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学报经济科学类核心学报体育科学类核心学报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中学物理教师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

中学物理教师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9-12-14 16:30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要:以真实案例,呈现了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与主要问题,并针对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相关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提问,分析思考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多向交流活动,而问题则是交流活动的重要载体,如何借助

  摘要:以真实案例,呈现了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与主要问题,并针对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相关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提问,分析思考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多向交流活动,而“问题”则是交流活动的重要载体,如何借助于“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问题”的质量却不容乐观.笔者领衔的区重点课题“基于团队研训的初中物理青年教师专业特质培育的实践研究”,针对教师专业特质问题在全区进行了广泛的师生调查,发现“善于提出好的问题”是教师们认为最重要的专业特质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达成度却是最低的.核心问题归纳起来在于对“提问什么?为何提问?如何提问?”缺乏深入的思考.

  为此,笔者开始了对教师课堂提问的思考与探索,观课时更加关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并开发了“提升课堂设问品质的互动式案例研讨”教师系列培训课程.培训课程中较为充分地暴露教师在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师们深度参与到讨论之中,在讨论中激起思维碰撞并逐渐达成共识.虽然该培训课程受到了普遍欢迎,但笔者深刻感受到提高课堂提问的品质仍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教师培训课程中的真实案例,力图呈现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并针对教师提问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和专家的指导.

  1教师课堂提问的实录与分析

  在本次培训中,以3位教师现场上“平面镜成像(1)”15min片断课作为研讨案例.其他40位参加培训的教师扮演学生,回答、记录教师的提问,然后再对相关提问做出评价[1].

  1.1教师课堂提问的实录

  【教师甲】(1)倒影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看到镜中的自己?(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3)以上观察的现象能否得到平面镜成像原理?(4)像与物是否等大?(5)怎样找到像的位置?(6)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7)像与物左右对称吗?(8)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中做还是在较亮的环境中做更好?(9)得到哪些实验结论?(10)还得到哪些实验结论?(11)为什么这就是找到像的位置?(12)平面镜能不能直接放(在这里)?(13)需要什么实验器材?(14)测量距离,我们少了什么器材?【教师乙】(1)蜡烛在水中燃烧是真的吗?(2)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有什么现象?(3)生活中有哪些平面镜?(4)什么是平面镜?(5)哪些可以作为平面镜,能否举出生活中的镜子有哪些?(6)镜子怎样放置,可以倾斜吗?(7)为什么选玻璃板做平面镜而不是穿衣镜?(8)为什么选择蜡烛而不选择其他物体?(9)(猜测)像有什么特点?(10)选什么样的实验器材?(11)(实验中)怎么样?可不可以?(12)刻度尺去量的话,你怎么知道尺子是竖直的?

  (13)这种方案可行?(14)平面镜中像与本人有什么关系?(15)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16)如何用实验比较像的大小?(17)小熊拼图中怎样比较小熊和框的大小?【教师丙】(1)看到老师手里拿了什么?(2)可以用什么代替镜子?(3)哪些物体来完成成像的任务?(4)这些物体与镜子有什么共同特点?(5)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6)靠近(远离)平面镜,感觉像如何变化?(7)选镜子做实验行不行?(8)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9)如何选取器材(选哪些器材)?

  (10)你所选的器材能否完成你的猜想?(11)用平面镜能找到像的位置吗?(12)像和物的大小与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吗(在走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如何变化)?(13)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是什么?(14)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15)几根蜡烛中为什么要用大小相同的两根蜡烛?(16)实验环境选择较亮还是较暗?(17)物理理论可以只依靠看吗?(18)实验过程中两支蜡烛都要点燃吗?(19)镜中的你和你自己有什么关系?(20)如何验证自己的想法?

  1.2对课堂提问的评价汇总

  笔者请参加培训的40位教师对3位教师的课堂提问以0~5个星级等第做出评价,并阐述理由.现将40位教师的提问记录及其评价进行汇总,限于篇幅,每个教学片断选取2个评价人数最多的提问.将标有4个以上“☆”归为肯定性评价,3个以下“☆”归为否定性评价.

  1.3对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从记录来看,教师1min分钟左右就提出一个问题,教师提问成为课堂中的主旋律.受到老师们肯定的提问,主要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承上启下,有针对性,激发学生思考.受到老师们否定的提问,主要是认为不符合学生认知,难度太低(或太高),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衔接性差,相关性(联系性)差,范围太广难以回答.从对教师提问的评价汇总来看,多数有正反两方面的评价.其原因可能是看待的视角不同,从教师的视角或学生的视角去评价,学生的视角是从全体学生的视角去评价,还是从一部分学生的视角去评价等.还有,教师的提问通常有多种功能,如激趣、启发、反馈、传递、调节等功能,功能多样也会导致评价标准难以统一[2].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提问是一种融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为一体的过程性评价,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课堂提问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问题设置应有针对性,即针对学生原有的想法、观念和思维惯性等设置问题,引发认知冲突。

  应与学习目标密切关联,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就意味着向学习目标前进一步,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对问题的分析解答,促进学生自然而然地达到学习目标;应有恰当的思维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摸得到”,使学生既不至于无从下手,也不会觉得没挑战性,过难和过易的问题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根据课标,笔者对上述3位教师的课堂提问薄弱之处进行分类统计.从统计结果来看,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提问占比很大,亟需提升课堂提问的品质.

  2教师课堂提问的现场设计与分析

  为了较全面地了解教师课堂提问的整体水平,同时促使参训的教师能深度参与到对课堂提问的思考与探索中,笔者在培训课程中提供案例,请老师们指出案例中课堂提问的不足之处,再请他们现场修改之,并对老师们现场修改的提问进行讨论与点评.案例是某教师公开课“平面镜成像(1)”引入片断.课的伊始用PPT呈现4幅山水倒影画面,这位教师的提问是“漂亮的山水图,你发现什么共同点吗?”约85%参训的教师认为此提问针对性不够,提问较宽泛,不知道哪方面的共同点,看不出着眼于哪个教学目标.

  针对此,笔者让参训的教师现场修改提问,现列举如下,括号中标注的是表述人数和表述基本相同的人数.(1)在山水图中,水面中有大山的倒影,平静的水面和生活中的什么相似?(1人)(2)漂亮的山水图,你从形状、大小方面发现有什么共同点?(3人)(3)漂亮的山水图是如何形成的?(2人)(4)漂亮的山水图中可以看到清澈的湖面、山水的倒影,这些倒影是怎样形成的?(6人)(5)漂亮的山水图中可以看到清澈的湖面、山水的倒影,这些倒影有怎样的特点?(4人)(6)你能找到水中山的像和山有哪些共同点?(如大小关系)(8人)。

  (7)水中为什么会出现水面上的“景物”呢?(1人)(8)水面下的“景物”和水面上的景物有何关系?(3人)(9)山的倒影和山本身有什么关系?(3人)(10)水中倒影和物体有什么关系?倒影的特点是什么?(1人)(11)水中树的倒影与岸上的树高度一样吗?(1人)(12)为什么这些漂亮的山水画都出现成对的呢?(1人)(13)漂亮的山水图,通过水面你看到了什么?(1人)(14)水面与它上方的物体都起到了什么作用?(1人)(15)平静的水面上看到了什么?生活实际中这样的情景你见过吗?(1人)(16)水中为什么出现水面上的景物?水面下的景物与水面上的景物有何关系吗?(1人)(17)这几幅图的水面,水面对它上方的物体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1人)从参训教师现场修改的提问不难看出,虽然大多数教师能判断原提问的不足,但要设计一个比较妥帖的问题,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如,表述不清、目标指向不明的提问有(1)、(2)、(6)、(7)、(9)、(10)等;难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可用一个词回答的提问有(11)、(13)、(15)等;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回答的提问有(3)、(5)、(7)、(8)、(12)、(14)、(16).总之,现场设计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表述琐碎”“指向性差”“缺少思考的价值”等问题,这从一个侧面也正好反映出物理课堂提问的现状与水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关键问题在于对教学设计中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所采取的方法手段的目的性缺乏深入思考.从参训教师修改后的17种提问来看,提问(4)、(5)、(6)占比相对较高,但真正有利于实现本节课的知识建构、难点突破、目标达成、激趣设疑的只有提问(4)相对比较符合.

  3思考与建议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目光聚焦于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学科科学思维是关键能力,思维与问题直接相关.只有当教师提出恰当的问题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才会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思考,激励学生突发联想,提高学生的洞察力[4].从笔者的观察来看,目前教师课堂提问的整体水平与上述案例基本相当,所以课堂提问确实是教师专业之弱项.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过低,对学生解决问题给予过早和过度的铺垫,使学生失去了试错的机会,因而也使学生失去了暴露和纠正错误的机会.而且由于学生没有为克服困难做出足够的心理努力,思维也未能得到有效的训练[5].

  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应解决3个问题:提问什么?为何提问?如何提问?为此,下面通过以下两个案例作出说明.案例1:S教师执教的初三年级“阿基米德原理(3)”本节课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经历小组合作制作“小船”和阅读教材的活动,知道轮船的载重量,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轮船中的运用,了解物理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悟航运事业的发展.(2)经历小组合作利用“牙膏管小船”比较两种液体密度大小的活动,知道密度计的刻度线特点,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懂得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价值.

  新课开始,教师提问:“漂浮在水面上的轮船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制作轮船时,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大浮力?”这两个提问对“学生活动1:用一张铝箔纸制作小船”起了良好的引导作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1).教师接着问:“同一艘巨船驶入不同密度的水域后,船排开水的体积会如何变化?船身浸入水中的深度会如何变化?”这两个问题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到“学生活动2:用‘牙膏管小船’比较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

  教师再问:“(1)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相同吗?(2)密度计上的刻度值有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针对教学目标(2),问题的解决能有效突破教学的难点———密度计刻度线的特点.案例2:L教师执教的高二年级“十二章A原子的核式结构”本节课L教师设计了8个问题,并将教学目标重点定位在“过程与方法”上,通过问题设计引领教学,促进学生思考.

  问题1:阴极射线的本质是什么?是否带电?带何种电?问题2:凭什么说阴极射线的粒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问题3:既然原子是有结构的,那么这个结构是怎样的?问题4:汤姆孙阴极射线实验的价值是什么?问题5:汤姆孙蛋糕原子模型能否解释!粒子散射现象?问题6:什么样的模型才能与!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相吻合?问题7:!粒子散射实验的价值是什么?问题8: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粒子散射实验,因而很快得到了承认.

  那么这个模型有无假说的成分?有无局限性?可以看出,L教师设计的问题有针对性,有层次性,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激发学生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有效的提问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教与学成为一体,更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主要途径,是连接教与学的重要纽带,也是师生沟通的重要方式,提问直接决定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质量,决定教与学是否能够连接成统一体.

  两位教师的提问很好地诠释了课堂提问的3个问题:提问什么?(问题导向)———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何提问?(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紧密关联;如何提问?(方法手段)———针对学生原有的想法,引发认知冲突,问题设计有层次性,难度适宜,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激发学生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做才能有效实现问题设计呢?

  笔者认为,课堂提问应遵循这样的原则:(1)科学性———问题的表述是科学准确的,问题的指向是明确的.(2)针对性———问题要针对教学目标、重难点,难度针对学生的实际.(3)启发性———问题要具有思考的空间和价值,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4)层次性———遵循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分析多次培训课程中参训教师现场的问题设计,在遵循“科学性原则”方面最为薄弱,很多问题表述不清、指向不明.其次是“启发性原则”,问题缺乏思考的价值,难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同时,也要注意到教学的多样性和实践性,佐滕学先生指出“忽略教室的多样性和在其中发生的事情的固有性,仅一般性地议论教学是非常空洞而没有什么意义的.”[6]

  提高教师自身的课堂提问能力,其困难并不在于教师的认识层面,而在于作为教师自身既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又要敢于大胆进行实践探索.能力的获得通常需要一个过程,习惯的改变更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力,除了教师自身的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外,作为教师培训工作还需要多开设一些设计有结构、有层次的参与式系列培训课程,让教师们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去实践,去反思,只有培训机构和本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让教师不断从合格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教育教学是一种无止境追寻的过程.提升教师课堂提问的能力,需要我们持续的努力.

  物理教师评职知识:中学物理教学参考论文投稿有哪些要求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72年创刊,是物理教学刊物,属于核心期刊。特点:依据教育方针、大钢、教材,深入浅出,重实用新颖,趣味,求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4847.html

《中学物理教师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

学报期刊咨询网

专业提供学报论文发表咨询平台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百度十下,不如咨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