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协同育人探析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协同育人探析

发布时间:2018-11-06 16:33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具有内在统一性。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疏导指明了方向,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顺境与逆境等问题。心理疏导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法,只有做到动之以情,才能实现晓之以理。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具有内在统一性。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疏导指明了方向,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顺境与逆境等问题。心理疏导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法,只有做到“动之以情”,才能实现“晓之以理”。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需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协同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从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入手。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无论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在理论探讨中,人们往往都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分割开来。

  从思想政治教育出发,人们更关注理论灌输的成效性,较少关注理论灌输是否有助于化解学生的心结;从心理疏导出发,人们更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较少关注心理困境产生的思想根源。我们认为,就是这种割裂状况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两张皮”现象,教师所讲与学生所需之间出现了矛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协同育人机制,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有机结合起来,让思想政治教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也让心理疏导工作发挥“感动一刻、影响一生”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方法论基础

  在人类社会的实践和发展过程中,人文关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同时也是最先进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和重要规范体系。要以人为本和以整体人(或全人)为研究对象的视角,关心人的尊严、价值和本性,研究健全人格和自我实现。具体来讲就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帮助人。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作用,也需要从人出发,关注和了解人的各种问题,其中就包括心理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地包括了两个方面,即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所谓思想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所谓政治教育,则是要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重要成果和主要经验,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的深刻含义。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核心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心理疏导是对心理的疏通和引导。有学者认为“心理疏导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拓展和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1]。

  也有学者认为“心理疏导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2]。做好心理疏导的关键在于“疏”与“导”。所谓“疏”就是要打通,打通心理当中存在的各种“结”。每一个大学生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从自身出发对人生进行规划,自然也就存在知识症结、感情纠结和意志扭结等等问题。所谓“导”就是指明出路和方向。

  大学与高中不同,高中阶段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考上理想学府;大学阶段更强调学生的自律和自主学习,不少学生由此失去了目标和方向,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帮助与引导。心理疏导就是要做到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要求,始终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工作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理论的“灌输”。

  理论灌输能够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思想并不是每个工人都能自发形成,需要进行理论灌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并非每个大学生都能自发形成,因此需要进行理论灌输。理论灌输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搭建整体框架。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理论灌输遇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每个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对“是非对错”有着尽管模糊但依然浅尝辄止的认识,对任何外在的观念和思想都保持特有的警惕甚至还有一定的排斥,这就需要进行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与理论灌输不同的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理论灌输,也离不开疏导。没有理论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心理疏导,理论灌输就永远停留在表面而无法进入学生内心。有学者认为加强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时代要求”[3],也有学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施心理疏导要通过加强心理疏导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来实现,注意心理疏导工作的差异化、个性化以及保持心理疏导工作的常态化等途径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较好地运用心理疏导方法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且更是手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就是综合运用思想交流达到观念更新之目的,经过思维训练达到道德培养之境界,通过信仰熏陶达到觉悟提升之效果,总之通过灵活多变、卓有成效的疏导方法,以此来消解大学生因为思想之困、情绪之惑、心理之痛、道德之耻等引起的各种“心理问题”[5]。

  强调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是要时时处处关注当代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困惑,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导向,做到理论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从而让理论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疏导就是一个激发和唤醒过程。所谓激发,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讲述的是与他有关的故事,阐述的是能够解决其内在困惑的理论;所谓唤醒,就是帮助学生摆脱摇摆不定的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和固化既有的正确立场、正确认知和正确方法。

  二、心理疏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把握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心理疏导则针对特殊群体。从内容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是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疏导则面对当代大学生在现实生活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心理疏导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是由众多要素和环节共同构成的系统工程。当代大学生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情操和文化素质。

  心理健康作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教育,也需要引导。作为对象性存在,每个人都要与外在对象打交道,并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来维持自身系统的平衡。个体心理作为一个系统,也要在与外在环境的交往中不断调试,当外在环境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个体内在的承受接纳能力就会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要帮助当代大学生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烦恼。心理疏导要将解决学生问题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方面相结合。

  心理疏导就要打开大学生心中的各种“结”,引导大学生梳理未来的人生目标,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心理疏导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在于疏导者自身能否辩证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能否遵从客观规律进行有效疏通和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以及恋爱、婚姻、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心理问题都不是孤立的,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根本上讲,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问题。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观点和看法,不同的世界观就有不同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就是要让人们从客观世界出发,懂得个人与他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并且彼此共存的道理。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评价及其标准的看法,不同的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与个体主义的价值观不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就是要告诉学生“集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个体目标要与集体理想有机结合在一起”。

  人生观是人们对个体生活的态度与目标,积极的人生观与消极的人生观不同。习近平同志强调“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就是告诉我们要保持乐观拼搏的人生态度,过上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出了问题,人们就很难客观理性地看待自己所遭遇的一切,就会形成各种心结,因此需要进行心理疏导,而心理疏导需要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和内容。心理疏导要想发挥持久的影响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心理疏导不仅要解决大学生一时面对的问题,而且还要告诉大学生自我疏导的方法、以便发挥更持久的效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内容为大学生自我心理疏导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的指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当代大学生明确了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形势与政策》则为当代大学生正确分析大事要事提供了方法。心理疏导只有建立在“真善美”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持久效用;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就只能做到“就事论事”,无法准确分析事情背后的根源和真相,难以发挥持久影响。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的有机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就是要打通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中的壁垒,让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多懂得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让从事心理疏导的老师能够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帮助学生解决根本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的有机统一,在于两者都是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在未来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1857—1859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更是将人类社会分为三个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物的依赖性”占统治地位的阶段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是一种全方位的超越。社会主义不仅要在生产力上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大的进步,更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也能够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让社会的上层建筑能够更加公平正义,确保无产阶级的解放成果,推动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要禁锢人,而是要解放人;不是要让人片面,而是要让人更为丰富和全面。要逐步通过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来全面实现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往更高层次发展;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和做好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进一步丰富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使大家都拥有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以此达到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绚丽多彩的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和第一要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入手,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努力去实现以德育带智育,以不断创新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6]。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既来源于实践,但又必须服务于实践。它以充分满足社会个体发展需要作为前提来尊重个体的内在需求,促进社会认同的价值与个体认可的价值的协调与发展,这种扎根于现实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提升人的全面发展。就人的全面发展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人的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它是指人的各种潜在能力的正当、持续和自由发挥。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类似于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逐步提高并且永无止境地变化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强有力地证明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而且也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心理疏导既要有针对性,也要有方向性。大学生心理疏导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八大要素”即学习心理、生活心理、人际关系心理、品德心理、恋爱与性心理、成长成才心理、职业心理和社会化心理。

  这些心理都要通过对每个个体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疏导来完成,通过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心理疏导可以提高被疏导个体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道德品质,比如被疏导个体的献身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同时也可以提高被疏导个体的道德心理素质和品质,比如伦理道德、道德情感、道德情怀、道德操守以及自律精神等等;甚至还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比如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公平正义感和荣誉感以及个体超强的忍耐性、遇到困难时的顽强性、性格的坚毅性、判断的果断性、做事的自制力等。

  心理疏导通过提高人的心理品质和素质,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提高人的心理品质和素质,为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以此为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提供帮助和指导。

  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还是一个实践过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人的可持续全面发展只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并自觉征服和改造世界,从而逐渐走向自由的全面发展。心理疏导的功能和作用在于使当代大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和心理素养;具有科学的合理需要、广泛的兴趣爱好、合理的能力水平、稳定的心理情绪、顽强的意志品质、正确的人生态度,在此基础上自觉追求真、善、美等等。加强心理疏导,提高个体心理素质,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目标,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有机统一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疏导,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发展人”。为了人,就要坚持问题导向,从人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出发,这些问题可能是思想政治问题,也可能是心理问题。思想政治问题会影响心理,心理问题也会转化为思想政治问题。发展人,就要坚持目标导向,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心理疏导要帮助人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的目标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自然是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人;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人要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实现价值,就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就要把个人梦想同“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互为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协同育人从方法论上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简福平.当前大学生心理疏导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6):146-148.

  [2]佘双好.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89-96.

  [3]于钦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

  [4]解丽君,郝学武,韩忠治,王岩.运用心理疏导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62-64.

  [5]赵平.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心理疏导问题的审思[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3):133-137.

  [6]李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J].贵州社会科学,2014(8):119-122.

  思想政治论文范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化管理

  知识教育虽然在高校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可忽视,面对学生更应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现阶段社会发展来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包括专业和学识,但更注重的是道德和品性,因此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3837.html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协同育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