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5-06-19 11:31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联合多单位的陆秋丹、糜孟衡、崔古贞等团队成员,在 Hp 耐药机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其论文《幽门螺杆菌阿莫西林稳定耐药克隆的筛选及其基因突变的检测》发表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4 年第 01 期(第 39 - 44 页) 。该研究获国家自然科
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联合多单位的陆秋丹、糜孟衡、崔古贞等团队成员,在 Hp 耐药机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其论文《幽门螺杆菌阿莫西林稳定耐药克隆的筛选及其基因突变的检测》发表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4 年第 01 期(第 39 - 44 页) 。该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81860353) 等多项基金资助,目前网刊阅读次数达 9 次,网刊下载 295 次,cnki 下载 295 次,引用次数 3 次,引发学界广泛关注。
为深入探究 Hp 对阿莫西林耐药的演化机制,陆秋丹团队以冻存的 Hp 菌株 H390 为出发菌株,开展了一系列严谨的实验研究。团队在培养基中不断增加阿莫西林浓度,让菌株连续传代,逐步筛选出对阿莫西林耐药的克隆。通过检测耐药克隆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将其置于 - 80℃冻存 3 个月后复苏,根据 MIC 值的变化判断耐药性是否稳定。同时,对获得最高 MIC 值的克隆 H390r 与出发菌株 H390 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和外排泵抑制试验,深入挖掘与高水平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
研究结果取得重大突破。团队成功筛选出 4 个阿莫西林高水平耐药克隆,其 MIC 值分别达到 12、32、64 和≥256mg/L,且经过 - 80℃冻存复苏后,MIC 值均未发生改变,证实了稳定耐药克隆的存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相较于亲本菌株 H390,稳定耐药克隆 H390r 存在多个关键基因突变,其中包括编码 RND 外排系统的 hefC 基因、编码孔蛋白的 hopB 与 hopC 基因,以及编码青霉素结合蛋白的 ftsI 基因 ,这些基因与阿莫西林耐药性密切相关。外排泵抑制试验进一步表明,当存在外排泵抑制剂时,H390r 对阿莫西林的 MIC 大幅降低,揭示了外排泵在耐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这项研究首次清晰揭示了幽门螺杆菌阿莫西林稳定耐药的形成机制。” 相关领域专家评价道。陆秋丹团队证实,阿莫西林能够从不稳定耐药的 Hp 中筛选出稳定耐药克隆,而 hefC、hopB、hopC 和 ftsI 等基因突变,极有可能是 H390r 获得稳定高水平耐药的主要原因。这一成果不仅加深了人们对 Hp 耐药机制的理解,更为临床治疗 Hp 感染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潜在靶点,未来有望基于这些发现开发出更有效的抗 Hp 耐药策略,提升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人类胃肠道健康保驾护航。
期刊与项目背书:权威平台助力细菌耐药性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作为安徽省医学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长期关注感染病学与微生物学的交叉研究。本论文的发表不仅凸显了陆秋丹团队在Hp耐药机制研究方面的创新能力,也得益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60353)、贵州医科大学国基培育项目(20NSP005)及贵州省教育厅滚动支持项目的资助,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高水平的展示平台。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7797.html
《陆秋丹团队在《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成功发表幽门螺杆菌耐药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