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9 10:59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宗旨,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任务。目前,一些双一流建设高校存在人才标准界定不清、办学资源改善不足、课程资源开发缓慢、教师资源建设滞后和教学资源再塑不力等实践问题,从而影响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

  摘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宗旨,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任务。目前,一些“双一流”建设高校存在人才标准界定不清、办学资源改善不足、课程资源开发缓慢、教师资源建设滞后和教学资源再塑不力等实践问题,从而影响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能。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应厘清拔尖创新人才标准,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改善办学资源,加大教育教学投入力度;丰富课程资源,优化课程资源结构;升级教师资源,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重塑教学资源,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拔尖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论文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永恒主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宗旨。培养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需要一流的学校和教育。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校发展的一项重大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高校的办学宗旨、人才标准内涵以及人才培养策略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新时期,“双一流”建设高校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大支点和根本宗旨,积极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及其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立根之基,也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存续之源,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所在。

  ⑤无论是一流学科建设,还是一流大学建设,其主旨都要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来进行。⑥“双一流”建设高校要探索一流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打造一流教育高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⑦“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育人初心,培养“价值、能力和知识”三位一体的领军人物和行业骨干。①“双一流”建设高校要把立德树人精准融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双一流”建设的战略任务中。②

  笔者长期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深刻认识到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只有培养出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工作,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厘清拔尖创新人才标准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办学资源、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是影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效能的关键要素。高校只有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宗旨,在厘清拔尖创新人才标准的前提下,在办学资源改善、课程资源丰富、教师资源升级和教学资源再塑等方面做实、做细、做精,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才能切实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能。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准确把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难点、瓶颈、“痛点”,笔者在参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情况调查表》,并随机抽取全国1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2820名师生为调查对象,于2020年9月进行了问卷调研。本次调研共回收问卷2820份,有效问卷2746份,其中,教师854名,占比31.10%;学生1892名,占比68.90%。

  调研项目设计由拔尖创新人才标准、办学资源、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等5个维度、25个条目组成。选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赋值5、4、3、2和1分,前三选项统计为肯定认知,后二者统计为否定认知。根据统计数据,结合有关的走访座谈和切身工作体会,笔者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问题在一些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高校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改革措施不到位,效能不够理想,难以根本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

  (一)拔尖创新人才标准内涵模糊

  调研条目“1.1学校理解拔尖创新人才的重大价值”,“1.2学校注重内涵发展”,“1.3学校拔尖创新人才标准界定明晰”,“1.4学校确立个性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体系”,“1.5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基础工作和前沿工作”,持肯定认知的师生比例分别为78.66%、70.10%、73.09%、67.62%和75.23%,持否定认知的师生比例分别为21.34%、29.90%、26.91%、32.38%和24.73%。

  调研发现,个别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政治站位不高,立德树人意识不强,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价值缺乏清晰的认识。个别高校盲目扩招,乱建大学城,在规模、硬件上互相攀比,热衷于高收费,甚至乱收费,粗放式管理严重。个别高校闭门办学思想严重,对拔尖创新人才标准研究不透,内涵理解不够明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①个别高校趋同化、雷同化发展思维严重,个性化、差异化培养意识不足,未能确立体现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个别高校对人才培养在学校中的地位认识不到位,学校工作中未能始终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地位,人才培养经常处于“口惠而实不至”的尴尬境地。

  (二)办学资源改善不足

  调研条目“2.1学校加强基本办学物质条件的投入”,“2.2学校加强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投入”,“2.3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2.4学校加强教学条件的投入”,“2.5学校加强社会资源的引进与合作”,持肯定认知的师生比例分别为66.67%、71.70%、79.02%、75.82%和69.45%,持否定认知的师生比例分别为33.33%、28.30%、20.98%、24.18%和30.55%。

  调研发现,个别高校热衷于形象工程,未能将有限的办学资源重点投向包括教室、实验室、宿舍和食堂等基本办学物质条件的改善方面,难以满足学生的正常、正当的学习和生活需求。个别高校对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大,致使因经费缺乏或不足而导致专业和课程体系发展进程缓慢。

  个别高校由于“重科研,轻教学”教师考评机制的误导,导致部分教师忙于学术发展疏于课程教学,教书育人精力投入不足,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个别高校在校园网建设、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和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上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师生教学缺乏必要的信息化手段和条件支撑。个别高校争取社会资源支持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校企合作、社会捐赠的 规模不大,与社会各界和校友互动性不足。

  (三)课程资源开发缓慢

  调研条目“3.1学校加大专业建设力度”,“3.2学校加大课程体系建设力度”,“3.3学校加大教材的开发力度”,“3.4学校加大数字化课程的开发力度”,“3.5学校加大教学科研资源的建设力度”,持肯定认知的师生比例分别为82.57%、77.39%、72.62%、73.23%和70.02%,持否定认知的师生比例分别为18.43%、22.61%、27.38%、26.77%和29.98%。

  调研发现,个别高校专业建设力度不大,缺乏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实力雄厚的专业和专业群,专业结构严重老化,脱离社会实际需要。个别高校课程体系不完善,理论型内容过多过深,应用型、实用型和针对性的课程内容缺乏或不足,课程内容老化、更新缓慢。个别高校缺乏教材建设规划意识,教师教材编撰存在少而散现象,难以开发具有影响力的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个别高校缺乏开发数字化、网络化、微课化、慕课化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适合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资源严重不足,质量参差不齐。个别高校教学科研的引导意识不强,未能激 发教师研究教学、研究学习和研究学生的教学科研动力,教学改革和创新得不到理论支撑。

  二、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出现的一些实践问题,高校应厘清拔尖创新人才内涵和标准,全面加强办学资源、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的改善、丰富、升级和重塑,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坚守办学宗旨,厘清拔尖创新人才标准

  提高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政治站位和行为自 觉性。学校师生员工要深刻理解拔尖创新人才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拔尖创新人才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创新中的时代价值。

  ②高校应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在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历史节点上,高校应深入分析新时代新形势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牢牢把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高校办学的根本遵循,高校应把党的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怀等政治要求贯穿于办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注重内涵发展。

  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代表着微观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③高校应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摆正招生规模和培养质量的关系,摒弃大规模扩招思维,压缩或取消非全日制学历继续教育招生数量,稳定或适度压缩本科生在校生规模,增加硕士层次的招生规模,增加博士层次的招生计划。

  高校应在学历层次提升、办学层次提升和办学质量提升上下功夫,坚持高端、高质量和高效能办学原则。与其他大学相比,“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培养更多、更优的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一流本科教育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基础,一流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高地”,肩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要不断优化培养结构,创新培养机制,构建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结合社会发展实际确立拔尖创新人才标准。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以及国家社会的竞争等因素影响着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标准和内涵的界定。“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①

  尽管每一所高校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理解有所不同,然而就总体而言,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社会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应具备“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专业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创新、创造与创业素养”“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素养”“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等方面的道德、知识、技能和能力。高校应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价值追求和创造精神的文化气质,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创新潮流的社会精英。

  “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开拓视野、兼收并蓄,扎扎实实把中国教育办好。”②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个性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人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等层次,分为人文学科、理学学科、医学学科和新工科学科等类型,分为应用型、技术型、管理型、理论型和科研型等种类,而每所高校的办学历史、地理位置、资金实力和教育资源存在重大差异。

  因而,不能趋同式发展,应抉择出一条契合自身实际、适合自身情况的特色化发展道路。“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异质特征体现为高校类型之间的差异,凸显高校历史传统与区域特质和学科强项。各个高校应在国际人才系统、国家人才体系和区域人才结构中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尽力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你新我特”。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高校应在尊重学生发展意愿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契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潜力、彰显学生个性的成长发展之路。

  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基础地位和前沿地位。“双一流”建设任务繁重,涉及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汇集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体系、创新社会服务、构建开放办学体系、构建创新文化、完善治理体系和加强党的领导等重点任务,而一流的人才培养在学校中的核心地位、基础地位和前沿地位,始终不能动摇。人才培养不是高校的唯一工作,而是基本的核心工作,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皆应以人才培养为前提、基础和中心。要摆脱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口惠而实不至”的尴尬境遇,回归其在学校工作中的本真地位,构建合作共生的学校生态系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高校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立身之本和应有之义。“双一流”建设高校应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不仅关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更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和创新型社会建设。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成为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政治站位,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系统构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培养出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

  然而,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一些“双一流”建设高校由于自身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而存在着拔尖创新人才标准辨析不清、办学资源改善不足、课程资源开发缓慢、教师资源建设滞后和教学资源再塑不力等现实问题,从而制约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因此,“双一流”建设高校需要积极面对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遇新任务新使命,加大办学经费投入,妥善平衡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科学界定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和标准,对影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办学资源、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改善、丰富、升级和再塑,保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能。只有在科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在办学资源、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协同作用下,“双一流”建设高校才能实施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从而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现代化。

  作者:安国勇,赵翔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7239.html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