ,艺术欣赏这不是历史老师的强项,但在现今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借花献佛。如在统编教材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古代史部分第 8 课“三国至隋唐文化”的教学中,播放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序》的赏析视频,让学生在专家的解读中领略书法别样的魅力,心生喜爱、认可之情,进而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各种教学素材涌现,参差不齐,这需要要教师有火眼金睛,能够精挑细选,巧妙设计,融入课堂,当代的教师应立足于本专业的钻研,还得不断学习各类知识,充实自我,方能智慧超人。

  5 书法故事,育人品质

  俗话说,字如其人,好字是好品格的体现,书法家和书法作品的成就离不开坚韧的优秀品质,学习书法可以雕塑心性,透视书法相关小典故亦可熏陶学生的品质。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家国情怀是五大核心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立德而树人,是教育的本真。其中,“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是家国情怀的最终诉求。在历史教学中,挖掘书法作品背后的小故事,展示书法家的高尚的品质,不仅会增色课堂,更是良好品德的模范。如在统编教材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古代史部分第 8课“三国至隋唐文化”这节课上,融入书法家的小故事,如王羲之“墨池”(王羲之 7 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

  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怀素种芭蕉学书(怀素为了用芭蕉叶练字,便在园外大量栽种芭蕉)和柳公权谦虚学书等等,在趣味的故事听讲中,学生从中也深深体味到了书法家们执逐、勤奋、谦虚的好品质,相信这样学习点滴对于他们优秀的学习和生活品格的塑造是有益的。综上所述,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其中魅力无限,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它不仅仅是重要教学的内容,也是历史情景教学中的高质量的素材。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书法作品,精心设计,以小见大,从历史教学的角度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助力课堂,即可吸引学生学习兴致,增色课堂,又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施纯洁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7449.html

《浅谈古代书法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