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学报期刊咨询网是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热点关注: 论文检索页是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自己发表的论文见刊了 可以快速见刊的普刊有哪些?
当前位置: 学报期刊咨询网学报论文范文》以多元视角创新古诗词教学

以多元视角创新古诗词教学

发布时间:2022-04-23 16:25所属平台:学报论文发表咨询网浏览:

  摘要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国古代诗人们创造的灿烂的中华文明。学习古典诗词,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因此,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以多元的视角切入教学,让学生在感受古诗词艺术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修

  摘要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国古代诗人们创造的灿烂的中华文明。学习古典诗词,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因此,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以多元的视角切入教学,让学生在感受古诗词艺术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人格精神。为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道德情怀、主题思想、生命意义、文化底蕴、审美体验等不同的角度,对古诗词进行创新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 视角;古诗词;教学创新

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要重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教师要转变以往灌输讲解的方式,给古诗词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新生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道德情怀、主题思想、生命意义、文化底蕴、审美体验等多元视角,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古诗词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立足道德情怀,创新课堂教学内容

  古诗词蕴含着极其丰厚的道德意蕴。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道德情怀的视角创新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的高尚品格,充分发挥出古诗词的育人价值。教师要深入挖掘古诗词的道德意蕴,围绕古诗词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古诗词的道德感化力量,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以《石壕吏》为例,这首古诗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内容,教师要从情感教学的视角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阶段,分析古诗。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本首古诗的情感基调,让学生了解杜甫诗歌所描述的情境,即战乱致使家破人亡,家中男丁被抓,人老力衰的老妇为了保护家人,含泪请求跟随官吏去军营。通过对这一事件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社会生活的无比痛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受苦受难百姓的深切同情;第二阶段,介绍杜甫。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杜甫的多首诗作,对杜甫本人的生平简介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在介绍杜甫时可以另辟蹊径,向学生补充介绍杜甫爱国忧民方面的事迹。如,杜甫一生历经坎坷,不论他处于何种境地都在奋笔疾书,诉说着民间疾苦,并在茅屋中写下了诸多旷世杰作,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第三阶段,角色扮演。教师让学生带有情感诵读这首诗,之后教师让学生对诗文内容进行扩充,选几名学生扮演诗文中写到的角色,感受杜甫在见到此情景时的心境,以此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

  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操高尚,他们所作的诗词感人肺腑、寓意深刻,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古诗词道德意蕴的育人价值,构建起生态的语文课堂,引领学生的道德素养健康发展。

  二、立足主题思想,创新诗词整合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录的许多古诗词在主题思想上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教师可以立足于古诗词的主题思想开展整合教学,确立几首诗文的共同主题,围绕主题组织课堂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自主鉴赏诗词,给学生带来学习探究的新鲜感和成就感。

  以《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例,这三首古诗词的主题思想都是写“愁”,教师可以将三首古诗词进行整合教学,将教学主题定为“问君能有几多愁”,带领学生深入解读诗文。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第一阶段,提出问题。教师提问:这三首诗中你认为谁最愁?并说明理由。有的学生认为范仲淹最愁,他写了白发、泪、落日、孤城,这些都能够映衬出他的愁。有的学生认为辛弃疾最愁,他在词的结尾处写出“可怜白发生”,可见已经愁到生出白发,给人带来字字泣血之感。教师通过问题直接揭示整合教学的主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推动课堂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第二阶段,整合对比。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句,对比分析每首词中体现出来的微妙情感异同。如,辛弃疾“愁”的是当时建功立业的年龄一去不返,表现出渴望壮志再酬的情感。范仲淹“愁”的是“燕然未勤归无计”,表现出壮志未酬的情感。而苏轼的“愁”表现得较为含蓄,这种“愁”与范仲淹一样难以排解。第三阶段,比较总结。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三种诗词中的“愁”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出“典型的男儿之愁”,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深化本堂课的教学主题。

  古诗词的主题思想立意明确,教师可以采用整合教学的方式将几首古诗词组合起来一同教学,设计出整合——细化——整合的教学流程,使学生在整体性思考古诗词主题思想的过程中细化分析古诗词的异同之处,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促使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三、立足生命意义,创新课堂生命教育

  初中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将价值观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优势。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生命意义视角,挖掘古诗词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对学生开展生死观教育,进而使学生在认清生死规律的前提下更加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

  以《过零丁洋》为例,教师可以采用生命语文教学方法,着重于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并引发学生对生死的深入探讨,理解生命的意义。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阶段,新课引入。教师引入关于生命的观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生命是最宝贵的”等观点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走进诗人的生死抉择世界。第二阶段,体会情感。教师向学生介绍诗人创作的背景资料,朗读分析诗歌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畅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这首诗写出了人的生命最终走向死亡的自然规律,表达了文天祥对生死淡然处之的从容态度。有的学生认为这首诗写出了文天祥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报效国家的决心……第三阶段,组织探讨。教师引入某校学生不愿意剪头而“以死明志”的真实事件,让学生分析一下这名学生的“死亡”行为与文天祥的“死亡”行为有何不同。之后,再结合当代社会背景,让学生讨论一下“见义勇为”和“见义智为”的两种行为,畅谈平凡主义生死观和英雄主义生死观的巨大差异。

  语文教师要在古诗词教学中积极开展生命意义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对生死观进行辩证思考,弥补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在生命意义的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让学生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并引导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增强自身的抗挫折能力。

  四、立足文化底蕴,创新诗文审美体验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和人文资源,这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素材。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文化底蕴角度,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为学生创建审美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感知古诗文意象美、情感美的同时,获得人文熏陶,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

  以《商山早行》为例,这首诗借助意象描写传达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抓住关键字词的意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文。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鸡声”“茅店”“月”“板桥”“霜”等看似关联而又独立的词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这些景物并联,在脑海中形成一副完整的画面,深入体会诗人营造的伤感、悲凉氛围,感同身受旅人思念家乡的情感状态。又以《水调歌头》为例,教师为了烘托出诗文的意境氛围,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王菲的同名歌曲,让学生沉浸在王菲空灵幽远的独特音色中,初步感受诗文的美妙意境。在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诗文讲解,这样一来,就能奠定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提高学生入情入境的效果。

  总而言之,古诗词教学要重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创新,积极围绕古诗词本身蕴含的育人价值、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对学生开展道德情怀教育、主题思想教育、生命意义教育和文化底蕴教育,从而为古诗词课堂教学带来新的面貌,从而实现语文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朝着积极有效的方向发展。

  作者:陈玉斌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uebaoqk.com/xblw/7516.html

《以多元视角创新古诗词教学》