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学报经济科学类核心学报体育科学类核心学报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黑龙江省绿色渔业技术推广建议

黑龙江省绿色渔业技术推广建议

发布时间:2019-10-23 17:10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黑龙江省地处北方高寒地区,拥有近千万亩水面、105种鱼类、3种虾类和1种河蟹,丰富的水面资源及种质资源为发展渔业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

  黑龙江省地处北方高寒地区,拥有近千万亩水面、105种鱼类、3种虾类和1种河蟹,丰富的水面资源及种质资源为发展渔业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些年来,黑龙江省渔业持续稳定发展,正朝着高质量方向迈进,今后需加大绿色渔业技术推广力度。根据黑龙江省渔业资源状况和生产实际,建议推广以下绿色渔业技术。

南方水产科学

  1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一项生态农业技术,它是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兼顾本地区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对稻田浅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改造,并通过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技术的有机融合,达到水稻与水生动物的共生互利,实现稻田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能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生态环境。

  地处北方高寒地区的黑龙江省为我国农业大省,未来农业要走生态化的道路,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黑龙江省还是我国水稻种植大省,面积6000多万亩,位居全国第一位,但大多采取的是单一的种植模式,效益很难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如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综合效益将大幅度提高。因此,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黑龙江省推广前景看好。

  黑龙江省于2016年开始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近3年累计推广100余万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种养模式上,主要示范推广了稻鱼共作、稻鳅共作、稻蟹共作等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三种主导综合种养模式,同时还小规模示范了鸭稻共作、鱼鸭稻共作、稻鳅蟹共作、稻鲑共作、稻虾共作等模式。在稻鳅共作模式中,实现了多种鳅科鱼类养殖,包括大鳞副泥鳅、北方泥鳅、黑龙江花鳅、台湾泥鳅等。另外,在水稻品种选择及栽培、田间工程建设、水产品养殖、病虫草害防控、水质调控、施肥、水产品捕捞等七项配套技术上也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2大水面生态渔业技术

  黑龙江省大水面资源丰富,宜渔面积近600万亩,发展渔业生产潜力巨大。大水面生态渔业技术是一项综合增产增效技术,充分利用水域天然饵料资源,在不同的大中型水域,选择适宜的经济水生动物,科学、合理放养,适时观察移植后的生物学效应和生产效应,研究资源变化,加强资源管理,确定保留资源量的比例和可捕量,适时适量投放、捕捞,从而改善水质,增加水生动物产量,并获得可观、稳定的经济效益。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2.1养殖环境条件

  水产养殖环境条件应用符合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GB/T18407-2001)要求,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

  2.2放养优良水产苗种

  放养的优良水产苗种最好是通过国家水产原良种委员会审定的水产优良品种苗种,并且水产苗种生产场家具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

  2.3资源调查及保护

  探索形成水生动物种群的资源状况和影响资源变化的原因,掌握资源形成和变动规律,调整作业时间和强度,确保资源量的比例和可捕量。

  2.4水产品捕捞

  根据移植水生动物的资源量,及其繁殖、生长、摄食和栖息等活动规律,确定合理的捕捞工具、捕捞时间和捕捞强度。

  3池塘养鱼节能减排技术

  池塘养鱼节能减排技术于2016年开始在黑龙江省推广,近六年累计20余万亩,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广大渔民的欢迎。2018年,完成推广面积10万亩,建立示范区1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养殖面积9万亩,为渔民增收2360万元,平均亩增效236元。

  药品使用量减少75.5%,节能达30.8%,降低渔民生产成本1035万元。通过实施该项目,降低了水产生产能耗,减少了投入品与排放物,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了渔民收入。

  池塘养鱼节能减排技术是一项综合的节能减排、增产增效技术,充分利用池塘标准化改造技术、优质饲料投喂技术、环境改良剂应用技术、池塘高效增氧技术、饲料精准投喂技术等技术手段,实现池塘养鱼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渔民收入。主要集成以下技术内容:

  3.1池塘标准化改造技术

  按黑龙江省池塘建造标准,对老旧池塘进行清淤改造,改良养殖环境;

  3.2优质饲料精准投喂技术

  以浮性饲料为推广重点,推广精准投喂技术

  3.3环境改良剂应用技术

  以推广微生态制剂为重点,其他物理或化学环境改良剂为辅。

  3.4池塘高效增氧技术

  重点推广微孔增氧技术,采取微孔增氧与叶轮增氧相结合模式。

  4高寒地区河蟹生态养殖技术

  2016~2018年,高寒地区河蟹生态养殖技术在黑龙江省三年累计完成推广面积222.22万亩,总产河蟹20007.05吨,新增纯收益 37530.58万元,总经济效益23519.13万元,节支1123.34万元,投入产出比1:2.57。项目推广应用生态效益显著。一是河蟹肥满度及大规格优质河蟹占比显著提高,100g以上大规格河蟹达到38.2%。二是丰富了黑龙江省河蟹种质资源,试验开发了土著河蟹种类——绥芬河河蟹,并发现了其优良种质特性。

  三是通过生物修复技术改善了养殖环境条件,水草覆盖率显著提高,用药量显著减少,其中:池塘生态养蟹减少药物使用量 61.2%;湖泊(水库)生态养蟹不使用药物;稻蟹生态种养模式“三减”(减药、减肥)方面作用突出,农药(含除草剂)施用量平均减少50%以上,化肥使用量平均减少3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药残留和化肥污染给农田带来的土地板结及面源污染问题。

  高寒地区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是根据高寒地区寒冷气候特点、水域生态环境和河蟹生物学特性,应用水产养殖学和生态学的原理进行三种模式河蟹生态养殖,通过人工改造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创造河蟹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合理投饲,促进河蟹生长发育。

  该技术主要由池塘生态养蟹技术、稻蟹生态种养技术和湖泊(水库)生态养蟹技术等技术构成。该术克服了气候寒冷、生长季节短、生长积温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河蟹养殖产品规格、质量、产量、效益和回捕率。

  这项技术主要示范推广池塘生态养蟹、稻蟹生态种养和湖泊(水库)生态养蟹三种模式,主要集成创新河蟹苗种暂养及提早放养技术、水域生态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以种草投螺为重点)、河蟹饲料精准投喂技术、水质调控技术、河蟹病害及敌害防控关键技术、商品蟹暂养育肥技术、蟹种及成蟹越冬技术等七项生态养蟹配套技术。在河蟹品种上,主要示范推广“光合1号”河蟹,同时,积极开发土著河蟹种类——绥芬河河蟹,力争在北方地区形成较大养殖规模。

  水产方向论文投稿期刊:《南方水产科学》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水产科技期刊。主要报道渔业资源、捕捞技术、渔业设施、渔业环境保护、水产养殖与增殖、渔业生物病害、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以及水产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论文、研究简报、综述等。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4678.html

《黑龙江省绿色渔业技术推广建议》

学报期刊咨询网

专业提供学报论文发表咨询平台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百度十下,不如咨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