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18-11-03 16:26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次
下面文章主要在阐述浙东地区渔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意义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渔文化信息资源的区域构成、主题构成和类型构成,从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及建设途径三方面探讨了数据库建设方向,以推进浙东渔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浙东地区,渔文化,资
下面文章主要在阐述浙东地区渔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意义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渔文化信息资源的区域构成、主题构成和类型构成,从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及建设途径三方面探讨了数据库建设方向,以推进浙东渔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浙东地区,渔文化,资源构成,数据库建设
1引言源于浙江东部沿海地区的渔文化是浙江海洋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渔区组织形式、渔业生产方式、渔民生活习俗方面,具有物质和非物质属性。目前浙东地区对渔文化研究多集中在专著丛书、期刊论文、研究报告及门户信息网站上,而围绕渔文化主题进行系统关联性的信息资源库建设很少,这与渔文化研究跨越全国的现状、浙江渔文化产业不断创新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建设浙东地区渔文化信息资源库,对打造渔文化品牌、推进渔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分析浙东地区渔文化资源构成、梳理文献资源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数据库建设目标、内容和途径,旨在传承和开发浙东渔文化资源,助推渔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2浙东地区渔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意义
2.1提升海洋文化建设内涵
浙江是海洋资源大省,浙东地区渔文化保存了中国东部海洋社会起源及变迁的重要信息,渔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到浙江海洋文化的各个层面,在中国的海洋文化中也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浙江海洋文化从新石器时代的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开始,历经秦汉至隋唐时代的初盛期、宋元时代的鼎盛期、明清时代的转型期,现今进入复苏繁荣期。浙东先民缘海而邑,耕海牧渔,在数千年的海洋开发过程中,创造了富有特色的渔文化现象,如海宁盐官的潮汐文化、象山渔镇的节庆文化、庆安会馆的妈祖文化、石浦古镇的渔俗文化、嵊泗渔乡的渔商文化、普陀山的观音文化、沈家门的渔港文化、洞头东岙村的景观文化等,这种现象更是创造海洋文化能力的最直接体现。分析浙东地区渔文化的生成环境、发展轨迹及特色内涵,从中掌握浙江海洋文化的典型元素、空间分布及历史影响,进一步挖掘其内在精神和价值所在,能为研究浙江海洋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2.2打造渔文化品牌浙东古代海洋文明孕育了精彩厚重的海洋渔文化,21世纪以来,浙东渔文化研究非常活跃,渔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自宁波象山2004年渔文化研究会成立,并首创全国第一家《渔文化》杂志和网站以来,2010年6月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6年9月中国渔业协会渔文化分会“中国渔文化之乡”相继成立[1],标志着浙江渔文化研究开始走向全国,并由此带动了浙东沿海地区对渔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因此,建设浙东地区渔文化信息资源库对打造渔文化品牌、推进渔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现实意义。
2.3保护渔文化资源
海洋渔文化历经千年演变、整合与重构,积淀成现今绚丽多彩的浙江海洋文化。但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不可避免带来了渔文化资源生存状态和空间的变化,如东海渔业资源衰竭、渔乡撤并及渔村搬迁等,导致传统渔文化载体退变,出现了渔区方言蜕化、渔歌失传、渔俗改观等现象,渔文化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对浙东渔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已刻不容缓。《浙江省渔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中将“修复振兴浙江渔场,打造渔业产业新格局”[2]列为本省全面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渔业转型影响渔文化发展方向。因此,数据库建设既能保护和传承渔文化资源,也为政府机构制定渔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3浙东地区渔文化信息资源构成
3.1浙东沿海区域构成
浙江东部地区面朝东海,大陆海岸线北起平湖市的金丝娘桥,南至苍南县的虎头鼻,全长2218公里,海岛2878个,约占全国岛屿总数的40%以上,海岸线总长与岛屿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浙江近海渔场面积22.27万平方公里,舟山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可捕捞量居全国第一[3]。
全省有7个地级市(含计划单列市)濒临海洋,从北到南有35个县(县级市、区)涉海,分别是嘉兴地区:平湖市、海宁市、海盐市;杭州地区:滨江区、萧山区;绍兴地区:绍兴县、上虞市;宁波地区:余姚市、慈溪市、镇海区、江北区、海曙区、江东区、北仑区、鄞州区、奉化区、宁海县、象山县;舟山地区: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台州地区:三门县、临海市、椒江区、路桥区、温岭市、玉环县;温州地区:乐清市、鹿城区、龙湾区、洞头县、瑞安县、平阳县、苍南县。
从浙东沿海区域范围分析,嘉兴地区、杭州地区、绍兴地区小部分县区涉海,该区濒临杭州湾,滩涂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宁波地区、舟山地区的县区全部涉海,紧靠中国最大渔场,海洋经济发达,海洋开发程度较高,也是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区域之一;台州地区、温州地区大部分县区涉海,民营经济发达,海洋经济活跃。浙东沿海地区也是浙江经济最发达的区域,2016年生产总值占全省77.1%[4]。
3.2渔文化主题构成
渔文化是渔民在长期的渔业生产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流转性和传承性的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及制度文化的成果总和[5]。“海”是渔民生存的物质依托,“渔”更是渔民生存的条件和手段,渔业生产决定了渔业组织形式,影响了渔民生活方式、信仰习俗及价值取向。
3.2.1渔业组织文化
反映渔区各级社会组织形式,是制度性渔文化的主要构成,包括行政区划、历史变迁、渔业机构、人口建制等,主要体现在渔港渔区、渔乡渔村、渔商渔行、渔埠渔市、渔规渔约、渔业机构等。
3.2.2渔业生产文化
反映渔区最重要的渔业生产活动,是物质性渔文化主体构成,包括渔业捕捞和渔船渔具两部分。渔业捕捞主要体现在渔场渔汛、鱼类渔货、航海捕捞、禁渔休渔、海盐晒制、箱网养殖、水产交易、水产加工、渔民老大等;渔船渔具主要体现在渔船工艺及技术、渔网渔具等。
3.2.3渔业习俗文化
反映渔区民众生存状态,既是历史社会现象,又是观念性文化现象,具有物质性和非物质双重属性,包括渔民信仰、生产习俗、生活习俗三部分。渔民信仰主要体现在对观音、妈祖、天后、羊府等信仰,以及对宫庙寺院、海龙王、船关老爷、渔师潮神的敬仰等;生产习俗是渔业生产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规定、禁忌及习惯,主要体现在开洋祭海、休渔谢洋、海上搜救、渔船禁忌等;生活习俗有衣食住行、婚庆寿诞、生育丧葬等方面,主要体现在渔家渔宅、渔姑渔嫂、渔服渔饰、渔趣渔事、渔节渔庆、渔岁渔时、鱼食海鲜等。
3.2.4渔业审美文化
反映渔区民众的审美情趣,是非物质渔文化的主要构成,包括人们对涉渔审美意识的艺术创造。有海洋文学、民间文学、民间传说、海洋民歌、海洋器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传统手工艺、体育竞技、美术与摄影等形式,主要体现在渔文渔史、渔歌渔舞、渔谣渔谚、渔戏渔曲、渔影渔画、鱼编渔绳、鱼灯剪纸、鱼拓贝雕、船模船饰、船拳船鼓等。
3.3渔文化资源类型构成
3.3.1出版文献
史志类:如《浙江海岛志》《海盐史话》《萧山渔浦史话》《宁波造船史》《宁波水产志》《象山渔业志》《象山盐业志》《舟山渔业史话》《舟山盐业志》《舟山渔业世纪回眸》《嵊泗渔业史话》《嵊泗海洋与渔业志》《普陀渔业志》《普陀渔船史志》《嵊山渔场百年间》《岱山海洋盐业史料专辑》《岱山海洋渔业史料专辑》《温岭市渔业志》《三门海洋与渔业》《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志》等。渔业生产类:如《海盐工艺》《大海骄子——舟山渔场名老大风采录》《普陀名老大》《舟山海产传统加工技艺》《岱山渔风系列煮海制盐》
《玉环海产品营养与食用指南》等。渔业习俗类:如《信守与包容——浙东妈祖信俗研究》《浙江与东亚海岛民俗文化比较》《远去的浆声——浙江沿海渔俗文化研究》《东海岛屿文化与民俗》《海盐灶头》《漫话萧山民俗》《象山海鲜菜谱》《宁波服饰文化》《宁波民俗与宁波人》《渔山遗珠》《象山方言与民俗》《象山妈祖文化述略》《舟山民俗大观》《嵊泗列岛民俗文化》《定海古今寺庙宫观》《定海民俗与民间艺术》《老定海风土人情》《普陀渔村》《临海宗教志》《温岭民间习俗》《百岛民俗大观》《临海民间俗语》
《三门县海洋渔俗》等。渔业审美类:如《东亚岛屿文化》《杭州湾传说》《宁波谚语》《余姚民间艺术》《象山民间故事选》《舟山民间故事精选》《舟山市歌谣谚语卷》《舟山渔民号子》《海岛现代剪纸作品选》《舟山锣鼓演奏技法大全》《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歌曲优秀作品精选》《定海民间故事精选》《岱山渔民画》《岱山渔歌》《嵊泗县故事歌谣谚语卷》《舟山海洋鱼文化——嵊泗篇》《海风渔火》《临海民间文学选编》《玉环县民间曲艺谱例》《石塘风情》《温岭海角版画》《温岭民间故事》《温岭民间文学》《路桥歌谣、谚语》《温州民间故事》《洞头海洋动物故事集》《洞头县渔民画作品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如《越韵吴风》《甬上风华》《昌国遗风》《台州记忆》《东瓯遗韵》等。
3.3.2网络信息资源
门户网站及微信平台:浙东沿海地区的政府门户网站,以及相关部门、研究机构和协会主办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旅游局、海洋与渔业局、图书馆、档案馆(史志办公室)、博物馆、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洋文化研究所、渔业协会等信息平台都储有大量当地渔文化信息资源,内容翔实、更新及时、可信度高、很接地气。
商业数据平台:各类商业数据平台如“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万方数据”“CNKI中国知网”等,有电子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资料、专利报告、统计年鉴等,多渠道提供浙东渔文化信息资源。课题组仅对“CNKI中国知网”数据平台作了初步统计,通过“地区+渔”关键词组合检索,得到相关信息38200条,但此类信息资源多而庞杂,部分内容重复,需要鉴别和挑选。
专题数据库: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近年来开发了不少相关数据库,如浙江图书馆的“浙江海洋经济数据库”,温州图书馆的“龙湾民俗”,温州大学图书馆的“民俗学文献与温州地域文化特色资源数据库”,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的“海洋、水产特色库”“嵊泗渔俗文化数据库”,舟山图书馆的“舟山群岛数据库”“舟山方言数据库”“普陀山观音文化特色库”等,提供各地渔文化资源建设成果。
还有从古旧文献资源数据库中筛选相关信息,如从“大成故纸堆”数据库、“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可以提供晚清和民国时期浙江沿海各地海岛调查、渔场勘察、渔村经济、渔业纠纷等渔业文献资料,史料珍贵。
3.3.3渔区文献资源
渔区文献资源是独一无二的信息资源,除部分保存在当地档案馆及乡镇外,大多散存于渔区和民间,内容直观且丰富,颇具研究价值。例如,课题组通过对嵊泗县渔文化资源调查发现,嵊泗县档案馆完好地保存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舟山渔场鼎盛时期的渔场冬汛捕捞计划、物资配送、水产销售、总结表彰等资料;嵊山镇乡政府存有反映渔区乡镇历史变迁的地记志书、统计史料、渔业记事、家乘谱牒、人口迁移、图表画册等资料,反映渔俗文化建设的计划方案、文化礼堂建设等资料。
我们还通过实录渔民老大口述,记录渔民出海的辛劳与凶险,见证舟山渔场的兴旺与衰退;采访渔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拍摄渔区民间工艺传承录像,真实、生动地抢救渔文化资源。以宁波象山、台州三门、温州洞头为代表的典型渔区同样也蕴藏着类似资源,此类信息资源比较杂乱和零散,数量可观,形式多样,图表、照片、音频、视频等非纸质资源占有较大比重,需要尽力寻访和鉴定归类。
4浙东地区渔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构想
4.1建设目标
浙东地区渔文化特色数据库是集资源整合、后台管理、检索查询、在线浏览、全文下载功能于一体,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永久保存和共享的数据库。其建设目标为:建立浙东地区渔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库,一是全面展示多姿多彩渔文化风貌;二是整合渔文化信息资源载体和类型,满足用户多层次信息需求;三是建立良好的数据兼容及升级空间,并符合国内通用的源数据加工、标引著录、数据输出及服务标准,使数据库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
4.2建设内容
4.2.1建成浙东地区渔文化特色数据库
该数据库由两大特色数据分库构成,一是浙东地区渔文化区域数据分库(以下简称“区域数据分库”),区域数据分库又包含7个地区子库:即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温州渔文化子库,根据需要还可以在每个地区子库下分别建立35个县区库。二是浙东地区渔文化主题数据分库(以下简称“主题数据分库”),包括4个内容模块,即渔业组织文化模块、渔业生产文化模块、渔业习俗文化模块、渔业审美文化模块。区域数据分库与主题数据分库各自独立存在又密切相关,两者构成完整的浙东地区渔文化特色数据库。
4.2.2提升数据库服务功能
将所有渔文化信息资源载体整合为文本、图片、视频、音频资源模块,并建立电子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业会议、网络资源模块,通过区域数据分库与主题数据分库之间的关联匹配,实现对各数据模块的在线浏览、全文下载、题录查询、关联检索、跨库检索等功能,提高信息查全率和查准率,方便用户深层挖掘和利用信息资源。
4.2.3实现用户多级管理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数据关联与深度分析为方法,实现个性化精准服务。开发可对用户进行分级授权的权限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如用户身份认证和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满足大众、专家、学者各层次信息需求。
4.3建设途径
4.3.1基于Internet应用的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运用
渔文化信息资源多为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因此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更倾向于选择面向终端用户的智能化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以iBase数据库为代表的数据库技术在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和全文检索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其一,除提供强大的全文检索能力外,还能管理各种文档及多媒体信息,对HTML、DOC、RTF、TXT等提供强大的全文检索能力,适合处理渔文化资源中大量的图表、音频及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其二,支持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格式,实现数据管理到内容管理的转化,利于渔文化数据库的数据交换与共享,符合数据库标准化建设要求;其三,允许创建不同类型的可变字段,进行字段扩展和增补,数据项具有多值性和可包含子字段,充分满足渔文化信息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其四,全面兼容各种大中小型的数据库,实现数据库和Web的有机无缝组合,对传统关系数据库,如Oracle、Sybase、SQLServer、DB2、Informix等提供导入和链接的支持能力,有利于渔文化数据库直接导入和链接其他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其五,提供了基于角色的用户权限管理、安全认证管理及图形界面维护管理机制,利于信息安全及版权管理[6]。此种类型的智能数据库管理系统更适合浙东地区渔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
4.3.2多地多馆联合开发建设
渔文化信息资源的调查和采集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多地多馆、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联合开发数据库是有效的建设途径。例如,2015年6月起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与舟山嵊泗县图书馆合作开发了“嵊泗渔俗文化数据库”。嵊泗图书馆主导前期文献资源调查和搜集工作,双方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渔镇乡村,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源,熟悉资源的构成与形态,并进行初步的筛选,鉴定资源的时间、地点、作者、内容、类型等内容,确保信息资源基本要素无误,便于后期数据转换和著录标引,从源头上保证源数据质量。
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发挥技术优势,量身定做数据库建构,包括对数据库的数据模型、运行环境及服务功能的设计,进一步整合各类网络信息资源,根据国内通用的数据加工标准,进行文献扫描、数据转换、标引著录及数据输入,数据库经运行测试后,交付嵊泗图书馆查验和试用。2016年9月,特色数据库通过了浙江省文化厅的验收,从中也探索了一条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合作共赢的途径,亦为今后共建共享浙东地区渔文化特色数据库积累了实践经验。
5结语
浙东地区渔文化信息资源是特色数据库内涵建设的关键,因此应尽最大限度收集齐全渔文化信息资源,最大程度保障源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在数据库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并不难,但考虑到区域分散、资源多样的特点,数据库的数据模型还应兼顾数据扩展性和包容性,利于数据的增补和修正。
参考文献:
[1]中国渔业协会渔文化分会在象山成立[EB/OL].(2016-09-16)[2017-12-16].http://zjnews.zjol.com.cn/zjnews/nbnews/201609/t20160916_1918901.shtml.
[2]浙江省渔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EB/OL].(2016-11-22)[2017-12-16].http://www.zjoaf.gov.cn/zfxxgk/gkml/ghjh/ghxx/2016/11/22/2016112200030.shtml.
[3]鲍静,裘杰.海洋战略背景下的浙江省渔文化产业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52.
[4]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545.
[5]刘悦.渔文化内涵变迁及其价值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19-20.
[6]谭鑫.论非结构化数据库的应用[DB/OL].(2016-07-17)[2017-12-16].https://wenku.baidu.com/view/0b25439801f69e3142329409.html.
推荐刊物:《水产学报》主要反映我国水产科学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为国内外水产学术交流服务。主要刊载水产基础研究、水产养殖和增殖、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水产品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渔业机械仪器等方面的论文、研究简报和综述。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3831.html
《浙东地区如何建设渔文化特色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